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城郊的一座老楼前,墙面上斑驳的砖红色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沉静。罗铮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串钥匙,身后是几辆载满器材的货车。 “这就是你说的新基地?”一个年轻的声音从旁边传来,是个戴着眼镜、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 “曾经是市立医院的老门诊楼。”罗铮扫了一眼四周,“现在没人用了,正好拿来当培训中心。” 几个人陆续下车,开始卸货搬运。夏岚提供的企业资源效率很高,教学设备已经全部到位。花叶萱也来了,正在检查门口的监控系统安装情况。 “电路昨晚已经修好了。”她抬头看了眼灯箱,“至少不会突然跳闸。” 罗铮点头,将钥匙插入锁孔,门吱呀一声打开,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灰尘在阳光下缓缓飘浮,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了多年。 他们花了整整一天整理场地。教室、训练室、资料室一一划分清楚,墙上挂上了人体经络图和针灸模型。傍晚时分,最后一盏灯亮起,整个空间焕然一新。 深夜,罗铮独自一人走进储物室,翻找资料柜。他的指尖停在一排老旧木箱上,其中一个封口处贴着泛黄的标签:青囊秘录。 他轻轻打开箱子,一本封面斑驳的古书静静地躺在其中。翻开第一页,字迹苍劲有力: “医者,非技也,心也。心定则手稳,气通则脉畅。” 他合上书,眼神微动。 第二天一早,报名处已排起长队。 “没想到第一天就这么多人。”方晴站在窗边,看着外面的人群,“有些人……看起来不太像单纯来学中医的。” 罗铮没有说话,只是拿起笔,在名单上勾选了几人:“查他们的背景。” 花叶萱接过名单,点了点头。 考试进行得顺利而严谨。望闻问切、医学理论、实际操作,每一步都由罗铮亲自把关。大多数人表现平平,但有一个女孩引起了注意。 她叫林芷若,二十出头,穿着朴素,动作干净利落。她在脉象辨识环节的表现尤为出色,几乎能在三秒内判断病人的体质与病症走向。 “你怎么做到的?”考官忍不住问。 她只说了一句:“小时候经常摸我父亲的手,习惯了。” 罗铮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 正式录取名单公布后,林芷若位列前十。 首堂课设在下午,内容是“九转回春针”的基础手法。这是罗铮家族传承的绝技之一,讲究以针引气,疏通百脉,用于急救极为有效。 学员们围坐在模拟训练台前,每人手中拿着一根银针。罗铮站在前方,先演示了一遍标准进针角度与深度。 “记住,针不是用来刺穿的,而是引导。”他说,“力道要轻,准,稳。” 他走到一名学员身边,纠正她的手势:“手腕太僵,放松一点。” 又到另一侧,提醒另一位学员:“针尖对准穴位,不要犹豫。” 一圈下来,只有林芷若的动作最接近标准。她虽然有些紧张,但每一次出手都带着一种本能般的准确。 课程结束后,罗铮将她留下。 “你以前练过?” “没有。”她摇头,“但我一直想学真正的中医。” “为什么?” 她沉默了一会儿,低声说:“我母亲曾因误诊去世,那时我就发誓,要学会怎么救别人。” 罗铮看着她,目光沉静。 “那你要学会的第一件事,不是针法,而是心。” 他带她来到后院,指着天边飘过的云:“看它,不动声色,却始终前行。医者亦如是。” 林芷若低头看着手中的银针,手指微微收紧。 接下来的几天,罗铮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指导她。他教她如何感受脉搏的细微变化,如何用呼吸调整自身状态,甚至如何通过气味判断病人是否服用了某些药物。 有一次,他在示范“鬼门十三针”时,随口念了一句口诀:“九转归元,气通百脉。” 林芷若站在一旁,嘴唇轻动,悄悄重复了一遍。 这天晚上,她一个人留在训练室练习。灯光下,她的手一次次抬起、落下,针尖在模拟模型上留下细小的痕迹。 忽然,她停下动作,盯着自己的手背看了一会儿,然后拿出笔记本,写下一行字: “九转归元,气通百脉——师父说的,是真的。” 窗外,夜风轻拂,树影摇曳。 屋内,灯光依旧亮着。 林芷若深吸一口气,重新握紧银针,眼神坚定如铁。喜欢退役神医:从医院崛起,护国之战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退役神医:从医院崛起,护国之战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