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四十五》李白

《古风七十二首其四十五》李白(1 / 1)

《古风·其四十五》 八荒驰惊飚,万物尽凋落。 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 龙凤脱罔罟,飘摇将安托。 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 赏析 描绘动荡衰败之景 - “八荒驰惊飚,万物尽凋落。”诗开篇描绘出一幅极为壮阔且萧索的画面:狂风在广袤无垠的天地间呼啸奔驰,世间万物在狂风肆虐下纷纷凋零。“八荒”点明空间的广阔,“惊飚”突出狂风的迅猛,“万物尽凋落”则展现出狂风所带来的毁灭性影响,营造出一种动荡、衰败的氛围,暗示社会环境的恶劣与不稳定。 - “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浓密的浮云遮蔽了逐渐西沉的太阳,使天空变得昏暗无光;巨大的波涛在深谷中震荡翻腾。“浮云蔽颓阳”象征着黑暗势力笼罩,正义与光明被遮蔽;“洪波振大壑”进一步强化了动荡之感,描绘出一种山河动荡、危机四伏的景象,反映出当时社会可能正处于混乱、黑暗的时期。 以龙凤自比,叹命运无托 “龙凤脱罔罟,飘摇将安托。”原本高贵的龙凤挣脱了罗网,却陷入了飘摇无依的境地,不知该依托何处。诗人以龙凤自比,表达自己虽摆脱了某些困境或束缚,但在这混乱的世道中,却找不到安稳的归宿,深刻地体现出诗人在动荡社会中的迷茫与无助,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表达归隐之意 - “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诗人决定离去,骑着白马,前往空寂的山林,在那里吟咏着《诗经·小雅·白驹》中“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的诗句。“乘白驹”象征着诗人选择远离尘世的纷扰,“空山咏场藿”描绘出一幅归隐山林、安贫乐道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在乱世中寻求内心安宁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动荡衰败的社会景象,以龙凤自比抒发自身在乱世中的迷茫无助,最终表达归隐山林的决心,体现了李白诗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困境中追求自由、宁静的精神境界,将对现实的批判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巧妙融合。 创作背景 《古风其四十五》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变,十二月攻占东都洛阳,次年六月攻破潼关,唐玄宗逃往四川。当时州县铠甲兵器锈坏,地方官吏弃城逃跑、自杀或被俘。李白遭流放遇赦后,目睹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感慨万千,写下此诗。诗中用“八荒驰惊飚,万物尽凋落。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等句,描绘了安史之乱带来的动荡不安,天下惊扰的惨状。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忧国忧民之情 - 诗中“八荒驰惊飚,万物尽凋落”,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乱如同狂风席卷大地,致使万物凋零,生动地展现出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达了李白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盛世不再的痛惜 - “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诗人用“浮云蔽日”象征叛军遮蔽了大唐的光辉,“洪波振大壑”则形象地表现出战乱如汹涌波涛,颠覆了原本的太平盛世,透露出李白对昔日盛唐辉煌不再的痛惜之情。 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 安史之乱使李白的人生也陷入动荡。他空有报国之志,却因战乱而四处漂泊,甚至遭受流放。诗中虽未直接提及个人遭遇,但在描绘国家动荡的大背景下,也隐含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感慨,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人命运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喜欢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星耀足坛:史上最强带刀后卫 从零开始的的数码世界 综漫之亚刻奥特曼 震撼!丧尸横行百年丧乱史 岳孙曰岐黄养生相声合集 我在荒岛上的日子 龙族:从觉醒言灵皇帝开始 当苏培盛重生救了叶澜依 重生复仇之我在末世有农场 全民求生:我靠捡垃圾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