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31章 沈乐: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
“你们怎么又跑进去了?不是说我没回来不许进的吗?”
沈乐赶紧发过去一句微信。背上包,微微冥想调整方向,嗖的一声穿回了清源山。
从地下冒出头来,再摸起手机看,果然屏幕上接二连三跳出信息:
“天后宫那位正好过来,说房子里没有怨气了,很好奇,想进去看一下。”
“她都进去了,我们就跟着一起进呗!”
“现在里面干净了!啥都没有了!普通的照相机,普通的扫描仪,都能干活了!”
“师兄你快来啊!你都不敢相信,我们在那根柱子上发现了什么!”
沈乐召唤一缕清风垫在脚底下,托着自己往树丛外面走,以免一边看手机一边走路,不小心走神,直接绊倒在地。
可怜他至今不敢穿到市中心,只能把荒郊野外当成定点——
倒不是怕撞上地铁,事实上刺桐市作为一个万亿俱乐部城市,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在全国都排在二十强,就是申请不下来建造地铁。
问题是,就算没有地铁,地下也有大楼的地基,水管,排污管,电线,煤气管道,通信光缆之类。
沈乐绝不想自己传送的终点,是半截身子卡在某个化粪池当中。
万一传送能量太高,一路火带闪电,或者小油灯正好搓了个电火,点燃化粪池里的沼气,砰——
他倒是不怕炸翻五六七八辆豪车,赔个几百上千万什么的,他也不至于赔不起。他是丢不起那个人!
“唉,什么时候能提升一下传送精度就好了……哪怕用家里的小家伙定位,也要足够精准,说到几楼就到几楼,不能卡在楼板当中啊!”
技能熟练度是要靠练的,靠大量练习的。目前显然是没这个空闲,沈乐也只能匆匆出景区大门,打了辆车赶过来。
靠在后座上,不停给师弟师妹发信息:
“所以你们发现什么了?那根柱子我看过,已经啥都没有了,连上面的洞都消失了,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对面噼里啪啦,迫不及待地发过来一大堆图片。沈乐对着图片翻了个白眼:
这又不是照片,又不是x光片,甚至不是ct三维重建图像。
你们发个超声图像给我看,我能看得出什么?
我但凡能看得懂,我直接去医院影像科当超声医师了好么!
影像科,只有超声结果非常依赖人工,依赖医生的手法、角度和深度,没法全部交给机器,所以没法各大医院直接互认,要重新做一遍的!
好在清源山距离刺桐市中心只有3公里,距离沈乐他们修的古宅,也只不到6公里。
哪怕算上堵车,一刻钟时间,也足够让沈乐脚步匆匆,踏进古宅:
古宅的第一进,第二进,都安安静静,鬼影子都没有一个,显然是工人们还没敢来干活。
一群师弟师妹围在古宅第三进,那根曾经钉死过人的柱子前面,指指点点,争论不休。
一个站在横梁上,另一个站在脚手架上,剩下两个站在地上,仰着头吵:
“我觉得还是要把这柱子剖开!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
“我觉得不太行……这柱子表面完整光滑,没有蛀孔,没有腐烂,不必继续干预。按照文物修复的原则,我们能不要动它,就不要动它!”
“那是在一般情况下。这柱子明显是不一般的情况!我们把它剖开,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有助于解析它背后的历史!”
“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隔着柱子,做无损探测,也足够搞清楚里面是什么东西了……”
“明显不可能搞清楚啊!x光和ct只能拍出来它是个铁箭簇,拍不出来它表面会不会有字,更拍不出来它的材质,它的年份!”
“查这个古宅背后的历史,我们还是应该从史书资料和地方志入手……”
“地方志,家谱,能查的我们都查了!开这个项目之前我们就查了!
《黄氏宗谱》,《泉州南外赵氏宗谱》,《闽书》,《泉州府志》,我们连《泉州开元寺志》都翻了一遍!”
“咱们把柱子剖开了,万一里面啥都没有,惊动了坏东西怎么办?沈师兄好不容易才把它们封印住的!”
“师兄你来啦!”
“沈师兄来了!”
“师兄!”
“师兄——”
几个人争先恐后地喊。站在横梁上那位过于激动,往旁边走了一步,惨叫一声:
“啊——”
他直接摔了下来,好在腰间捆着安全绳,才没有一头栽到地面,而是被捆在空中,头下脚上,晃来晃去。
晃了两圈,腰间的安全绳开始滑动,勒着他的衣服往下拽,差点儿把裤子拽到脚踝。
黄师妹惊叫一声,转头掩面,另外两个师弟赶紧冲过去,一个抱人,一个解绳子:
“叫你当心叫你当心!怎么还能这样摔下来的!”
“差点变成脱毛鸡了!”
“话说这不是我的错啊,这是安全绳不好……我早说了,安全绳要用四点式的,不能图方便,只在腰上捆一圈……”
沈乐默默扭头。他不再去看几个师弟怎么挣扎、抱怨、脱离束缚,只是展开精神力,探向那根钉死过人的梁柱。
精神力裹在梁柱上,从下到上,抚摸一圈,再慢慢深入进去:
“嗯……这个……”
这一次,他很轻易地感知到了那枚箭簇的位置。然而,想要再进一步了解细节,还是觉得有点奇怪。这东西,仿佛在若有若无之间:
你不去仔细观察它,用“余光”扫过它,感觉它就在身边;
但是,你去仔细观察它,去了解它的结构,它的细节,它似乎又不存在了。
怎么这玩意儿是传说中的薛定谔箭簇,它存在或者不存在,受观察者效应影响的?
又或者,这玩意儿还有灵智,还主动跟你躲猫猫的吗?
“算了,你们先出去吧。”沈乐叹了口气,终于挥手:
“这东西还是有点奇怪,我怕你们对付不了。还是老样子,把材料留给我,你们都出去——”
他一声令下,师弟师妹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得不集体离开。沈乐轻轻一跃,站到横梁上,两步走到梁柱旁边,双手贴了上去:
“来,告诉我你的故事……”
热流涌动。从木柱表面,到那个应该被糊好了、然而冥想中仍然存在的孔洞,再到孔洞里面若有若无的箭簇。
箭簇轻轻震动,仿佛有什么力量在响应他,却实在太微弱,没有办法正确表达。
沈乐耐心地输入了又输入,来回折腾半天,终于放弃:
“这宅子,还要养一养啊……”
他绕着宅子走了一圈,摇摇头,开始养宅子。他放出泥俑们,一声喝令:
“帮我给这栋房子,所有的大柱子,所有的大梁、二梁、三梁,全部捆上木片,然后往木片上喷营养液!”
泥俑们一涌而出。沈乐冷眼细看,发现这些泥俑身上,多半都亮了一些,紧实了一些,行走扛抬之间,动作也更灵活了一些。
它们和青丝们合作,泥俑负责扛木头,举木头,举喷壶;青丝负责往木头上面缠绕草绳,再按动喷壶的按钮……
如此分工合作,效率飞快。沈乐只等了十分钟,第一根立柱就已经加工完毕。他在立柱边上盘膝坐下,双手按上柱子,法术飞出:
“给我吸取营养液,给我吸取木料上的木行力量,给我——长!”
历经几百年风霜雨雪,已经不同程度腐朽的木柱,发出了欢悦的轻鸣。
沈乐的导师确实带着学生们,往里面注入木屑,注入胶水和防腐药水,给出了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最好养护。
但是,木屑毕竟不可能填塞每一条细微缝隙,胶水和防腐药水,也不会达到每一个细微的部分。
而这木柱在法术催动下,自行生长起来的时候,细胞恢复活力,快速吸取养分,它是真的能达到柱子每个角落的!
沈乐微笑着催动热流,给立柱供能。逆死还生,催动它重新生长,重新变得坚实紧密。
在法术的滋养下,它不但变得更加结实,细缝一条又一条消失,它的灵性,也开始一点一点亮起:
一根,两根,五根,十根。沈乐在古宅里漫步,一根一根,耐心让所有的立柱恢复生机。
修着修着,他就感觉到了异常:
“这房子,它的柱子,不是每根都一样啊……”
确切地说,有一些柱子,它们的灵性特别突出。
沈乐把整座三进大宅全都走了一遍,修复完了全部的柱子,赫然发现,其中有十二根立柱与众不同:
别的立柱,都是崭新的,木色淡黄,纹理笔直,优雅醒目,感觉像是闽地特产的马尾松做成。
而大宅当中,有十二根立柱,赫然是焦黑色的,伸手摸上去,隐隐能抹出一手炭黑。低头去看,又什么都看不到:
这是,古宅留下的记忆?
或者,这古宅被焚毁过一次,这些立柱没有被烧完,记下了它最后的悲哀和沉痛?
沈乐找不到答案。好在,他也不用找答案:
他耐着性子,把所有的立柱,和横梁全都修复了一遍。
在最后一根横梁修完的时候,整个古宅轻轻震动,所有的立柱和横梁,灵性纵横交错,搭在一起,形成了虚幻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