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得了大明好处的读书人们,大多数则是一个个自私至极,哪怕国家沦亡在即,他们依然是醉生梦死,以为不过就是一场改朝换代的正常历史轮回。反正对于朝廷所要求的税赋和责任,他们还是置若罔闻,只会哪里不爽喷哪里,从来没有任何的担当和道义可言。
哪怕是明朝已经亡了,天下换了主人,他们还以为自己可以继续享受之前在大明朝享受的特权和优待,结果最后也都付出了血的代价。
其中最著名之人就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
顺治十八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以补常平仓亏空的漕粮,结果激起了苏州士人的愤慨。、
三月初,金圣叹与一百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以悼念顺治帝驾崩为由,借机发泄积愤,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控诉任维初,要求罢免其职。
但是如今的天下已经不是那个闹闹事,就可以让朝廷担心影响而不了了之的大明天下了。
江苏巡抚朱国治当即就下令逮捕其中十一人,并为任维初遮瞒回护,上报京城诸生倡乱抗税,惊动先帝之灵。
而当时的满清朝廷也有意威慑江南士族,加强对南方的实际统治。
于是乎,又逮捕金圣叹等七名士人,并在江宁会审,严刑拷问,最后又以叛逆罪判处斩首,于七月十三日行刑,是为哭庙案,又名江南抗税案。
所以即便是晚明的文化再发达璀璨,但在这些读书人们缺少了对家国贡献的同理心时,他们的下场最后也会像在煤山上吊的崇祯皇帝一样,落得一个凄凄惨惨的悲剧收场。
最后也只能在野蛮的屠刀之下,也得变成一串可叹可悲已经破碎的梦幻泡影。
所以朱载坖这次既然已经得到了重设弘文馆的权力,那么他就得变个法子,让这些有能耐的读书人们换一种方式得到朝廷层面的控制和支持,让他们在创作文化和知识的同时,也有一种与有荣焉的参与感。
让他们既可以享受到朝廷的帮助,又可以在赚取稿费的同时,为朝廷履行纳税的义务。同时朱载坖也可以利用弘文馆的影响力,说明纳税的重要性,以及纳税人应有的荣誉感。
只要能把纳税的概念和义务深刻的种植在这些读书人的脑海里,等到这些能够创造文化想象力的读书人们都纳了税,他们自然也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倒逼那些不纳税的士绅地主一起纳税。
要不然在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之下,谁特么能一直愿意当冤大头呢?
毕竟大明不是满清,头上没有什么八旗子弟的特权阶级。
人与人的不同,顶多就是你读书当了官,我读书还没当上官的区别。
所以想要收拾读书人,就得学会利用读书人,让那些没有得利的读书人去攻击和倒逼那一批既得利益的读书人,这才是平衡进取,改革时代的王道!
如果一味的就以刚猛之政,只搞搞什么考成法,一条鞭法等等的变化措施,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
但这种方式很容易就会引起整个读书人群体的反弹,他们会认为这是朝廷在剥削他们的暴政,一旦强推此政的人罢职或死去,人走茶凉,人亡政息的现实局面就会凸显在现实面前。
所以想要改革大明内里的财政弊病,就该换个法子由内入手,先分化一下读书人的群体属性,给他们制造出一种强烈的社会差异感,然后再刺激他们去拉平这种差异感,这不就容易多了。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