(' 之前一直没开口的荀攸,此时忽然出声询问:“以工为士,这称号倒是容易理解,不过具体待遇主公打算如何制定呢?”
王景想到了蔡邕之前的职位,便直接回答:“在我的设想中,工士的地位和待遇,与五经博士类同。”
荀攸和郭嘉闻言,相互默默对视一眼,语气变得凝重起来:“主公,若真如此,怕是反对的声浪不会小。”
早就料到二人会做如此反应,王景目光坚定,显然并不打算改变主意:“我自然知晓阻力很大,但有些事情该做还是得做,而且晚做不如早做。趁眼下的格局还算平稳,先把事情给定下来再说。”
五经博士,乃学官之名,而博士这一称呼,则是源于战国时代。
秦及汉初,博士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
汉武帝就曾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
《易》、《书》、《诗》、《礼》、《春秋》每经只有一家,每经置一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故称五经博士。
能有此地位者,无一不是当世大儒。
比如蔡邕当初便是帝朝在册的五经博士,在灵帝时期,蔡邕甚至被刘宏亲自接见,向他询问治国方略。
由此可见,五经博士是类似参谋和顾问的职位,权力不大,但往往拥有直达天听的言论通道,影响力和社会地位都非同一般。
王景要将被儒士轻贱的百工,扶持到五经博士这样的位置上,甚至让一群工匠参与到国家政策的制定环节之中。
这已经不仅仅是挑衅了,简直就在是在打全体儒门的脸,同时也是在他们身上放血割肉,无异于宣战。
要知道,国家政策方略的制定,牵涉到的利益何等庞大和深远?
当初灵帝刘宏向蔡邕询问治国之道,结果蔡邕的回答就基本上全都是对世家和豪族有利的内容。
虽然刘宏不傻,最终并未答应和采纳,但这件事情本身,就反映出了五经博士之类的身份,对国家政策的颁布,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甚至换个耳根子软的君主公台,那更是一场世家和豪族的政治狂欢。
所以,如此重要的权力,岂是能说让就让的?
甚至为此再来一次洛阳之乱,或者诸侯讨王,也未必没有可能。
别看儒门名士一个个以君子自称,真要涉及自身利益,没一个会心慈手软的。
哪怕是起兵造反,杀得天下血流漂橹,既得利益者也绝对要不惜一切代价来维系自身的根本利益。
郭嘉和荀攸两人都是一等一的智谋之士,他们所担心的便是儒门的反扑。
眼下的局势,虽说周边的诸侯大多彼此矛盾重重,可真要是洛阳出了内乱,而王景又无法迅速镇压,很难说其他诸侯会不会暂时联起手来,先把王景拉下马再说。
但王景是个意志坚定的人,一旦作出决定,就绝不会轻易改变,因此郭嘉也只能小心翼翼地询问道:“主公,心中可有工士人选了?”
王景想了想,才说出三个名字:“杨修,鲁方,黎丰。”
“妙啊!”
郭嘉只是听了这三个人的名字,就击节赞叹。
而荀攸也露出松了一口气的表情,因为他也从这三个名字透露出来的信息中,读懂了王景并非只是单纯的蛮干,而是心中已有了计较。
“杨德祖乃当朝司徒之子,杨家四世三公,豪门显贵,如此出身,被授与工士之称,想必能够大大减少来自世家的反对声浪。”
郭嘉越想越觉得这个人选非常巧妙,充满了策略性。
荀攸的神色也轻松了不少,笑着说道:“正良乃是墨家传人,又与主公关系亲近,背后有整个墨门的支持,当选工士实至名归,料想也没有谁敢于出言置喙。”
说白了,这种评选除了比拼才能和实力之外,还要看背景和人脉。
杨修背后的靠山是杨彪,或者说是世家和儒门。
而鲁方虽然只是木匠之子,身份卑微,可他毕竟是王景的管家,又是墨家的传人,靠山同样很硬。
至于黎丰,这位虽出身偃师黎氏,却只是一庶子,而且还背负着“背叛家族”的骂名,反对声音肯定不小。
可黎丰天资横溢,如今可奇巧阁的第一铁匠,为王景麾下的许多武将锻造兵器和铠甲,在军中有不少人脉,同样是王景的铁杆心腹。
有这样的身份和关系,面对黎丰,外人顶多叽歪两句,有杨修这个弘农杨氏的嫡长子顶在前面,儒门学士再有不满,恐怕也得稍微收敛一些,不敢骂得太过分。
毕竟王景给了面子,谁敢不接着,那就真的是自寻死路了。
“这么说来,此计可行?”
郭嘉和荀攸无奈苦笑:“要说波折,肯定还是有一些的,不过主公真要一力推行此事,纵然有些许反对之声,想来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两人都是绝顶聪明,同时更加洞悉人性。
世家和豪族会反对吗?
他们当然会!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
如果王景是要打倒儒门,一竿子打翻整个世家和豪族阶层,那么世家和豪族,必定会众志成城,天下皆反,来和王景拼个你死我活。
可王景的手段太损了,直接把杨修的例子摆在了台面上,这一下世家和豪族就没办法继续铁板一块了。
毕竟世家和豪族这么大,学儒之人这么多,总有不得志的吧?总有利益被更强者压榨的吧?
现在王景给了他们另外一条出人头地的路子,并且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那么他们这些人会选吗?
郭嘉和荀攸都知道,一定会!
儒士之中,或许会有忠贞不屈的老学究,但大部分的人,都是追名逐利之辈,只要给予引导,赐予利益,保证他们转换门庭比谁都快。
光是洛阳太学,就有三万人以上!
而五经博士,如今才有多少?
不过区区十四家学派!
位置早就占得满满当当,普通学子,纵使天才横溢,在没把老前辈熬死之前,照样没有晋升的机会。
反倒是王景开创的帝朝工程院,如今全是空缺,黎丰,杨修还有鲁方,一个比一个年轻,其中年纪最大的黎丰,也不过才二十五岁,鲁方更是只有二十岁,而杨修更是只有十七岁,!
如此先例,一旦传出去,整个洛阳太学怕是都要直接沸腾了。
有这三人做榜样,谁不想成为下一个杨修和鲁方?
离开卫将军府时,郭嘉忍不住对身旁的荀攸感慨:“主公的手腕当真是愈发高明了,此例一开,也不知道有多少学子耐不住寂寞,改换门庭。”
荀攸则是悠然一笑:“主公出手,总是这般别具一格。”
两人都知道,儒学的传承,经过数百年的熏陶,早已根深蒂固,并非那么容易就能化解和打压的。
但王景针对的,偏偏是年轻学子。
年纪越大,越是难以接受改变,往往会拒绝新思潮和新思想。
可年轻人不一样,他们朝气蓬勃锐意进取,思想既不陈腐,也没那么多利益的纠葛和牵扯,所以做起事来热血澎湃,对成功有着更加强烈的渴望和追求。
因此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将他们收为己用。
洛阳太学有三万学子,哪怕只有十分之一倒向王景,那也是足足三千个能识文断字的年轻英才。
而一旦创立了帝朝工程院,并且亮明工士的选拔标准,愿意倒戈的,又岂止是十分之一?
恐怕到时候,一半人都打不住啊。
洛阳开阳门外,洛河南岸,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