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三国练神功 > 第242章 华佗,快到我碗里来

第242章 华佗,快到我碗里来(1 / 2)

(' 王景闻言先是一愣,随后揶揄道:“奉孝,你这可就有些不厚道了吧。想当初陈王可是派兵将你护送出境,这等恩情,你不思回报,还图谋他的家业,不好吧?”

居然对一直与洛阳朝廷相安无事的陈国动歪脑筋,郭嘉的心是真够黑的。

郭嘉对此却是不以为然,反而把皮球踢回到了王景脚下:“主公此言大谬,嘉也只是建议,事情做与不做,惟有主公和曹孟德可以定夺,和我郭奉孝有什么关系?”

这般无耻程度,只能说不愧是顶级谋士。

王景又不是陈王他爹,自然也懒得为他主持公道:“哈哈,希望陈王没事吧。”

陈留郡,奋武将军府。

此座大宅,原先是张超的府邸,如今被王景送给了曹操,让他安置家人。

而此前与众人四散的曹仁,听闻曹操在陈留郡,也带着几百残兵前来回合。

这一日,曹操去见完王景之后回来,表情就有些不对。

曹仁见了,顿时好奇地多问了一句:“主公,可是遇到了为难之事?”

曹操见是与自己素来亲自的族弟曹仁,左右皆为自己的亲信,便幽幽叹气一声,将事情告知众人:“元旭方才与我密谈了一番,声称愿助我拿下陈国,此事我拿不定主意,汝等怎么看待?”

夏侯渊性格耿直,直接就说出了心中的怀疑:“祁侯虽与主公有故旧之情,可陈国之基业非比寻常,我军若是得据此地,立刻就能东山再起,他会如此好心?”

夏侯惇也觉得这件事情必有蹊跷,同样很怀疑王景的行事动机:“派兵救人已是难得,祁侯还要帮主公到这种地步,此事不合常理。”

曹操目光闪动,脑海中也在分析着这件事情,想要琢磨出王景的真正用意。

而此时王景却优哉游哉地在任城大营溜达,而且还是在食堂后厨区。

只见身形挺拔的王景,正撸起袖子站在新造好的灶台前,亲自给军中的厨子们做着示范动作,教他们如何炒菜。

几个铁匠扛着一口大铁锅,吃力地将其搬到灶台上:“将军,这是你要的铁锅。”

“不错,费了一番功夫,总算是打造好了。”

王景看着眼前这口黑乎乎大铁锅,脸上的表情相当高兴。

秦汉三国时期,华夏的美事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距离技术大成还相去甚远,烹饪的手段比起后世而言,只能用贫乏来形容,大多数时候,就是蒸、煮、焖,要么就是用火来烤。

味道虽然也不错,可王景的嘴早就被后世的各种美味佳肴给养刁了,肯定是想顿顿都吃点好的。

尤其是喜欢吃炒出来的菜肴。

别小看了炒菜,这种高端的烹饪模式可是直到宋朝的时候才出现的,距离现在还有六七百年的距离呢。

正因为烹饪的手段有限,加上调料也不丰富,做出来的食物味道可想而知。

虽然也有不错的美食,可对于王景而言,尝鲜尚可,天天这么吃,早就就吃腻了。

这不,如今打下了偌大的地盘,局势相对稳定之后,王景就开始想办法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先从吃开始。

民以食为天,吃货文明,自然是要在口腹之欲上下功夫。

说句实话,两千年后的现代都市,一个月入三千的小白领,能品尝到的美食都王景现在能够吃到的要多要好。

这种事,王景哪里能忍?

所以就跑来军中,打算先把军营里的厨子给训练好了,以后甭管出征到哪里,至少吃到嘴里的东西都能下咽。

之前出兵攻打兖州时,王景便为此吃了不少苦头。

那种连续吃上好几天比泥砖还硬的干粮面饼,他真是吃吐了,嘴里都快要吃得淡出鸟来。

这些天在任城大营督促典韦练兵,看着军中的厨子献宝似的端上来的大杂烩,说真的,王景当时是一点胃口都没有。

吃吧,下不去口。

不吃吧,又不忍拂了手下的一番心意。

纠结了半天之后,王景这才灵机一动,想到了要推广铁锅和炒菜这种烹饪手段,因此今天就把厨子们叫过来,好好给他们上一堂课:“看好了,我今天就教你们学习一种全新的烹饪手段,这可是我从新东方偷师得来的无上烹饪秘技,都给我好好看好好学。”

跑来凑热闹的郭嘉,在一旁看着十分好奇:“主公,都说君子远庖厨,你这是要亲自下场啊。”

王景撸起袖子,豪迈一笑:“我又不是君子,再说了,食色性也,追求美食有什么错?谁让我想吃的东西,暂时还没人能做出来呢”

军中不少人听说王景要亲自下厨,都纷纷直奔厨房,想要过来长长见识。

任城大营的厨房,自然非是寻常的百姓家可比。

内里不仅设有管事五名,厨工上百,甚至还有专门负责烧饭的伙夫,这人数配置,比起许多郡望世家都毫不逊色。

眼前的厨房,面积足有篮球场那么大,王景特意让铁匠定制了一批锅碗瓢盆,还命人取来了常见的食材,鸡鸭鱼猪等肉材一应俱全。

王景双手熟练的抓起一块肥猪肉,放到锅里将其熬成了油,之后便开始炒菜。

这个时代的调味品非常单调,常见的就只有盐,蒜,姜,葱之类的了,王景最喜欢吃的辣椒,这个时代的中原还根本看不见踪影,更别说味精这种高科技的东西,鸡精和老干妈,还有豆瓣酱什么的,也都只能梦里想想。

虽说材料稀少,但王景还是凭着记忆,熟练的炒菜动作愣是惊呆了一众军中的所谓大厨。

不一会儿,空中就飘出了一阵浓郁的诱人香味。

一名厨师忍不住翕动了一下鼻子,试探着问道:“敢问将军,这是何种菜肴,竟是这般色香味俱全?”

“这叫炒菜!”王景一边翻炒,一边从容说道:“都好好看着,不懂的就问,过几天我有重要的事交给你们。”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王景改善军中伙食的决心,不容违逆。

实际上,美食的发展,与厨具息息相关。

炒菜之所以直到北宋时期才出现,完全是因为北宋时期华夏的炼铁技术进步,产铁量逐渐大增,才促使饮食习惯方面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要知道,北宋时期铁的年产量最高时候已经高达八百万斤,这个产量换算成后世的单位,也就是四千吨铁。

相对于现代社会亿吨级的产量确实不够看,但是在古代,这种年产四千吨铁已经是相当惊人的数字了。

按照北宋当时铁锅的制造重量来计算,这一年下来华夏的铁产量若是全都拿去制造铁锅,足足可以制造一百多万口!

而正是有了这么一个入门级的铁产量,才能让华夏在满足武器铠甲等用途之外,为民间千万级的人口的锅灶提供充足的产品。

有了铁产量充足这个前提条件,铁锅才得以在宋代的遍地开,普及到了民间,有力地促进了中华炒菜法在宋代的推广。

不过如今这一切都被大大提前了,王景在并州大搞煤铁联营,土法炼铁技术的推广之下,钢铁的产量完爆两宋,已经接近两千万斤。

这个产量是北宋全国产量的三倍,是唐朝巅峰期产量的九倍!

因此王景治下的屯田效率才会如此之高,大量使用精良的铁制农具,那真是种地都比别人快几倍啊。

而狂飙的钢铁产能,如今单单是武器和农具已经无法完全消耗掉生产出来的铁锭了,因此王景就开始打起了铁锅的主意,甚至不惜亲自上阵,现场带货。

只见王景在灶台前炒得起劲,周围的厨子更是看得认真专注,甚至连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

俗话说得好,法不传六耳,在这个知识和技术匮乏的时代,不管是学文,学武,还是学一技傍身,师傅教徒弟从来都是非常慎重和严苛的,有些甚至父传子子传孙,根本不传外人,有的甚至传男不传女。

军营里的厨子,完全没想到王景炒菜的时候,不但允许他们围着观看,居然还允许他们提问,几位年级比较大的厨子,更是激动得浑身都在颤栗,感动得无以复加。

最新小说: 我的能力太常见啦 异之理 女总裁的上门女婿 乌鸦给了我一双眼 恋爱攻略小竹马自我攻略 母子 重生只为傲娇青梅,谁管你系不系统的? 外科教父 够野 more,more,n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