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二章 事后补救 政事堂会议散去,刘洎返回中书省官廨坐了一会儿,对刚刚会议之进程展开复盘,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巨大错误。 陛下对房俊确实甚为忌惮,但与此同时,却也无比信任,不仅是信任房俊对皇帝、对国家之忠诚,更信任其能力,河西局势不稳、西域战争在即,这个时候放眼朝野,只有房俊能够前往西域主持大局。 就连李积也不行,其能力自然足够,但是放任河西、西域将近十万大军操于其手,陛下如何安寝? 陛下性格柔弱、优柔寡断,但记性却不差,不会忘了当初长安兵变之时李积拥兵自重、作壁上观,坐视他这个皇帝自生自灭…… 所以无论他怎样诋毁房俊、证据又是如何确凿,陛下都不可能予以理会。 而陛下不理会,错便在他这个中书令身上,直接导致其余大臣群起而攻之,试图将他掀翻在地,进而执掌中书省,鸠占鹊巢…… 糊涂啊! 刘洎抹了一把脸,不敢继续观望,以免失去先机,赶紧收拾一番出了官廨,前往御书房见驾。 …… “二郎既非奸佞,朕亦非是昏君,中书令言语随意、思虑欠妥,岂非授人以柄?这种事往后还当予以杜绝,朕可不愿见到朝野上下对中书令群起而弹劾。” 李承乾召见刘洎,一见面便训了一通。 刘洎觉得委屈,便解释了一句:“微臣非是诋毁陛下声威,实在是越国公过分,总是对微臣施以人身攻击,微臣若是不予反击,长此以往威望何存呢?不过确实是微臣言语不慎,甘愿领罪。” 李承乾摆摆手,道:“倒也不必在意,只是房俊赶赴河西、辗转西域,忝任弓月道行军大总管,重任在肩、不容有失,你坐镇中枢,切不可以私人之恩怨坏了军国大事,无论兵员调遣、粮秣运输、军械补给,都要做到万无一失。” 刘洎心中一凛,忙道:“陛下放心,微臣与越国公虽然素有罅隙,也不过是理念不合而已,并无私人恩怨。更何况此刻局势危急,岂能因私废公?定会居中调度,确保后勤无忧。” 至于坐视房俊战败、使其战后遭受清算,却是想都没想过。 一则房俊之能力早已得到公认,被称为“贞观勋臣”之下第一人,精通火器战略、百战百胜,岂能认为吐蕃人亦或大食人能够战而胜之? 再则,无论河西、西域,都是帝国最为重要的战略区域,一旦出现闪失整个帝国根基都将遭受震荡,到那时不仅仅是房俊的罪责,亦是他这个中书令的失职。 损人而不利己之事,傻子都不会做。 李承乾点点头,吩咐道:“赶紧颁布诏令吧,将卢国公从河西调回,警备京畿。” 刘洎心中一动,明白陛下这是打算趁着房俊不在长安,将程咬金调回取代其地位,同时镇压左右金吾卫…… “陛下放心,微臣回去便办妥。” “嗯,若是无事,爱卿马上去办吧。” “喏。” 待到刘洎离开,李承乾叹了口气,微微摇头。 随手将桌案上那份奏疏拿起来,展开又看了一遍。 “不历州县、不拟台省”…… 历经今日政事堂之交锋,这句话的含金量再度攀升。 刘洎其人之能力无需怀疑,否则太宗皇帝何以东征高句丽亦要将其待在身边充当侍御史,且照顾起居? 可有些事情非是天资出众便能办的更好,未有亲身之经历,难以了解其中之真谛。 若非从未下沉地方、治理州县,积攒经验,何至于在政事堂上一再犯错,不仅被军方打击威信,甚至还要遭受文官同僚之背刺? 说到底,未有显赫之政绩,难以服众。 但现在他需要刘洎这样一个服从性极高的中书令,以此通过刘洎来掌握文官系统,所以这份奏疏只能暂且束之高阁,待到将来威望提升、局势缓和,再将其拿出来予以实施。 再好的政令,也要因地制宜、符合局势,否则一味予以推行,反倒容易办成坏事。 ***** 仁和三年,十月。 此时的河西早已入秋,但白日里烈阳当空、炎热难耐,夜晚则气温骤降、好似初冬,昼夜温差如此之大,且秋日雨水稀少,使得几乎种满河西的棉花获得了大丰收。 程咬金负手走在河边堤岸之上,手里的马鞭有一下没一下的甩着,程处默牵着战马紧随其后、亦步亦趋。 河岸下今春开垦的荒地里,一望无垠的棉花正在收割,无以计数的百姓正在田地之中忙碌劳作,一车又一车的棉花从田中运出,在地头便有“东大唐商号”的伙计过称、付钱…… 虽然铜钱尚未入袋,需要回去长安之后去“皇家银行”兑取,但程咬金心情极佳,因为迟迟未能得到长安调令的郁闷一扫而空。 这大唐天下,难道还有谁敢赖他的账不给? 仅只是粗略计算一下收入,程咬金便忍不住咧开大嘴,一双铜铃般的眼睛都眯了起来……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程处默跟随在父亲身后,能够清晰感受到父亲对于钱财入袋的开心愉悦,心中忍不住腹诽,堂堂国公、贞观勋臣,怎地就这般贪财呢? “今日有驿站速递的消息,说是越国公用不了几日便会抵达姑臧城,也不知是否有父亲回京的调令随行而来。” 虽然算是“二代”之中少有肯吃苦的子弟,戍守河西也不曾有半句抱怨,可若是能够回去长安花天酒地、纵享富贵,谁又愿意待在河西呢? 再是东西通衢、繁华兴盛,又怎能与长安相提并论呢…… 程咬金笑容收敛,哼了一声,不悦道:“小人得志、不知深浅,吐蕃也好、大食也罢,皆是一场巨大危机,是他一个小儿就能玩得转的?陛下也是糊涂,只知对其宠信,毫不顾及局势危厄,简直胡闹!” 心中自然是不满的。 想他程咬金贞观勋臣、战功赫赫,身在河西戍守一方,局势危机之时陛下却宁肯将房俊小儿派来,也不肯让他就近接任弓月道行军大总管,让他颜面何存? 小儿辈窃据宝器,欺人太甚! 程处默自然不会掺和这等话语,牵着战马问道:“那父亲是否还回长安?” “回个屁!” 程咬金骂骂咧咧,手里马鞭指着一望无垠的棉田,蓝天之下、棉桃如云:“与其回去长安受那些鸟气,何如在此耕耘收获?一个个棉桃就是一枚枚铜钱,望之心舒神畅、如饮甘霖!” 一匹战马由远处疾驰而来,轰鸣的啼声惊动田里采摘棉桃的农夫,纷纷抬起头望过来。 战马由远及近抵达程咬金父子面前,马上骑兵勒住马缰、翻身下马。 “启禀大帅,新任弓月道行军大总管、太尉、越国公房俊抵达姑臧城外,请大帅回城迎接。” 程咬金蹙眉:“那混账不去找凉州刺史郭广敬,寻老夫作甚?” 骑兵未答,程处默则赶紧问道:“同行是否有传召之天使?” 骑兵忙道:“有!说是陛下召回大帅的诏书,就在其中!” 程处默道:“父亲,你看……” 程咬金已经一把夺过马缰,翻身上马:“房俊小儿自是不必理会,他想见我、我就得见他?不过倒是不好让天使久候,且随我回城看看!驾!” 一夹马腹、勒住马缰,战马便放开四蹄,疾驰而去。 程处默:“……” 还说什么待在河西种棉花呢,结果天使一到马上急不可待…… 口是心非,嘴上一套、心里一套! 呸!装啥呢…… 心里蛐蛐,嘴上却一个字都不敢说,赶紧跳上马背追着回城去了。 …… 姑臧城外,一队盔甲鲜明的骑兵候在长亭,房俊与崔神基坐在亭内歇脚,这一路日夜兼程、策骑狂奔,即便是房俊这等身体素质都觉得两股战战、浑身酸疼,更何况是一贯养尊处优的崔神基? 崔神基揉着双腿,感慨道:“少年之时亦曾投身军伍、随军征战,虽然比不得太尉您勇冠三军、战无不胜,却也冲锋陷阵、毫无畏惧。然而身在中枢才几年,便将以往的弓马功夫全部丢弃,连骑马赶路都倍感辛苦,‘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至哉斯言,诚不我欺。” 房俊喝着驿卒送来的茶水,笑道:“崔兄有此自省,殊为难得,不过世间之人大抵如此。往昔征战四方所为自是建功立业,如今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难免文恬武嬉、耽于享乐……打了一辈子仗,还不能享受享受了?” 崔神基:“……” 道理的确是这么个道理,可这话听起来却不像什么好话…… “下官此番受陛下简拔,忝任凉州刺史府主簿,自感责任重大、诚惶诚恐,却不知太尉可有赐教?” 崔神基虽然年长,但却将身段放的很低,即便此前担任“黄门侍郎”已经算是简在帝心,在房俊面前却不敢有半分骄狂自得之色。 越是在陛下身边,越是明白陛下之于房俊的重新、倚重,君臣之间自然是有矛盾的,但迄今为止,房俊依然是陛下最为信任之人。 (本章完)喜欢天唐锦绣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天唐锦绣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