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镜不爱抹牌,玩笑道:“我没钱,抹不起。” 他两手先是一摊,又剪到背后去,下巴朝玉漏递了下,“我真没钱,钱都在我们三奶奶手上。” 玉漏直觉素琼是在和他打情骂俏,这种手段都是她早耍过的,有什么看不出来?素琼从前也不是这样的人,不过女人年纪渐长,在这方面就有了无师自通的本事。 素琼望着窗户里的池镜,有些流连不舍的情绪。总算有点明白了,其实爱和理想是两回事,有时候喜欢上的人,偏偏和理想中的人相差很远,但也不由自主地喜欢了。可惜明白得太晚,和池镜错过成遗憾。偏偏这情形之下,又是越遗憾,越挂心。 她以为玉漏走在前头没看见她回头看,哪里晓得玉漏后脑勺上都长着眼睛。不过不去管她,玉漏理解她这一时因为遗憾而生出的心猿意马。 屋里一下热闹起来,又是自家三位姑娘,两位奶奶,又是二府里的两位奶奶,又是玉漏,又有于家太太在。五太太一看东拼西凑来了这么些人,索性就要张罗筵席吃酒,回头对玉漏说:“早知道把老太太也请来的。” 五太太笑了笑,因叫了个婆子来吩咐:“听说张家新近买了两个会变戏法的戏子,你打发人去向他们家里借来,咱们下晌也乐乐。” ◎生个儿子他也要来插一手!◎ 那小厮答应着送了婆子两步,引着张家那人往屋里去,“你来得巧,今日这屋里正热闹,大家正在里头吃酒,你也来吃一杯。” 他们堂兄弟嫌在家坐得无趣,离晚饭又还早,因而约着出府去逛逛。不想走到门上,池镜竟望见个十分眼熟的身影,试着一喊,果然是西坡。 他立刻回头和几个兄弟道:“你们先去,我这里有点事。” 二府里的宁二爷走上来道:“那是张家的下人,我先前到张家见过他,十分伶俐个人,上月还在他们府上看角门,没几日就做了个小管事。镜三哥也认得他?” 四府那小厮道:“怎么三爷认得他?他是张家的人,方才我们太太打发人去借他们府上两个小戏,是他跟着来的。” 西坡没说什么,向那小厮打了拱手,跟着池镜去了。自从西坡在张家当了这些时的差,也知道张家同池家是世交,心想难免有一日会和池镜碰到,只是没想这一日就是眼前。 西坡点头。池镜有些难以置信,不过细一想,走投无路卖身为奴的人大有人在。 西坡坦率道:“穷苦之人,哪里有饭吃自然就在哪里当差。” “五年的活契。” 自然西坡也清楚他的用意,不见得他们之间有什么交情,何况他如今是个下人,何值一位侯门公子如此款待?他同样沉默着,没有去揭破,也从未想过还要再碰见玉漏。 “听说了,令公子满月那天,我们老太太还去吃了尊府的满月酒。” 他一直维持着平静的微笑,好像预备着随便池镜怎样发难他都是平静以待。 “还是先前租赁的房子,现下是妻儿他们住着,我在张家当差,自然是住在他们府里。” 西坡却笑道:“已大好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年幼吃的苦头太多,身子骨弱。我卖身张家,得了几两银子,抓了些大补的药,好吃好喝养了几个月,就渐渐大安了,如今房下正预备着替她议亲。” “何以敢当?” 但也知道这理由很拙劣,所以渐渐有点笑不出来。他将一条胳膊搭在椅子扶手上,歪着头审视他,“在张家当差一月多少月钱?” 西坡其实如今穿得比先前体面得多,张家是官宦人家,在外头跑来跑去的下人就是门脸,不会放任他们穿得破烂。但给池镜那双眼睛一看,仍觉得自己像个花子,尽管心下窘慌,却仍然保持着从容的微笑,“现下一月有三钱银子。” “糊口是足够了。我们这样的人家,也不怎样花钱。”要再出现,可又做不到要他的命。他别着脸 ,向厅外望去,太阳照着光秃秃的场院,规律地爬满地转的纹缝,有种干涩荒芜的感觉。 门房内因有他们大府和二府的小厮,也热闹得很,开了两桌,大家混在一起说各府里的新鲜事。西坡进去,永泉看见他十分惊诧,言语里听见他是张家的人,和众人皆不熟,便一力邀他在身边坐下,起身替他斟酒。 永泉笑着敷衍,“张家的人常到我们府里去,怎么不认得?我和他是老熟人了!” 西坡倒看得开,“在张家府上做下人,倒比卖肉杀猪赚得多点,我们府上的主子都肯赏钱。” “只管家里几个戏子排戏吃穿伺候之事,不是什么要紧差事。” 西坡笑了笑,“多谢提点。” 永泉其实本没做什么对不住他的事,可想到这样的老实人总是吃亏,心里过意不去。他又提起酒来替西坡斟满,笑着安慰,“不过你有句话说得不错,像咱们这等做奴才的,虽不如做买卖的体面,却胜过他们实惠,何况是咱们这样的人家。我们府里老管家卢家,不信你去打听打听,多少当官的还要看他的脸色。跟着我们二老爷的老房,一回南京来,多少有头脸的人物等着请他。你也别小瞧了做下人这份差,跟紧了主子,办事得力,将来未必不能出头。” 永泉吃得半醉,说了几筐话,说得他自己敞开了胸怀,又凑去西坡耳根悄声道:“我们三奶奶今日也到这里来了,你看见没有?” 永泉到底是个忠心耿耿的奴才,说到此节,不得不昧着良心道:“我们三爷那人,其实不坏。”他拍了拍他,“三奶奶嫁了他,你尽管放心。” 在这大闹大嚷的气氛中,也就他自己听得见。那些划拳嬉笑的声音伴着酒气滚滚升上去,又从屋顶撒下来,这屋子成了间喧嚣的鸟笼,使人发闷。 五太太看见玉漏在看,笑道:“你们府里的荷花年年开得比我们这里好。” 于家太太道:“只怕到时候我们都上京去了。不过你们府上的荷花是开得好,记得那年我们住的那花萼居门前就是片荷塘。如今你们姑太太还是住在隔壁那秋荷院?” “她是修佛之人,自然喜欢清静。” 堂兄弟们在那亭子里单治了一席,当中连着条雕阑平桥,张家两个戏子就在这平桥上唱曲耍把戏,逗人嬉笑。隔得不远,可以听见他们兄弟间谈天说地的笑声,年轻男人不免好夸口吹嘘 ,经不得几杯酒灌下去,益发夸大其词。只池镜沉稳,连说起明日上任之事也只是淡淡带过,不肯多话。 “我和人说话给耽搁住了。” 池镜点了点头,松二爷嗤笑了一声,“和个下人有什么好说的。” 池镜微笑着抬起眼看他,以为他是知道些他与西坡的渊源,正欲试探,那宁二爷却说:“要不是那小厮,仙哥还得不着‘万福仙人’的名号呢!” “这谁不知道?街头巷尾都传遍了,咱们自家人还能不知道?” “听说是张家门房上去了个化缘的和尚,小厮给了他些斋饭吃,那和尚才送了他一盆牡丹回谢。” 池镜听完,心里陡地闷住口气,又是那天煞的王西坡,连他生个儿子他也要来横插一杠子! 他皮笑肉不笑地点点头,“是,我谢他呢。” 笑到散席,脸也笑僵了,大家说话要走,偏他看见张家那两个戏子跟着管事媳妇登岸而去,心里放不下,怕一时他和玉漏跟着散出去,会在门上碰见西坡。 玉漏疑惑道:“你今日带了玉坠子么?我怎么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