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何侍郎下值,特意找上孙山。 孙山硬着头皮看着何侍郎,不用说,也知道找他何事了。 何侍郎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语气却非常温柔地说:“好孩子,小报的事不用理会,好好备考,准备殿试。” 顿了顿又说:“这些天哪里都不要去,就留在院子里读书。” 孙山郑重地说:“大爷爷,我知道。我也是这样想的。” 何侍郎挥一挥手,让孙山回去,吃好喝好睡好,其他的事不要想。 看着孙山离去的矮小瘦弱背影,何侍郎嘴角抽了抽,一种“道不明说不清”的感觉更加浓烈了。 今日早早去上值,吃过中午饭后,继续上值。 等下午放值,又被好友兼亲家捕获。 然后就看到《京城小报》。 何侍郎看到上面描绘的内容,不得不说《京城小报》实力真雄厚。 坊间流传它的幕后老板是某个王爷。 何侍郎也不知道这些流言是真是假,但确定这间小报收集的资料真的快狠准。 除了对孙山外貌描述有偏差外,其他珍珠都没有那么真。 看到孙山和杜六驳的对比,何侍郎不得不说世间的事情真的好离谱。 这两人从身世,相貌,才华一一对比,都完全不一样。 啧啧~ 何侍郎看到后,跟大众一样,有股想找当事人聊一聊的想法。 特别是孙山,真的三次抽到臭号吗?真的次次考倒数第一吗?真的有人吃鲫鱼中豚毒吗? 好想采访一下孙山的心情是怎样的,让他分享分享当时遇到这些事的心情。 特别跟杜六对比,有没有特别的感受? 好友兼亲家跟何侍郎一样想法,于是把何侍郎扯到一边,八卦八卦小报上的内容。 死缠烂打得知小报上的内容九成九真时,好友眼睛瞪得老大。 恨不得冲到何宅里,探究探究孙山。 至于为什么不去探究杜六驳? 世间往往“丑”的东西更让人印象深刻,大家都喜欢奇闻轶事。 杜六驳这种偶尔会出现各朝各代,但孙山这种不一样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还是第一次听到。 好友兼亲家悄默默地告诉何侍郎,孙山的故事不仅在坊间流传,还在朝廷流传。 今日他都知道了,朝中的大官也好,小官也好,肯定也知道。 其实因为“科举”关乎江山社稷,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挺重视,特别是京城的百姓,识字率最高,更加重视。 所以孙山的故事被《京城小报》这么一报道,就算不八卦的人也会从别人口中得知。 好友兼亲家感叹地说:“你家的这个姑爷,啧啧~~当初在落榜和上榜之间徘徊,最后还是被录取了,不得不说是一种大运气。” 顿了顿,激动地说:“只是想不到你家姑爷,啧啧~~不仅一次大运气,还连续三次大运气,这份运气真的逆天了。炯同兄啊,我怀疑当初你家姑爷在院试,乡试也跟会试一样,在取与不取之间徘徊,最后还是取了。哎,好运啊,真是好运之人。我可羡慕了。” 何侍郎拿着小报快速离开,不想听好友兼亲家啰里啰嗦的废话。 好友看到何侍郎肥大的身影灵活地闪人,急着说:“炯同兄,等殿试后,让你家姑爷出来见一见,我想见一见吃鲫鱼中豚毒的进士。” 何侍郎听到这话,闪得更快。 好多时候都后悔跟好友兼亲家认识,真想跟他撇清关系。 枉他还在国子监教书,这么八卦的教授,还是不要教坏学子。 何侍郎和何老夫人对孙山之事感叹一番。 何老夫人今日知道此事后,也召集孙山过来,劝慰一番,让他什么事都不要想,好好复习。 此时听到何侍郎说孙山的故事,朝廷也有不少人知道。 不由担忧地问:“老爷啊,这事对山子没影响吧?” 何侍郎安慰老妻说:“放心,不会有影响。阿山一步一步考来,实至名归,就算有人因好奇去调查,相信也不会调查出问题。” 说真的,何侍郎还真担心有好事之人要求彻查孙山以往的成绩,毕竟这么巧合的巧合,好些人都不信。 不过孙山一个毫无背景之人,又没有恩师看上,所以何侍郎相信孙山的成绩就是那么巧合。 何老夫人听到后,稍微安心点:“哎,现在山子成为家喻户晓之人,不知道好事还是坏事。” 特别跟杜六驳一比,让人更加印象深刻了。 表面上是孙山做杜六驳的陪衬,实际效果是杜六驳倒是成为孙山的陪衬。 看到《京城小报》百姓大概率更加记住孙山,而不是杜六驳。 特别身世背景对比,更显得孙山更努力,孙山更奋斗。 杜六驳从小就精心培养,要什么有什么,师出名门,他的成功是天经地义,如果不成功,反而证明杜六驳这个人不行。 孙山则完全相反,从乡村私塾一路读来,父母不给力,也没有给力的老师,完全靠自己一点一点地往上考。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特别抽到臭号,不抱怨,不放弃,依旧咬牙地考。 虽然最后一名,但从中看得出这个农家子弟已经全力以赴。 这种耐力,更让人励志。 特别广大群众更是普通人,对孙山更有共鸣。 贴身嬷嬷还说:“咱们孙姑爷,长得瘦瘦小小,完全是因为家境不好,从小忍饥挨饿,省吃俭用的钱来交束修。为了不辜负父母期待,使劲地读书,所以用脑过度。 吃的不好,脑瓜子又用的多,怪不得长得那么瘦弱了,哎,可怜我们姑爷啊,要是有个好家境,说不定这届的状元是姑爷。” 说完贴身嬷嬷抹了抹眼泪。 孙山的饭菜从四菜一汤,变成五菜一汤,还时不时有下午茶,水果吃。 贴身嬷嬷要把孙山这么多年的“营养不良”补回来。 何老夫人虽然是世家女,但人世间的苦也尝过。 特别因为战乱跟着父母从京城逃回到老家,一路上遇到的艰辛,看到流离失所的百姓,深深知道穷人的不易。 孙山出生一个穷苦之家,肯定吃不饱穿不暖,个子才长不高。 后来靠大姑才有机会读书。 这不,天资聪颖之人怎么也埋没不了,师资条件那么差,也能杀出来,走到京城。 这份刻苦,不得不说更让人敬重。 于是何老夫人让贴身嬷嬷好好伺候孙山的饮食起居,务必让孙山安心备考,更上一层楼。喜欢我,孙山,科举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孙山,科举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