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白皇后的目光下,贾瑜有些不自然的轻咳了一声,“娘娘明鉴,确实是一点私事。”
看到贾瑜再次确认,白皇后凤目里露出好奇之色,“贾瑜,倘若本宫没记错的话,你如今可是堂堂的定远侯,京营节度使啊,有什么事连你都解决不了的?
居然需要找到陛下解决?
哦……本宫明白了!”
白皇后眼中露出恍然大悟之色,“莫非你还想兼挑一房,跑来求陛下恩典?”
贾瑜一下急了,“娘娘,您怎可凭空污人清白,臣现在兼挑的这房还没办成呢,哪有时间再兼挑一房?”
白皇后冷笑道:“你的意思是现在没时间,等到日后有了时间后便可以再兼挑一房啰?”
贾瑜不知道今天的白皇后哪来这么大火气,他不是要去御书房找皇帝吗,怎么有心情逮着自己一点毛病不放?
无奈之下他只能一躬身,“这个臣也不知道,或许有时间了就会跑来求陛下赐下恩旨,再让微臣兼挑一房吧。”
“你……”
白皇后一时为之气结,她怎么也没想到贾瑜居然敢顶撞自己,一时间凤目圆睁,就想骂人。
只是想她堂堂一国皇后,身份何等尊贵,让她像一般的市井泼妇般骂人她也做不了,只能冷哼一声,给了她一个毫无杀伤力的白眼后,便从他身边渺渺而过。
刚还抬起头的贾瑜正好瞥见两瓣浑圆硕大的蜜桃从眼前掠过,顺带着还闻到了一股浓浓的幽香,他不禁使劲嗅了一下,这个味道似曾相识,好像是他献入宫里的那款魅惑鸢鸟香水。
此时白皇后仿佛似有察觉的转过皓首,正好看到这厮深呼吸的动作,一张俏脸刷的便红了起来。
她强忍着冲动,转身快步朝御书房走去,只是原本从容不迫的脚步变得有些凌乱起来,一如她的心情。
贾瑜自然是没注意到这些,等到白皇后消失在拐角处后,便站直了身子朝后面走去,心里也在嘀咕白皇后今天莫不是大姨妈来了,否则火气怎么会这么大?
不过有一说一,这娘们不但长得好看,可以说在他见过的所有女人当中,她的皮肤是最好的,不但白而且还嫩,吹弹可破般的白嫩。
…………
三日后依旧是大明宫的御书房
昌平帝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袁英德,沉着脸问道:“袁爱卿,这件事你查清楚了吗?”
“回禀陛下,已经查清楚了。”
袁英德躬身道:“贾恩侯看上了那石呆子祖传的二十把扇子,曾经派人去石呆子家里试图购买,但石呆子对于这些扇子看得比性命都重,扬言就算是一千两银子一把他也不卖。
贾赦知道后大为光火,曾命他的儿子贾琏帮自己弄回来,却被贾琏拒绝,为此贾琏还被贾赦痛打了一顿。”
昌平帝冷哼了一声,“这个贾赦,自己横行不法也就算了,居然还想逼迫自己的儿子跟随自己一同作恶,该死!”
袁英德眼神一凝,他听得出来,此时的昌平帝心里是真的动了怒的。
只见昌平帝再次问道:“袁爱卿,你继续说。”
“是!”
袁英德继续道:“那贾恩侯被贾琏拒绝后,心中余怒未消。
正巧这件事被金陵知府贾雨村知道了,此人便寻了个由头,借口石呆子欠了官银未还,将其抓进了大牢,随后又派人将石呆子的家给抄了,弄到了这二十把扇子后,随即火速派人送到了荣国府。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被抓入大牢的石呆子居然死了。
石呆子的遗孀也是个硬气的,居然带着她的儿子来到了京城告状,随后荣国府眼看着纸包不住火了,这才让贾恩侯来自首认罪的。”
“嘿……好一个贾赦……好一个贾雨村,一个个可真是朕的好臣子啊!”
昌平帝冷哼了一声,面色阴晴不定,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袁英德恭敬的站在一旁一言不发,他知道这种事关一个国公府以及金陵知府的事情,不是他这个顺天府尹能决定的。
过了一会,昌平帝突然问道:“袁爱卿,此事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啊?”
袁英德微微有些意外,随后才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事关重大,毕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贾雨村为了讨好荣国公府,竟然将一良民迫害致死,这样的人不配当呆在金陵知府的位置上。
理应下旨摘掉他的乌纱帽,扒掉官服,将其押解回京,交由大理寺审理,确定其罪责后再行定罪!”
昌平帝微微点头,“那贾赦呢,应该如何处置?”
“这个嘛……”袁英德不禁沉吟起来。
看到袁英德犹豫不决的样子,昌平帝冷哼一声:“怎么……碰到勋贵就不敢说啦?伱不是号称强项令吗,怎么连个贾赦都不敢碰,你这个样子让朕怎么放心的将你调入内阁?”
袁英德苦笑一声,躬身道:“陛下恕罪,老臣非是不敢说,实在是因为老臣和那林如海颇为投缘,而林如海又是荣国府的女婿,于情于理老臣都应该避嫌才是。”
“避什么嫌?”昌平帝声音更大了,“你是真的臣子,也是顺天府尹,只要一心为公,难道朕还容不下你不成?你袁英德是什么人?你现在是顺天府尹,人家苦主都找到你头上了,你居然告诉朕,不知道该怎么判?”
看到昌平帝发怒,袁英德便知道自己倘若再不说点什么,今天这关是过不去了。
他只能清了清嗓子道:“按理说,此案的罪魁祸首便是贾恩侯,石呆子便是因为他才死的。
但毕竟此事是并非贾恩侯亲自所为,而是贾雨村为了讨好荣国府私下所为,所以贾恩侯的罪责要比贾雨村要小一些。
老臣以为,朝廷贾恩侯罪不至死,但也不能轻饶。应当夺了他一等将军之爵位,并流放贵州或者云南,以示惩戒。”
昌平帝沉吟了半晌,这才缓缓点头:“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喏!”
等到袁英德离开后,昌平帝长叹了口气,戴上眼镜后拿起桌上的奏折继续批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