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春雨一场暖。 昨晚下了一整晚雨,天一亮便停了,吹来的风竟然是暖的。 这气温变化得也太快了吧。 何老夫人又安排大夫给孙山等考生灌上一碗暖暖的姜汤后,才放他们进入贡院。 一时冷,一时暖,冷暖交替最容易生病。 要是平时肯定叫大夫开药熬药喝。 此时此刻特殊时期,何老夫人害怕弄巧成拙,药有三分毒,害怕本来不生病的变成生病病。 所以让考生喝上万能的姜汤最好。 孙山一伙人肚子圆滚滚地走入贡院,再次回到考棚。 下过雨的考棚,显得非常孤寂凄凉。 孙山看了看属于自己的臭号,木板竟然还未干,案板也一样未干。 摸了摸被子和衣服,还好干的。 幸好朝廷没有那么丧心病狂。 孙山放下东西,认命地搭棚。 摸了摸油布,数量依旧跟第一场、第二场一样,竟然不多给几块,真是丧尽天良。 万一下雨,岂不是又要淋雨? 孙山能怎么办?只好认命地接受。 经过一番苦苦地跳来跳去,终于把棚顶搭好了。 至于隔壁冷漠君,早就完成任务,好好地待在考棚里,沉思冥想。 孙山把案板抬了起来,点燃炭火,小心翼翼地烤干。 外面夜空繁星偶尔闪了闪,看云层应该不会下雨。 孙山不由地松了一口气。 不过夜香郎依旧没有搞好茅房,隐隐约约地臭味吹过来,孙山不由地捂住鼻子。 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春风温暖,吹过来的臭味比第一场和第二场更臭了。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茅房的臭味恐怕也复苏了。 孙山摇了摇头,抹了抹清凉油,瞬间感觉好了很多,随后继续小心翼翼地烤案板。 第二天一早吃过馒头早饭后,去了一趟茅房,一阵恶臭传来,孙山恨不得原地消失。 等回到号舍,钟声响起来,很快考卷就呈上来。 第三场只考经、史、时务策,共五题。 主要考察考生对时政问题的见解和解决能力。 “策问”的题目,每一道题都是以“问”来开头,即给你一段材料,阅读后回答问题或写出自己理解。 说到策问,最出名的就是明朝的“鬻题案,主角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以及两个配角徐经和程敏政。 事情的原委大概是:主考官礼部尚书程敏政在第三场考试中出了道极其刁难的考题,结果是这年所有举子只有唐伯虎和徐经答上且可以称之为完美的标准答案,引来了有心人的举报,怀疑是程敏政考前泄题给两人。 此案事实扑朔迷离,过程也一波三折,成为历史悬疑案件,一直没有定论,是公是非也只能留给后人无限遐想了。 但案中的人却悲剧了。 主考官程敏政被入狱,出狱后不久也因年老体衰经不起狱中折腾黯然逝世。 考生唐寅入狱,被贬为吏,终生不能进考场,在悲惨的一生中度过。 考生徐经入狱,同样被被削去仕籍,贬为小吏,最后客死京师,年仅三十五岁。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有个家喻户晓的子孙徐霞客。 孙山想着自己应该不会像“鬻题案”的两名考生那么倒霉。 因为来到京城后,他什么都没做。 一来没见过主考官,同考官。其实想见也没渠道可见,官老爷哪里会见孙山这个无名小卒。 二来没买市面上暗地里流传的“假一赔十”的独门泄密试题。 当初桂哥儿听到孔毅书童说有这样泄密试题,问他要不要。 傻傻的桂哥儿真想高价购买,最后因为差一两回来问孙山要钱。 结果自然买不成。 孙山相信试题有可能泄密,但不相信桂哥儿一个书童能接触到泄密试题。 这种情况十成十是骗子,孙山自然不会上当。 还警告桂哥儿关于会试考题的事不要乱插手,要是出了问题,不是桂哥儿倒霉,而是他这个孙家村唯一的希望倒霉。 桂哥儿连忙求饶,表示自己关心则乱,以后不会再好心做坏事,不会自作主张的。 孙山看他的确知错,被真真假假的消息糊弄,眼眶红红,一时心软便原谅他。 只不过死罪可免 活罪难逃。 把桂哥儿饿得前胸贴后背才放过他。 孙山打开卷子,看了看,五道题,要求一千字以上,格式不限制。 做策问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就是不能够讥讽时政。 万一写的东西触碰朝廷的逆鳞,特别是圣上的痛处,罢黜还是小事。 最怕是被有心人利用,被皇帝知道,分分钟掉脑袋。 孙山做题往往会怀着非常敬畏的心做题,不敢“阴阳怪气”,害怕自己被物流消灭。 策问中有一道题关于边防问题,大概的意思是:滇云刚攻打下来,还不稳定,要怎么做,才能让边境稳定下来。 孙山要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要知道朝廷的最近动态,还要搞清楚滇云到底是谁跟谁打,怎么不稳定。 必须知道前因后果,再结合实际,写出一篇策文。 如果搞不清朝廷发生什么事情,是没办法写出文章,就算能写出来,也是一些假大空的想法。 这样不着实际的文章,一看内容空洞,不会上榜。 孙山不由地庆幸因为周若周大人被贬,特意关注滇云状况,通过何侍郎给的资料以及自己查阅的资料,大概知道目前滇云的状况。 面对这道既陌生又熟悉的题目,孙山百感交集。 不知道该笑还是哭。 笑的是自己对这个时政足够的了解,可以做到前因后果概述后能言之有物。 哭的是为周大人哭,想不到周大人的苦难,竟然是孙山离成功进一步的踏脚石。 这么想,有严重的道德负罪感。 孙山摇了摇头,不再多想。 既然这道题最熟悉,便选它为开头,先把它做出来。 心里默默念一句:周大人,你一定要保重身子,只要活得够长,才有机会翻盘。只有活得够长,才能做最后的胜利者。 孙山埋头苦写,直到钟声响起,才从题目中回到现实。 孙山看了看文章,第一篇差不多完成,等吃完午饭,润笔一下,就可以做第二篇。 午饭依旧是大白馒头,孙山如机器人那样机械地啃着馒头,直至到啃不动,才停止。喜欢我,孙山,科举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孙山,科举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