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调温度打得极低,明晃晃的聚光灯打在台上的演讲人身上,倒映出他衬衫上细腻的纹路和熨得笔挺的褶线。沈之言站在讲台中央,带着一贯的从容微笑,手握激光笔,像是天生就属于舞台。
“……所以在这一次项目里,我们团队尝试将市场波动数据与用户行为进行绑定模拟,通过多重回归与动态因子分析,得出了较为准确的用户行为预测模型。”
沈之言语调轻快,字句停顿精准,哪怕有些术语连他自己都说得不甚清楚,却依旧赢得台下一片点头赞许。
坐在观众席第三排靠边的位置,顾准安静地盯着台上的人。面无表情,眼神冷静得像一汪死水。
这整个项目,从建模、测试,到PPT排版、讲稿写作,全是他做的。甚至连今天论坛的观众名单,都是他提前在校内外各个财经组织的注册系统里一个个翻出来的。几个重量级的评审嘉宾,他还特地翻了这三年来他们参与的所有论坛视频,把他们提问的习惯和偏好一一整理,拟出十个高频问题,再写好答案,贴在了沈之言的演讲者笔记里。
台上沈之言一字不落地念着他的成果,台下掌声此起彼伏。顾准无动于衷,只觉得空洞。
他身边坐着的几个观众在窃窃私语。
“沈之言好厉害啊,居然能把数据和行为分析结合得这么好。”
“他和他女朋友太配了吧,天才搭档,金童玉女。”
顾准低头,嘴角微不可察地冷笑了一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沈之言懂什么?那份建模报告,他连回归曲线是哪条都分不清。数据预处理时他看着十几页代码,只说了一句:“你别整得太复杂,我念得费劲。”
顾准清楚得很:沈之言这个人表面光鲜亮丽,实则就是个草包,从大一开始就是。
两人初次见面是在男生宿舍楼。顾准背着那个从大山区农村里带出来的帆布包,皮肤晒得微黑,衣服破旧,站在寝室门口的时候,沈之言正盘腿坐在床上刷小红书。白色床单、最新款、香薰、LV书包、限量球鞋码得整整齐齐。他头也没抬,说了一句:“你就是分过来的那个……叫什么来着?”
顾准报了名字,那时候他很淳朴,还保留着礼貌。
沈之言点点头,“你那个专业,好像挺卷的?”
沈之言笑着,眼里没多少兴趣,像是随口一问。但没过几天,他就加了顾准微信,说:“你计算机的吧?我们这个项目要做个模型,我这边不太会,能不能……”
从那天起,每一门沈之言的商科课程,从小组报告、案例分析,到实操建模,全是顾准做的。他甚至没报那些课,只能靠沈之言转发给他的课件、PPT、回传的截图,一张一张补。
如今两人大三了。
顾准是贫困生,奖学金一分不能丢。为了活下去,多学一门就是多一份生路。所以他从没抱怨过,只是默默做。他一开始真的以为沈之言是需要他帮忙,然后就认清了,这人就是压榨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