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前世一位叫做特德·姜的美籍华裔的作品。 这位科幻作家毕业于计算机专业,本职也是一位程序员,但其在文学创作上的天赋更加突出,从1990年发布处女作开始,三十多年间只出版了17篇中短篇。 却让他捧回了包括四座星云奖,四座雨果奖,三座轨迹奖在内的几乎所有科幻文学作品中的重量级奖杯。 作品虽然少,但每一篇都是精品。 其中最被人熟悉,也是他的代表作大概就是《你一生的故事》,这部科幻小说在2016年的时候改编成了电影《降临》,在全球上映。 而《呼吸》这篇作品也不遑多让,是2009年的雨果奖最佳科幻短篇,以及轨迹奖,也是很多科幻迷心中的神作。 不过他的写作风格很挑观众。 那种深思熟虑和详细考察下对故事的精心架构,以及对人类的去中心化的写作手法,就像一则寓言。 依托科技对人类情况阐述的寓言。 也因此,这种风格对路人来说略显枯燥,但在科幻迷眼里就很吃香,在各大奖项评选中自然也是占优。 陆清风之所以这时候把这部作品掏出来,也是考虑以后去参加那些国际奖项。 因为作品本身不是说写出来,就能送去参选,这些文学类奖项都有一定的标准。 像是雨果奖,每年都是一至三月份赛开始提名上一年度的作品,四月初,选出每一个奖项类别的候选作品。 最后由本届大赛所有会员投票,在世界科幻大会上揭露最后的获奖者。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科幻作家在欧美占多数,所以作品必须翻译成英文。 就像前世刘慈欣的《三体》,2006年就出版了第一部,但直到2015年,翻译成英文后了,才拿到了这一年的雨果奖。 所以,陆清风的想法是再写几则短篇,凑成一本短篇集出版。 在国内有了一定的声量,再考虑拿奖的事。 另外,为了后面掏出《三体》做准备。 作为前世有名的两位当代科幻大佬,特德·姜和刘慈欣的创作风格完全不一样,但也有微妙的相同之处。 特别是《呼吸》这个作品,和《三体》三部曲类似,都是从一件小事,到宏观宇宙的跨越,文明的兴亡。 用短篇来为后面科幻史诗做铺垫,也是恰如其分。 …… 次日一早,拍摄继续。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明确的定位,还是因为经过一天的拍摄,有了一定的默契,陆清风感觉和刘茜雅之间的相处更加自然了。 那种生疏距离感无形中消失了,说话聊天包括互动更和谐,倒是有了导演想要的那种姐弟的感觉。 到了下午,在威城的拍摄算是结束,众人返回燕京。 到达机场,又坐车来到央视大楼,时间是下午三点半,李一男,童锦,司涵蕴三人还没回来。 又等了差不多快一个小时,才看到承载着三人的车辆开过来,一身疲惫的三人下了车。 陆清风看到三人手里提着东西,于是主动上前去接。 “你们带的什么东西啊?” “是蜂蜜……” 李一南刚开口说了一句,司涵蕴就迫不及待的接过话。 “是我们三个亲手采集的,很辛苦的,不带回来,岂不是浪费我们一番付出。” “也带了你和刘前辈的。” 童锦也说道。 “你们怎么样?” 李一南等这两人说完,才问他,顺便把手里的袋子递了过去。 “去了大海钓鱼,还挺有意思的,海也很漂亮。” 说话间几人来到节目中围城的中央场地,拍摄这一期的结尾画面。 两组人先是诉说了一番自己这边的经历,然后导演许言做最后的总结。 “我们第一期的生活体验到此结束,各位有什么想法么?” “不管是海钓,还是挤奶,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有体验过的事情,很有意义,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些我们日常餐桌上的食物吗。” 刘茜雅最先发言。 然后是其他人,最后是陆清风。 他想了一下。 “我是第一次去海边,所以会很好奇书上对大海景色的描写,网上虽然看过视频,但都不如实际去体验。” “真的去过以后,才能体会到那种感觉,真的很棒。” “好的,希望诸位能将这一趟的见闻作为灵感,作为后面创作音乐的素材。” 到这里,第一期《声声入耳》拍摄结束。 摄像机关闭以后,陆清风也放松下来。 许言走了过来,让人给了他们一人一个手持相机。 “接下来你们在音乐创作过程中,节目组不可能随时随地的跟着你们,你们有灵感以后,可以用这个自己拍摄,作为节目素材。” 众人答应下来。 “我们也互相留个联系方式吧,后面有需要合作,可以随时联系?” 等许言走后,李一南也掏出手机。 对此,几人也没有异议。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弄完这一切,刘茜雅,童锦和司涵蕴都还有行程,率先离开。 陆清风正要去打车,李一南开口道。 “你要回学校是吧,我送你一段吧?” “谢谢李哥,我有点事要去其他地方一趟,不麻烦你了。” 陆清风笑着婉拒。 倒不是不好意思什么的,而是确实有事。 “行,有事联系。” 李一南温和一笑,转身上了车离开。 挥挥手,目视对方离开,他才打了一辆车,对司机道。 “师傅,去北大科技创新中心。” 坐在后排,掏出手机,发了一条信息出去。 然后心里想着,确实该购买一辆车用作日常行程上面了,而且目前手里的钱也充足了,老是出租车跑来跑去,也会越来越不方便。 如此一来的话,还要招一个司机。 心里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不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已经有人在等他了。 个子不高,但身体中充满了大大的能量的中文系二班班长,兼实习助理,邹妍希。 “离下班还有点时间,你要是再晚点,人都下班回家了。” 她领着陆清风往里面走去。 北大科技创新中心位于北大校园东北角,也隶属于北大园区,陆清风的工作室驻地就放在了这里。 一来距离很近,方便他在学习之余,能够兼顾工作。 二来是身为北大学生,在租金方面也有优惠。 办公室租好以后,人员配备一直都是杨秀秀在负责,后面因为忙着《声声入耳》的宣传,拍摄等事宜,到现在他还一次没来过。喜欢文娱:骂谁狐狸精呢,喊我偶像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文娱:骂谁狐狸精呢,喊我偶像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