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往吴里长家的路上,陆天明一直在细细琢磨一会要说的话。 今儿过去,自然不止是吃饭这么简单。 总共有三件事,需要找吴里长帮忙。 其一,是队伍里所有人都要建房,这事很是紧急。 而想要快些将房子建起来,最好是能请外头负责建房的工匠,或是请宝山镇的乡民过来帮忙。 他们初来乍到,不管是请工匠还是找村里人,都需要吴里长帮忙。 至于工钱方面,他只知道以前在益都县时的价格。 但如今来到宝山镇,还是得找吴里长问一下这边建房的工钱。 其二,是水稻的种植问题。 上午他们去地里转的时候,发现地里的水稻苗已经长得有小臂高了。 他们想要收这一茬水稻,就得快些将水稻种下。 但队伍里的人都是北方人,种了一辈子麦子,还没种过水稻。 如今这宝山镇都是种水稻,他们还得找当地有经验的人学一下。 其三,便是养蚕的问题。 如今整个宝山镇,都是靠养蚕缫丝织丝绸挣钱。 队伍里的人想在此地安定下来,这养蚕缫丝的活计,必然也要做起来。 但这些活计,都需要找人学。 只是这件事不怎么急,总得将房子盖好、地里庄稼种好后,才会考虑这养蚕的事。 将事情想明白后,陆天明和姚县丞两人也已经来到了吴里长家。 院子的大门开着,陆天明按照村里人的习惯,站在院门口喊了一声。 “吴老哥,我是陆天明啊,你在家吗?” 很快,屋门被推开,吴里长笑着迎出来。 “陆兄弟、姚兄弟,你们来了啊,快进来,快进来!” 说着,领着两人往屋里走去。 屋里,吴里长的大儿子吴元明和二儿子吴仲明,也起身跟两人打招呼。 双方客套一番坐下后,吴元明的媳妇端了茶上来。 陆天明喝了一口,觉得茶的味道不错,便借着这个话头开口道: “吴老兄,你这茶真不错,闻起来清香淡雅,入口后又有些回甘。 我之前也是个爱茶的,竟没喝到过这个味道的茶。 这茶,可有什么讲究?” 吴里长听他这么说,心里有些得意,抿了一口茶后,才道: “陆兄好口条,这茶却不是市面上能买到的,而是我家大儿媳家里祖传的手艺。 你们有所不知,咱们这宝山上除了桑树,还有不少茶树。 这茶叶,就是我家大儿媳去山上采摘回来,又亲手做出来的。” 陆天明倒是没想到这茶是他们自家做的,又呷了一口茶,细细品了品滋味后,很是赞赏。 他便顺势借着茶开始聊,一番话说完,捧得吴里长有些飘飘然。 话里话外也亲近了些,倒是有了一个好开端。 很快吴里长媳妇领着儿媳开始上菜,桌上总共上了四个菜,有两道荤菜。 这在如今这样的荒年,算得上是很不错的吃食了。 再配上陆天明带的好酒,吴里长越喝越高兴。 这会已经忘了要打听陆天明一行人底细的事,只顾拉着人畅饮,倒是喝了个尽兴。 陆天明见气氛差不多了,便打算提自己想说的几件事。 “吴老哥,我看您这房子建的气派,不知是请了哪处的工人?” 吴里长听他夸起自己引以为傲的房子,面上更显出些骄矜来。 “哈哈,陆兄弟好眼力,我房子这可是请了宜宁县最好的匠人班子来盖的。 说起来,我这青砖瓦房虽不算最好,却是结实得很。 当时建造的工匠都说,我这房子住上个百十年不成问题。” 陆天明聊了这么久,对这吴里长的性情也有些了解,知他爱听些好话,便接话道: “是啊,我随着许大人来的时候,远远地就见着你家这青砖大瓦房了。 这房子不说别的,方圆几十里,都算顶好的了!” 吴里长如愿听到他夸自家房子,更是高兴,笑出了一口大黄牙。 陆天明见状,顺势提道: “吴老哥,我们初来此地,着急建起房子来住。 您也知道,这建房子得需要不少人,花上些日子才能建起来。 如今田里的水稻急着种,这房子也着急建。 我有个不情之请,想麻烦您帮忙在村里问问。 我们出工钱,看看村里有没有人愿意帮着建房的。” 吴里长原本喝得有些发昏的脑袋,在听到正事后,一下子清醒了过来。 “陆兄弟,你们是打算建个什么样的房子? 另外,请人做工的话,打算给什么样的待遇?” 陆天明来之前已经询问过队伍里的人,这会直接道: “我们大部分人都打算建半砖半泥房,只有少数打算建青砖房的。 至于请人的工钱这块,我们初来此地,实在不是很清楚。 还得找您问问,不知道此地建房,请人一般都是什么待遇?” 吴里长听到他们有人要建青砖大瓦房的,眼神有些晦涩不明。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要知道,如今附近的十几个村子,就他一家是青砖大瓦房。 说出去,那是相当有面子。 而他家大儿子为什么能娶到会制茶的儿媳妇,也和这座青砖大瓦房有很大关系。 要是他们也盖起来,那... 但这会到底还没问明白底细,他沉思片刻后,说道: “陆老弟,咱村子里建房,其他地方还好说,但打地基、上梁、吊屋顶还是需要请熟练的匠人的。 毕竟这建房子不是小事,建好后要传好几代的! 像是村里建的那种普通的半砖半泥房,素来是去鄌郚镇请那一班子建房的工匠。 但若是你们想建青砖大瓦房,就得去请宜宁县的三庆班。 我这房子,就是请的三庆班来建的。 只是有一点,这三庆班因着手艺好,在整个宜宁县都很出名。 县里的老爷们修缮府邸,都是请的这个班子。 而你们若是想请,肯定得排队。 我这房子当时建的时候,为了请三庆班,那是足足等了四个多月。” 说着,吴里长一副语重心长的模样道: “如今你们来的时间也巧,地里的水稻苗刚种上。 现在抓紧开出地来,把水稻苗补上,还能按照时节收粮食。 但没有房子住可不成,人回来累了一天,再睡空地上,可受罪啊! 依我看,你们不如建半砖半泥房,这房子不止鄌郚镇的班子,咱村里就有人会建。”喜欢天灾末世:童养媳的古代生存日常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天灾末世:童养媳的古代生存日常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