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是一个地方的最高文官。 都督,是一个地方的最高武官。 两个职位都是重中之重,封疆大吏,地方上的土皇帝。 在大唐,属于天老大,皇上老二,我老三。 所以,每个当上刺史的官员都必须进京面见皇上。 两人这次进京也是为了面见皇上,一般的流程就是先去长安的驿站休息。 一般像这些地方上的官员进京,如果在长安没地方住,都是在驿站住。 然后会由驿站的官员把他们的信息上报到尚书省,左仆射那里。 现在左仆射空着,是左丞房玄龄代替。 之后房玄龄会让礼部官员去一趟,说说见皇帝的礼仪。 但因为这次被罢免的官员多达百人,所以这些进京的新刺史们也是多达百人。 房玄龄只好选个时间再让礼部官员统一去说明了。 在体制内有一个大家都明白的潜规则。 在你当上官后,第一件事,是拿着礼物去拜“恩师”。 谁是你科举的“主考官”,谁推举你当的官,谁给你当官的机会。 今后,你就和这个“恩师”荣辱与共。 拜完“恩师”,还要拜“同年”,就是和你一起考进官场的“同考们”。 这就意味着,你们以后是一派的,出了事可以想办法。 这些看似是科举的事情,但自古就这样,没科举之前都这样。 商鞅在去秦国之前,是叫卫鞅,卫国出生的人。 但他在去了魏国,在当时魏国丞相公叔痤的门下当了一个门客,后来当了小吏,也依然叫公叔座,老师。 一个新人想快速融入官场,这是最好的办法,也是防止你刚进官场没人提携。 一声“恩师”,可以省去别人几年的献媚。 那么,这百人的新晋刺史的“恩师”,就是蜀王。 是蜀王说,让这些别驾接替前任刺史的位置。 是李恪给了他们机会,所以这些刺史应该拿着礼物去蜀王府拜一拜的。 可李恪的名声不好,而且才九岁,让这些三四十岁的人,叫九岁的孩子恩师,他们光想想都张不开来嘴。 但这个世界不是只有这样的人,也有人打听到蜀王和太子关系不错,未来前途无量。 为了未来自己和自己孩子的仕途,舔着脸叫两声恩师,这也不算什么。 韩信还受过胯下之辱呢,我们这算什么。 但当这些人拿着礼物去蜀王府,得到的结果是蜀王不在,而且不知道去哪里了。 这些人没办法,只好把礼物交给那个蜀王府的女司马,自己回来了。 今天,薛世良和牛芳裕两人走在朱雀大街上,没走多久,就看到前面人群围成一圈。 两人挤不进去,但在外围也听了个七七八八。 吴王和蜀王的争斗,两人看到这幕,心里还想着,大唐的皇子和隋朝的皇子一个样。 隋文帝时期,太子和杨坚就是这样经常争斗。 但当两人来到驿站,和很多新晋的刺史交流一番才后悔自己刚刚不该这么想。 这些地方上的官员,很难知道长安的政治消息,只有来了长安才能打听到。 两人也是通过前面先来的刺史才知道,他们为什么当上这个刺史,又是谁推举的。 两人知道是蜀王之后,心里后悔刚刚那么想蜀王,又庆幸没说出来,没人知道他们想的。 两人是隋朝的旧将,也是后来宇文化及建立的“许”国的降将。 本来觉得这样的经历不能被重用了,如今再次被重用,自然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 两人也想先带着礼物去蜀王府走走关系,正好,李恪也从皇城出来,回到蜀王府。 两人是这百人新晋刺史里最幸运的,唯二得见李恪的。 两人本来还觉得自己拿来的礼物不错,但来到蜀王府就傻眼。 打开大门,迎面的是一道遮蔽院子的“影壁”,这是大户人家常见的不稀奇。 稀奇的是绕过“影壁”前面,影壁后面就是一个喷泉。 两人十几年都是在地方上,哪里见过李恪最近才弄出来的新东西。 喷泉两边是自动从高处流水的假山怪石,过了前院来到第二个院子,两边种的都是竹子。 这里就是蜀王府拿来待客的待客厅,客厅里还摆着一棵半人高的黄金机关梅花树,以及一棵白银机关梅花树。 两人看了看自己的礼单,觉得自己的礼单寒酸了点。 两人觉得蜀王府能把这么奢华的梅花树摆在这里,说明不怕被偷。 既然这么奢华的黄金树都不怕被偷,那得多有钱? 其实李恪是觉得放在后面的几个院子占地方,这才放在这里。 李恪根本不把这里当住所,根本就是把这里当做办事的地方,反正自己也住在皇宫。 李恪来到待客厅,和两人一番询问才知道来意。 但是李恪不在乎他们说的什么感谢不感谢的,自己又不是为了你们感谢才向李世民提出的建议。 李恪也知道最近送礼的挺多,李恪也看不上这些礼。 他抄了那么多世家大族的家,他们的藏品都放在仓库吃灰,你们这些人再能送,也送不过人这些大族的传家宝。 只是让两人以后别送了,没事别找他,他忙的很,说完就走了,把两人丢给王春花招待。 两人也达到目的了,就不继续待着了。 李恪得去监督施工的进度,别给自己搞出什么幺蛾子。 手下人来报,找到一个地方,距离水源也比较近,到时候蒸汽机需要的水也能就近取水。 但是这地方有人住了,谈了几次都不愿意离开,给钱也不行。 说什么这是风水大师看过的风水宝地,未来他们家能出一个当官的。 李恪才不信什么狗屁的风水,在李恪看来,就是钱不到位。 任何人都是有一个价格的,只要价格合适,没人不卖。 李恪让华老三去谈,多少钱都行。 最终华老三谈成了,一千贯。 在长安五百贯就能买三进三出的宅子了,一千贯可一点都不少。 相当于李恪上辈子的六百万元。 多是多了点,但李恪想着,这是为了拿来建厂房的,未来能赚的钱肯定不止这么点,也就不计较了。喜欢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