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外面下着大雨,雨滴不断敲击着地面和房顶的声音,依然盖不住李恪的质问。 李恪说到情绪激动之时,声音嘹亮,让香肉楼的一二三层食客都听的见。 “男子汉大丈夫,我虽然还未是七尺男儿,依然有顶天立地之心。 若不是我年龄不够,你以为我不想参军报国,为大唐征战沙场吗?” 李恪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让不少人都共鸣。 刚刚那个还持有悲观看法的人,现在也惭愧的低下头。 李恪今天是在二楼吃饭,但是慷慨激昂的声音吸引了一楼和三楼的人前来观看。 二楼现在越来越多人聚集,越来越多人想听听,这个不到他们肩膀的孩子能说出什么话。 “梁师都家族本也是朔方大族,与我们大家本是一片土地长大。 但是他吃里扒外,如果不是他给突厥报信,突厥怎么会趁着大唐内忧之时突然袭击大唐?” 不少人其实也不知道突厥为什么前年,会突然打到长安,原来是这个家伙带的路。 人群中发出一声感慨: “没想到竟是梁师都这等奸贼作祟,实在可恶!” 李恪接着对大家说: “各位,渭水之盟,不只是皇帝一人的耻辱,是我们整个大唐的耻辱! 现在打梁师都只是个开始,我们不仅要打这个突厥的走狗。 还会打突厥,打的整个突厥再也不敢与大唐为敌!” 人群里又有人问: “可是我们不是和突厥结下盟约了吗?” 李恪: “呸,什么盟约,渭水之盟前不也和突厥有盟约吗?他们遵守了? 他们不是人,是畜生。 畜生不会遵守什么盟约,我们为什么要和畜生谈什么盟约?” 人群里又有人问: “我听说朝臣里有人也不同意打梁师都啊。” “你听到的消息是假消息,大唐朝堂上至皇帝,下至文臣武将,皆满怀悲恨,誓要雪耻。 今天我把话放在这里,就算皇帝为了大唐安稳不打梁师都,不打突厥。 我蜀王打! 哪怕全大唐都是窝囊废,我不是窝囊废! 即使是我战死在沙场,也好过老了之后,只能一边烤着火,一边后悔没有报此大仇!” 此时的二层站满了人,有些人只能在楼梯间露出个脑袋,或者干脆连脑袋都露不出。 只能站在楼梯听李恪说豪言壮语。 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李恪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大雨。 也不知是情到深处,还是触景伤情。 李恪不自觉的念出那首千古绝诗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二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渭水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朔方阴山。 壮志饥餐梁师肉,笑谈渴饮突厥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满江红,本就是爱国将领的心里话,更是满满的爱国情怀。 本就因为李恪刚刚的豪言壮语,周围人个个悲愤交加。 如今这么豪情壮志的诗句一出,更是让周围的人恨不得马上参军,马上去打梁师都。 李恪念完这首诗后,久久伫立在窗边,雨水顺着窗沿不断滑落。 仿佛也在诉说着,大唐曾经的耻辱与即将到来的荣耀。 人群中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更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有人高喊:“蜀王殿下英武!大唐必胜!” 众人纷纷响应,声浪几乎要冲破香肉楼的屋顶。 那个原本持有悲观看法的人此刻满脸通红,他走到李恪面前,深深一揖, 说道: “殿下,方才是我鼠目寸光,听了殿下这番话和这首诗,我深感惭愧。 我愿为大唐此战尽一份绵薄之力。” 李恪看着他,微微点头,说道: “这就对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满怀信心,大唐何愁不胜?” 这时,一位身着长袍的文人模样的人站出来说道: “殿下此诗,堪称千古绝唱。 吾等当以此诗为激励,为大唐的荣耀而战。”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李恪现在其实有点不好意思,自己只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句还是抄人家的,自己只是改了改。 李恪转过身,看着众人,说道: “今日在此,我李恪与诸位共立誓言,定要让大唐的旗帜飘扬在每一寸土地,让那些曾经欺辱我们的敌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众人齐声高呼:“大唐必胜!” 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 李恪带着白云和杨马离开了香肉楼,众人纷纷让开道路,目送他们离去。 刚刚听完蜀王慷慨激昂的话,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 人群里,有一个人久久站在原地不动。 他就是魏征,原本只是路过进来躲雨,却听到蜀王这么慷慨激昂的话。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刚刚人群里的提问就是他说的。 魏征头一次知道蜀王殿下这么爱国,这么有才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话让原本打算辞官离开长安的魏征,完全打消了离开长安的想法。 魏征心想,殿下说的多好啊,他魏征从隋末到现在过去了二十八年。 已经四十二岁的他,换了六个主公,不就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如果这么一走了之,会不会正如蜀王说的,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遥想当年离开道观下山的时候,自己也曾经是满怀抱负。 因为看不惯隋炀帝祸害百姓,这才下定决心跟随元宝藏下山。 中午房玄龄劝他不要离开时,也想过自己这般毫无出身,毫无背景的人。 年过四十还一事无成,倘若真的离开长安,除了读书,他还能去干嘛? 李恪的这首诗,充满了爱国情怀,以及杀敌报国。 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长安城传播。 每个念完这首诗的人,都情不自禁的热血起来。 当李世民看到探子递来的纸,也情不自禁的愣愣出神。 他实在想不到,这个往常就会惹祸气自己的逆子,居然对渭水之盟这么在意。 “三十功名尘与土,二千里路云和月。” 仿佛说的就是李世民自己。 贞观二年的李世民,前不久才刚刚过完三十岁诞辰。 情不自禁的回想起当初自己单枪匹马去和突厥可汗谈判的场面。 当时的自己虽然已经玄武门成功,整个大唐都是自己的了。 但是依然要和突厥委屈求全,花钱买安稳。 以往的血战沙场,披荆斩棘,功名利禄,全部派不上场。 从长安到朔方可不就是两千里路。 李世民感慨万千,这个逆子写的真好。喜欢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