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精神战(1 / 1)

七月流火,晋北山区的大同已见秋凉,正是厮杀的好季节。 七月十二日清晨,新任大同巡抚杨植带着大同总兵朱振、辽东参将李贤及应州朔州各一名指挥使、工部王郎中、户部员外郎,由那名首倡“杨青天”一词的小兵为向导,绕着大同城走一圈看城。 城内的乱兵已观察到辽兵从西边,应州兵从东边、朔州兵从南边分别前来,在城边扎下营寨,树起旗号。可想而知,几日后更远的宣化镇兵马亦会来到大同下,在北门合围乱兵。 乱兵并没有惊慌,而是向杨植等人射出弓箭,打放铳炮,在城上高喊:“死了这条心吧!不要想着攻城,大同是打不下来的!桂总兵知府知县都在我们手上,你们做官老爷的,向皇上请一封赦书,我们就打开城门投降!” 杨植等人在距大同城一箭之地外,绕完大同回到西郊辽兵大营会议。 大同巡抚衙门设在辽兵的中军帐,杨植并不是很相信大同镇所属的朔州、应州兵。 “整个大同的防御体系以大同城为核心,大同城四周的交通关隘都设有堡垒,拱卫大同城的安全”,朱振指着桌案上的沙盘向众人介绍说:“大同城高大坚固,护城河宽阔,城墙上火力犀利,是不可能打下来的。” 想了一下,朱振又说:“另外,城外堡垒驻扎的军兵,与城内军兵非亲即故,焉知我等攻城之际,他们会不会从后面包抄我们?” 杨植指着沙盘上大同北边的几处要点说:“这是一个好问题!朱总兵,本帅命你前去迎接宣化兵马,接到后带他们布防于这里、这里、这里,既提防鞑虏趁乱南下,也监控大同防线上的各个堡垒。” 朱振看杨植所指的地方距离大同北门二十里远,明显不是准备拿宣化军来攻城的。 树帅是准备围三阙一?但是把我调离朔州、应州军又是几个意思? 朱振的大同镇总兵一职,是可以指挥隶属于大同镇的朔州、应州兵的。他满腹疑虑,不知道杨植葫芦里卖什么药,这时书吏写好军令,杨植看过后签字盖上巡抚关防大印,交给朱振。 朱振只好双手接过军令,出中军帐打马向东北而去。 杨植又让朔州、应州指挥使发表一下意见,然后挥手令他两个回营厉兵秣马准备攻城。李贤见状,小心翼翼问道:“树帅,下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植鼓励说:“本帅御下的风格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你说说你的看法!” 李贤兴奋说道:“末将听说过罗刹鬼子有句话,鱼从头部先烂! 现在城里都是一盘散沙的乱兵,哪个当官的敢做他们的头头?无组织无纪律没有指挥的军队,人再多铳炮弓弩再利又有何用? 末将平甘州兵乱早有心得!愿率辽兵明日蚁附攻城!” 杨植咤道:“你彪乎乎的尽扯犊子,这里不是甘州!大同是我皇明经营百五十年的重镇,除了重炮轰城,没有人能打下来!你辽军不过千把人,我看过护城河就得死一半!” 见李贤悻悻然退下,工部王郎中、户部员外郎担心问道:“今日观城,确实难打,大中丞,计将安出?” 杨植脸色阴沉,说道:“乱兵毕竟都是边军,经常出塞打仗的,战斗力不容小觑!本院再想想办法,等宣化镇兵马来了商议!” 几人正说着,探马来报,大同城头乱兵用吊篮放下几名官员,让他们前来求见军门大人。 这些官员都是府、县的佐贰官之类,原来城内乱兵为表诚意,放出几名文官,催促镇守太监、巡抚等人向朝廷求赦书。 “城内这几天怎么样?” 县丞哭了起来:“好惨!士绅及大户人家白天没事,到了晚上就被大洗劫,一轮轮抢过来,无一幸免! 我们文官孤身千里出仕,反而还好,府县的本地吏员衙役,都是东躲西藏,已经很多人被杀了!” 每到秩序失控时,华夏儿女都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互相砍杀;乱兵也是吃一堑长一智,只在黑夜里搞事。 杨巡抚挥挥手让人把他们带去宣化镇不要惑乱军心。晚上想了一下,令郭雷把那名首倡杨青天的军兵唤来,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军兵受宠若惊:“青天大老爷,小的姓赵,单名一个忠字。” “你进出大同城方便么?” “方便!城内乱兵抢了金银财宝,会带出来藏在城外的家中,刚开始兵乱时城门大开,乱哄哄地进进出出,现在来了官军,才收敛一点。只从小门进出。 不过官兵也没有多少,一个营最多两千人,能围着什么!” 差不多就是如此,如果城内是指挥体系齐全的军队,早出城全歼任一围城的营兵了。 乱兵扣住桂勇、府县一干有头有脸的官员,想让朝廷投鼠忌器跟朝廷要赦令。他们还是吃了早年背不下四书被老师赶出卫学的亏,没有目标,没有长远打算。 难怪说造反也要供着读书人!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院命令你进城去,你可敢答应?” 赵忠一惊,结结巴巴回道:“小人,小人……才能有限,定会误了青天老爷的大事。” “我都还没有说让你进城干什么,你就知道会误事?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啊?小的讨了一名浑家,生了一子一女。” “这样吧,你奉我之命进城后,若死在城中,本院收你的儿子女儿为义子义女,不改姓,把他们抚养长大。” 眼见赵忠意有所动,杨植又说道:“城内乱兵不过一盘散沙,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目的,连流寇都不如。总有像你这样的良善军户,心向朝廷。 你立功的机会很大!你进去串联,找到你街坊邻居的乱兵,跟他们说只要弃暗投明,不论杀了多少士绅,抢了多少金银,本院都一概不追究,给他们报功上去。 你一定是首功,一个千户跑不了。” 七月十三日,山西左参议韩邦奇押着粮草赶来,宣化一名参将也带着一千多兵和轻炮赶到大同。 按杨巡抚的命令在城北较远处扎好营后,宣化参将急匆匆赶来报到并领取粮食。 宣大两镇同属一个战区,两地将官联动很多,宣化参将对大同非常熟悉。 “树帅,下官来得匆忙,没有重炮,这大同不好打呀!” 杨植面对帐中一干文武,厉声咤道:“你们就知道打打杀杀!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晋要深思! 就是因为你们山西省、宣大战区不审势度时,所以导致大同频频兵变,每次都是朝廷派本学士来给你们擦屁股!” 这位学士怎么说话既雅又俗?别开生面呀!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本学士自有安排!” 话说到这里,众文武皆对高深莫测的新晋学士默默无语。 帐外探马又来报,城里乱兵又放出来几名府县的推官、照磨、主簿。 “城里更惨了!到了晚上就是人间地狱,好些个大户人家几乎都被洗劫一空了!那些乱兵杀人不眨眼,怕苦主事后指认,都是一刀两断。唉,目不忍睹,耳不忍闻,口不忍言!” 杨植一拍桌案:“精神战,这是精神战! 告诉你们,不要被乱兵所迷惑!我不要大户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大同!” 众人知道朝廷是不可能因为乱兵抓了人质且在城里烧杀抢掠就招安乱兵的。 想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那是有条件的,得势力大到朝廷拿你没办法才能实现招安。 按正常的操作,几支军队一来不可能立即开战,得休息、熟悉战场、在沙盘上推演,让士兵进入状态。所以七月十四日,城外四营军兵开始动员,在心理上为即将到来的直面伤亡而预热。 众将官都是世代从军的边将世家,本身就是老行伍,对这些熟悉操作得很。 但是七月十四日下午,在辽军的中军帐里,众文武官员正在开会听取夜不收的汇报之时,两名骑士带来了宣大总督臧凤的催促令: “树人吾弟:据大同官员报告,城内乱军形同流寇毫无战力,弟部仍无所行动,坐视大同士绅惨遭屠戮,我们将要亡国灭种! 望弟迅速令各营组织攻城,东西对进南北夹击,以救大同士绅于水火,解大同民众于倒悬!” 命令念出来,大家都知道是乱兵放出来的大同官员起了作用,他们在宣化镇向宣大总督哭诉了大同城内的惨状。对于大明来说,官军杀了几千内贼只是一个冷冰冰报上去的数字,但内贼只要杀了秀才举人监生贡生,就是震惊朝堂的大事,是内贼在挖华夏文明的根基。 众文武都知道打仗急不得,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得先派人侦察城防,再佯攻摸清城头各段火力情况,最后再总攻。其中涉及兵力部署、调整,了解各支军队的作战特点,尤为考验指挥官的知兵能力! 帐内官员都用同情的目光看着二十一岁的杨军门大人。 杨植听书吏念完催促令,面色凝重,长叹一声道:“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如此直接干预本帅指挥,叫我怎么办? 如果本帅在辽东作战,行至松山杏山,这么一封催促令下来,非得全军覆没不可! 罢了,罢了! 各营传令下去,明天早上卯时,三军埋锅造饭,与我披衣擐甲;巳时进入阵地,听三通鼓响,本帅身先士卒,总攻大同!” 众人面面相觑,朔州指挥使大着胆子道:“树帅,明日七月半中元节,恐怕不好吧?” 杨植冷哼一声:“没有人比我更懂礼经!礼经云七月半迎秋。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于西郊,颁祭刑杀之神也! 明日本帅定要大杀四方,以献祭白帝!”喜欢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小雌性只想每天吃喝玩乐 日月遗子:混血公主与灾厄之狼 【短篇小说集】黑童话 《身爲王的,我此刻只想谈恋爱》 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禎是神皇 四合院之超级维修工 我的修仙模拟器 我的师父什么都懂亿点点 戏假成真:演癮君子这么像?查他 大明:如此贪的駙马,朕杀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