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好说,我若夺得头名,明日便在谢春园做东,宴请几位仁兄。”
淳安帝等人在一旁细嚼慢咽,将这些人的话听的真真切切。
愉妃好奇,轻声问道:“这端午诗会是何来头?”
淳安帝答道:“民间百姓多有习俗,每逢佳节之时,便会有许多活动以示庆祝。比如端午龙舟,中秋花灯等等。”
“哦,那一定很热闹了。”
“那肯定会热闹……”
淳安帝笑道:“夫人是不是想去看看这端午诗会?”
愉妃浅笑道:“一切由老爷做主。”
淳安帝心领神会,对顾冲道:“稍后你去打听一下,咱们也去看看这诗会。”
顾冲点头答应。
谢家乃是幽州第一富甲,主营酒楼产业,其家业遍布江南各州,虽不能富可敌国,但在江南,也是人尽皆知的大户人家。
每年的端午赛龙舟活动,都是由谢家出资筹办,可见财力之强。
这次,谢府家主谢峒特意举办了一个诗会大赛。一来是为端午增彩,二来嘛,是要为女选婿。
谢家长女谢雨轩,相貌俊美,温文尔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是心高气傲,凡夫俗子难入其眼,这一来二去就到了双十年华,可真是急坏了谢员外。
于是谢员外便想出了这个以文纳婿的办法,谢雨轩难抵父命,勉强同意了。
但她却也提出了三个条件,年龄长老者不嫁,相貌丑陋者不嫁,其心不善者不嫁。
谢员外虽然心急嫁女,但谢雨轩提的条件也在情理之中,也就答应下来。
话说淳安帝等人吃过晚饭,一路打听来到了谢府门前,这里早已人山人海,里三圈外三圈的将谢府围了个水泄不通。
谢府门前搭建了一个空台,上面写着四个大字——诗会大赛。
“各位父老乡亲,在下是谢府管家,端午佳节即至,我们谢府特举办此次端午诗会,凡上台献诗者皆有奖励,彩头为纹银十两,若拿了第一名,将有重彩。还望各位青年俊杰尽展英才,博得重彩。”
“这重彩到底是什么呀?”
“这重彩尚需保密,只有拿得第一名者才能获得,你若拿不得第一,岂不是白问。”
台下哗然,大家都在议论着重彩。
“肯定少不了,上台者皆十两,我猜重彩必是百两纹银。”
“不止,谢家如此富有,应该不会少于三百两……”
“此次诗会将以端午,龙舟,江南为题,请从三者任选其一赋诗,凡赋诗者便可进府领取彩头。”
台下又是一阵呼声,随后便有一人快步走上了台。
“各位父老乡亲,在下城南刘文,吟诗一首,献丑了。”
“明日五月初五,恰逢正是端午,以此吟诗一首,共庆欢歌盛舞。”
“好……!
瞬间,呐喊鼓掌声响起,顾冲听的直咧嘴……这也叫诗?顶多算个顺口溜。
管家点头道:“请到府内领取彩头。”
“我这个能拿第一名否?”
“能不能拿第一,是我们家小姐说的算。”
这个刘文也真厚脸皮,敢情就你一个人作诗啊?上来就想拿第一。
“我也来一首。”
又一人走上台,拱手道:“在下陵州吴允熙,献丑了。”
“五月江南好,柳绿花红早,锦绣山河在,九州皆知晓。”
“好,不错。”
又是一阵鼎沸声响起,淳安帝也跟着点点头,侧身对愉妃道:“这个还不错,有点意思。”
愉妃轻笑点头,有意无意之间看向顾冲,笑道:“小顾子,你可会吟诗?”
“夫人,我才疏学浅,哪会这个啊。”
“若艳可是夸你无所不能,怎么,难不成还难到了你?”
淳安帝呵笑起来,说道:“不错,小顾子,你想想,也去作诗一首。”
“老爷,这……”
顾冲讪笑着挠挠脑袋,作诗他肯定不会,不过随便抄袭一首倒不是难事。
“我来献诗一首。”
说话间台上又走来一人,顾冲定睛一看,正是刚刚在酒楼内遇到的那个自诩幽州第一才子的李北。
“在下李北,借此献诗一首,以助雅兴。”
李北清清嗓子,又晃了晃脑袋,慢声吟道:“青青艾草年复年,不知屈子可人怜。我祭香粽入江中,自此报国不等闲。”
李北的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起端午,但却句句都在说端午,尤其是最后一句,突显了缅怀忠魂,以身报国的决心。
“李白兄不愧是幽州第一才子,好诗,好诗啊!”
“是啊,看来这头名非他莫属了。”
淳安帝也很欣赏李北的诗作,赞扬道:“这个人文采不错,且胸怀大志,倒是个人才。”
顾冲嘿嘿一笑,道:“老爷,他这顶多就算个胸中有点墨水,若说人才,还远远不够。”
“哦?这么说来,你肯定是有比他更好的诗作了。”
淳安帝觉得顾冲这话有些狂妄了,顺带也激了他一下。
顾冲本不想出风头,可又不想让淳安帝小看了自己,当下便道:“老爷,好不好暂且不说,至少数量比得过他,小的至少能作出五首来。”
“吹嘘吧你。”
淳安帝笑了,愉妃也笑了,“既然你有了诗作,那便上去博个彩头,也让我们见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