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看这么说不动,只能再次换个角度: “谁都可以,但是你不行,你是我的兄长,是外戚。 你如此这般,难道不怕别人说你外戚干政吗? 难道历史上的外戚干政造成的乱子还不够多吗? 事情都交给了房玄龄,兄长你怎么还要掺和一脚?” 长孙无忌虽然是一直跪坐着,但是气势上完全不输长孙皇后。 “那些人怕什么? 我与陛下从小就一起长大,后来还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 陛下对我的了解完全不输我对陛下了解。 陛下断然不会相信我会乱政。 只要陛下相信我,我就不会有事!” 这话完全没错,长孙无忌也确实是李世民最相信的人,几乎大小国事都会和长孙商量。 不然的话,当初萧瑀怎么会因为一封信就下台,然后扶长孙无忌上台? 长孙皇后看长孙无忌怎么说都不听,还越说情绪越激动,自己也有点恼怒。 “不行,你不能再继续支持长孙顺德,你真是为了长孙家好,就赶紧收手。” 长孙无忌看妹妹这是要以皇后的身份,强行让自己服软,长孙无忌虽然心里不服,但是表面上不能驳了妹妹面子。 长孙无忌只能跪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的低着头。 最后只好不欢而散,两人谁都没说服谁。 ------------ 五月初一。 朝会。 今天在皇城外等待的大臣明显多了起来,还分成了两派人。 两派人泾渭分明,如果从城墙上往下看,能明显的看到两派人之间有明显的距离。 就像是碰到对方就会马上死一样。 李恪今天也来了,这是几百位官员联名的结果。 他们上奏书说,既然是让大家都说说想法,那么蜀王殿下这个当事人就应该在现场才是。 李承乾在显德殿外等着的时候,早就交代了三弟李恪,今天不要随便说话。 李承乾也知道,最近这事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轨迹,连李恪都被拉出来当挡箭牌。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每一个人站出来说话,大家都在憋着劲,暗暗酝酿待会儿要说的话。 李世民眼睛先是巡视了下面这些朝臣,在看了看显德殿外站着的官员。 李世民在心里吐槽,今天来的人是真齐,不知道的还是以为是一年一度的大朝会呢。 今天这个朝会是李世民自己团的,自然得自己先开口。 “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前几天的事情,今天也是为了商量此事,这才拿到朝会上来说。 众卿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畅所欲言。” 李世民都不知道怎么简单的介绍前几天的事情。 说长孙顺德主使宫女盗窃案? 还是说成蜀王火烧北衙门案? 貌似怎么说都不合适,都很丢面子,手心手背都是肉。 只能这么模棱两可的说。 门外的一个八品青衣御史站出来说: “启奏陛下,臣以为,前几天的长孙顺德主使宫女盗窃案,臣以为应当严惩不贷。” 没谁一上来就只是出大招的,还是先出一张小牌来试试水。 而这个御史明显就是萧瑀一派的人,一句话就先定性,就是长孙顺德主使宫女盗窃案。 有后发制人的说法,自然就有先下手为强的说法。 这个小御史就是用的先手为强一招,先把整件事定性,这样往下说都是围绕着“长孙顺德主使宫女盗窃案”来说。 显德殿内的群臣都没回头看这个青衣御史,往常这些人连上朝的机会都没有。 今天要不是萧瑀一派的大佬有意用到,怕是这个青衣御史熬上一辈子都没机会上朝。 既然对方都出招了,长孙无忌一派也得接招。 门外一个武官站出来: “那不知,你是说的严惩谁?蜀王殿下吗?” 这都是被预先演练过的,谁都知道今天要交锋,两派人怎么会不先演练一下对方会出什么招? 这个武官的话,明显就是不想让对方只说偷盗案一件事,就是要把蜀王混在一起谈。 既然小弟们都起了头,那么显德殿内的大哥们也得发力。 御史台左丞站出来: “长孙顺德身兼监督宫女一职,宿卫内省,如此监守自盗,自然该重罚与他。” 北衙行使站出来: “何人有看到薛国公指使宫女偷盗了?捉贼捉赃啊。” 御史台左丞: “这还需要我告诉你吗?蜀王殿下都亲自审问,并且有供词,不行可以问问宿国公啊。” 御史左丞这话一下子加快了进度,一下子从四五品官员交锋,大踏步来到了国公一级。 此时,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了宿国公程咬金。 程咬金心想,这不对吧,怎么也该你们这些小弟再交锋几轮才到我们才对啊。 程咬金本就性格豪爽,此刻被点名,也不慌张,大大咧咧地站了出来。 “我不是当事人,我也不知道当时情况怎么回事。”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程咬金本来就是中间人,哪一派都不想参与。 御史左丞之所以把火烧到程咬金,就是为了拉中间派下水。 但是程咬金一句话,老子什么都不知道。 但其实程咬金现在不掺和,看似是否认供词。 其实是在偏袒李恪,就和当初李靖不掺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一样。 明显李恪的罪轻,也更站道义,而且萧瑀一派的人多。 既然萧瑀把李恪牵扯到里面来为借口,李恪又是皇上的亲儿子 和李恪最要好的太子李承乾也在场,自然不会让李恪出事。 左骁卫的一个将军站出来: “哼,那供词也未必就可信。 谁知道是不是有人屈打成招呢? 再说了,蜀王殿下年纪尚小,此事说不定有什么误会。” 这次交锋的中心就是左骁卫的大将军,那些左骁卫的人肯定得给自己老大说话。 只不过这话已经开始睁着眼睛说瞎话,属于耍赖。 李恪听到这话,扭头狠狠地瞪着那个左骁卫将军。 萧瑀一派的官员看你们还想耍赖,自然不肯罢休,又有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 “此言差矣。 蜀王殿下聪慧过人,断不会冤枉好人。 既然有供词,那就应当彻查此事,还长孙顺德一个清白,也给天下一个交代。” 看看,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和丘八不一样,人家句句都是天下大义。 那些丘八只会耍赖,不认账。 而且这话明显就是说,你们既然不认账,那就让当事人来啊。喜欢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