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孩子还是农民,自古以来不就是这样吗?
所有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但老校长不这么想。
他觉得既然城里的孩子能读书,那村里的孩子也能读书。
没人规定他们一辈子都要困在大山里。
于是他想盖一所学校。
可是他也很穷。
找村里的泥瓦匠问了问,要的价格都是他承受不起的。
没办法,老校长只能亲自上阵,每天盖一点点,一砖一瓦地盖起了几间土胚房。
教室算是有了,还得有学生。
老校长决定免费教学,乡里乡亲的都不富裕,他办这个学校也并非为了赚钱,只是想让孩子们得到教育。
但他没想到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肯来。
开学第一天,等着他的是一间空荡荡的教室。
他很奇怪,都是免费教学,为什么没人来?
问了之后才知道,是父母不让孩子来。
虽说孩子干不了多少活,但好歹是个劳动力啊。
要是来这里上学了,那地里活谁干?
干不完活吃什么?
老校长只能挨家挨户去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告诉他们读书的重要性。
经常就会吵得面红耳赤:你难道想让孩子跟你一样,一辈子都困在大山中吗!
一些通情理的,说上几次也就愿意了。
一些比较顽固的,老校长甚至要帮他们干农活,才能换来孩子上学的机会!
即使这样他也无怨无悔。
只有他们肯读书,就会有走出大山的机会,去见见外面的世界,而不是一辈子都困在这里。
这个过程真的很难,很艰辛。
他有无数次都想放弃了。
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这么累,而且还里外不是人?
自己明明是为了孩子们好啊,可还要接受家长的白眼,嘲讽,甚至是谩骂。
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但当他看到孩子们的眼神后,他又坚定了信心。
听到能去读书之后,那些孩子一个个欢呼雀跃,眼神里都发着光!
就冲着他们眼神里的光,自己也得坚持下来啊!
只要能帮一个孩子走出大山,这件事就是有意义的!
终于,在老校长的连日奔波下,终于凑齐了十来个学生,可以正式开始上课了。
一开始,买不起教材,老校长就先教他们认字。
从最简单的字开始认起,一遍又一遍。
后来条件稍好一点,买了几本教材,三四个人合看一本书。
那时候真的很苦,村里甚至没有一条对外的公路。
孩子们所需的各种东西,全是老校长靠着一根扁担从镇上挑回来的。
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雪。
来回奔波十个小时,这对老校长来说是家常便饭。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