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峻还请多加小心,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会更加的不太平。”
偌大一座洛阳城,不知汇聚了天下多少人的目光,朝廷上的文臣武将,更是不知道有多少已经与各地州郡的豪杰暗中勾结。失去了王景的镇压,现在是什么牛鬼神蛇都冒出来了。
荀攸叮嘱史阿小心:“从今日起,子峻你当派遣麾下暗卫,时刻监视洛阳城内的状况,尤其是兵力的调动。”
史阿也是懊恼:“这次确实是我大意了,居然没注意到董承竟然暗中调动了一部分禁军,还跑来想要接管西园。”
荀攸目光微冷,语气淡然说道:“倒是打的好算盘,看来我们的陛下不安分啊。”
别看西园是灵帝刘宏所建行宫,就以为这里是享乐之所,实际上西园还兼具了军事要塞的功能,既是一处军事要地,又可以用来训练士卒。
帝朝的上层,有不少人都深知西园的重要性。
这里不仅是整个洛阳最大规模的养马场,还可以拿来练兵,而且灵帝当年在这里还修建了府库和粮仓,留下了大量的装备、粮食甚甚至是一大笔真金白银的“遗产”。
董承之所以想要夺取西园,目的就是想要训练一支绝对忠诚的队伍,此事未必就没有刘协的暗中授意。
刘协毕竟是太皇太后董氏从小养到大的,祖母和孙子隔辈亲,在刘协看来,董承才是真正可靠的自己人。
不过荀攸显然并不看好刘协和董承,只觉得两人是利令智昏:“呵呵,倒是好算计。可惜啊,计谋若没有实力作为支撑,到了最后终究还是一场空。”
…………
函谷关,北军大营。
王景收到了来自洛阳的飞鸽传书。
贾诩和李儒刚好都在身边,王景将密信的内容告诉了他们:“小皇帝动手了,董承领禁军欲夺回西园,幸好有史阿拼死抵抗,并且公达救援及时,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三人谁也没想到,第一个按耐不住出手的,居然是董承以及他背后的小皇帝刘协。
“少年人的心性,总是出人意料。”
“陛下还是太心急了,竟不做任何试探,就直接出手。”
贾诩和李儒都对刘协的急躁非常无语。
刘协出手,其他势力必然观望,虽然他是皇帝,但在洛阳城的多方势力角逐中,保皇派本身却是最弱的一派。
而最强大的两个派系,分别是掌握武力的王景的新党势力,以及掌握财政、粮食和天下大义名分的杨、袁等几大世家所代表的旧党势力。
王景虽然在政治上稍显单薄,但军事占优,且内部勠力同心,就像凝聚起来的拳头,十分有力。
与之相比,世家豪族内部,就派系林立了。
杨彪和袁隗始终无法真正联手,而地方豪族与官僚士族之间,同样矛盾重重,难以齐心协力,反而在与王景的争斗中落入下风。
但就算落入下风,王景也不能无故对这些人大肆杀戮,否则立刻成为董卓第二,被天下唾弃。
所以王景想要动手,必须要有绝对正当的理由。
而最合适的理由,莫过于对方先动手了。
王景看向贾诩和李儒:“现在我们该怎么做?”
贾诩默然不语,显然并不打算抢这功劳。
而李儒则是略加思索,便向王景建议道:“主公,我们现在备受各方瞩目,不能什么都不做,但也不可反应过激,否则必被他们看穿了底细。不若这样,主公依旧称病,私下则委派徐荣领兵前往洛阳支援。”
“徐荣吗?虽是老将,但能征善战,倒是可以委以重任。”
王景认可了李儒的建议,但目光又投向了贾诩,显然不想让他继续低调下去:“文和,你怎么看?”
贾诩心中暗暗叹气,看来想偷懒是不成了,只好开动脑筋,然后向王景献计:“主公,两关之内,西凉军的降兵降将太多,不如让徐荣领兵,将这些人都调去洛阳前线。”
此计一出,王景和李儒都是悚然一惊。
太狠了!
洛阳眼看着就要就要爆发大战,到时候战斗必然惨烈。
贾诩这是明摆着要拿这些西凉军的兵将去当炮灰啊。
无论输赢,这些人恐怕也没几个能够活下来的。
不过很显然,无论是王景还是李儒,都不怎么在乎这些西凉兵将的死活,甚至巴不得这些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全都“消失”。
要不是怕军心不稳,王景早就想将这些人杀个一干二净了,董卓当权的时候,除了董越、段煨和徐荣等少数西凉将领的手下还能维持基本的军纪之外,其他的兵将,哪个手里不是沾满血腥?
“那便依文和所言,将潼关和函谷关内的有异心者,调往洛阳协防。有徐荣统兵,想来这些人也闹不出什么幺蛾子来。”
王景一声令下,徐荣当即领兵出征。
两万大军东出函谷,浩浩荡荡地向着洛阳开拔。
洛阳,名士蔡邕府邸。
在朝堂上受了一肚子气的马日磾,又跑来找蔡邕喝茶解闷:“这还没过几天太平日子呢,一群老狐狸,整天想着算计这个算计那个,就是不肯消停。”
两人对坐而饮,蔡琰亲手煮茶。
只见纤细的指间,青烟袅袅,茶香四溢。
“怎么了?哪个又惹得太常如此大动肝火?”
蔡邕调侃着笑道,手里依旧笔墨不停,在写着他的《汉书》。
如今的蔡邕,小日子过得还挺不错,得到王景赏识,执掌秘书监,同时还负责管理出版局的具体事务,校对图书,光是每月补贴的薪俸,就足以让他维持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并且活得非常滋润。
所以和马日磾的郁闷相比,蔡邕官职虽小,但心态却好。
看到没心没肺,依旧不明白政治斗争残酷的蔡邕,马日磾对这个老朋友真心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不得不提醒他:“伯喈,眼下都火烧眉毛了,你还笑得出来?徐荣的两万大军明日就会抵达洛阳,祁侯身受重伤的消息看来是真的,毕竟陛下都出手了,他却依旧没回来。”
一听王景可能有事,蔡琰手一颤,滚烫的茶水洒出了一些,痛得她“哎呀”一声缩手,茶壶摔在地上,摔得粉碎。
蔡邕心疼地看着女儿被烫得通红的手背:“怎么这般不小心?快去找刘婶上点药。”
蔡琰显然想知道更多关于王景的消息,可哪里拗得过父亲,只好先行离开。
马日磾对蔡琰的反应很是诧异:“昭姬这是?”
蔡邕叹气:“唉,女大不中留啊。”
蔡琰现在还只是把王景当场至交好友,蔡邕却是误会了两人的关系,还以为女儿已经对王景芳心暗许。
马日磾闻言洒然一笑:“美女爱英雄,也属正常,中肯的说,王元旭确实是当世人杰,其才情和气魄,放眼四海,亦无人能及。”
说到这里,马日磾又再次叹气:“唉,可惜了,王元旭若是没出事,我豁出这张老脸,也要为昭姬讨取这门婚事。可现在王元旭身受重伤,还能不能活过来都是两说,可惜了这等天赐良缘。”
而蔡邕的脸色也很不好看:“怎么可能,那个不是假消息吗?”
如今蔡邕的政治生涯完全与王景捆绑,王景若是出事,他别说地位不保,恐怕小命都要跟着一起丢掉。
马日磾叹气:“我也希望这是一则谣言,毕竟眼下的京师,少了谁日子都能过下去,却唯独不能没有他王元旭啊。”
虽然骄傲的马日磾不想承认这一点,但他心里还是很明白,如今汉室江山已经到了最危亡的时刻,偌大的炎汉帝朝,唯有王景这种做事有底线的强权人物,才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