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柱根可在柱顶石表面做往复运动,巧妙地将部分地震能量转换为动能,减少了内力破坏,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而且故宫的地基非常的深,朱元璋起初打算在凤阳修建皇城,在那里可以找到故宫的模板。凤阳遗址的地基就足足有十八层,更不用说故宫的地基了,只会更加深不可测。
而在修建过程中,故宫还加入了大量的糯米。
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粘性极高。
天工开物有言:“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沙、黄土二分,用糯粳米、羊桃藤汁和匀,轻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
而修建故宫的灰浆就是用这种方法制造的。
这么个多因素叠加起来,才让故宫如此坚不可破。
【我知道了,如果那些工匠敢偷工减料的话,可是会被皇帝杀头的!】
【你倒的是一栋楼,可我没的是九族啊!】
【工匠们只需要考虑如何建造一个六百年不倒的宫殿,而皇帝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
【我知道卯榫结构,那是华夏一种非常神奇的建筑方式!】
陈路接着说道:“故宫的神奇之处,可不光在于能抗十级地震。”
故宫建造之时,工匠们需要考虑四个问题。
分别是防震,防火,防涝和取暖。
除了地震以外,故宫在其他三个方面也很有独到之处。
要知道,故宫是以木质为主的建筑,是非常容易发生火灾的。
而从康熙皇帝开始,就在故宫内设置了二百多人的防火班。
防火班的传统工作方式可以概括为十二字口诀:“冬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叶”。
冬凿冰,是指将故宫中金水河上的冰面破开,以免冬日需要用水灭火却无水可取。
夏注水,是往故宫三百零八口铁、铜、鎏金铜大缸里储水,这样第一时间能取到水。
春除草、秋清叶,是指春秋两季草木茂盛,消防班要及时清理掉草木落叶等可燃物,消除火灾隐患。
除此以外,故宫还配备了云梯、火钩、激桶、木制抬龙等多种防火工具。
就拿激桶来说,非常类似现代的水枪。
发生火灾之时,把水桶抬到宫殿周围。
将将激桶置于水桶之中,通过活塞作用将水抽进激桶,再用力下压,让水柱喷射而出。
射程最高可达二十米!
看着大殿里展示出的激桶,老外们纷纷睁大了眼睛。
【这不就是现在消防队用的水枪吗?】
【没想到华夏在几百年前就制造出来了!】
“至于取暖,故宫使用的是地暖。”
【沃特?地暖?这跟现代人用的地暖是一个东西吗?】
【应该不是吧?几百年前哪有地暖啊?】
【而且故宫是占地面积如此巨大的建筑群,地暖怎么可能覆盖的过来?】
【如果是真的,岂不是可以申请吉尼斯记录?】
虽然华夏并非世界最早使用地暖的国家,但像故宫如此庞大的建筑群,此前还真没有过。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