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八》李白

《古风七十二首其八》李白(1 / 1)

《古风·其八》李白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 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 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赏析 描绘咸阳春日繁华与轻薄儿形象 -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诗的开篇描绘了咸阳二三月间,皇宫中的柳树抽出金黄色嫩枝的春日美景,点明时间与地点,渲染出一种繁华热闹的氛围。 - “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在这繁华背景下,出现了一位头戴绿色头巾,靠卖珠宝为生的轻薄少年。傍晚时分,他喝得醉醺醺地骑着白马,骄纵地飞驰而归。通过对其衣着、行为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轻狂傲慢、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形象。 - “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这个轻薄儿的得意神态被众人仰望,他认为及时行乐、四处游玩才是当下该做的事。此句不仅进一步展现了轻薄儿的肤浅,也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浮夸,人们崇尚这种奢靡玩乐的生活方式。 借扬雄事迹形成对比与批判 -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这里提到西汉辞赋家扬雄,说他不懂得迎合世俗,到晚年才献上《长杨赋》。等他的赋作得到皇帝赏识时,自己已经年老体衰,在撰写《太玄》时头发都已如丝般雪白。扬雄一生致力于学问与创作,却在仕途上大器晚成,且历经坎坷。 -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扬雄因受他人牵连,从天禄阁上跳下,这样的遭遇实在令人叹息。而那些如前文所描述的轻薄儿,却只会对扬雄的遭遇嗤笑不已。通过扬雄与轻薄儿的鲜明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只重享乐、不重才学品德的风气,讽刺了那些目光短浅、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也为像扬雄这样有才华却不得志的人鸣不平。 整首诗通过描写咸阳城中轻薄儿的奢靡生活与扬雄的坎坷经历,形成强烈反差,深刻地讽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腐朽,展现出李白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创作背景 《古风其八》可能写于李白中年时期。当时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李白一生渴望入仕,实现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他看到一些人凭借外貌和权势过着奢华生活,而有才华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如诗中卖珠儿仅凭容貌姣好,就能结交王公,挥金如土,享尽荣华;而扬雄虽有才华,却身老鬓白,几不得脱死。这种社会现象让李白深感不满和愤慨,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揭示这种不合理现象,为那些被埋没的人才鸣不平,呼吁社会更加公平和公正。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 对世风的批判:李白所处时代,社会存在以貌取人、攀附权贵的不良风气。了解这一背景,能体会到诗中“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所蕴含的对这类人的鄙夷,以及对这种不良世风的批判。 - 怀才不遇的感慨:李白自身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当他看到无才无德之人仅凭外在或关系就能平步青云,而像扬雄那样的贤才却穷困潦倒,结合自身经历,自然在诗中流露出“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的怀才不遇之感和对自身遭遇的不平。 - 对贤才的同情: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埋没与不公,使李白对像扬雄一样的贤才充满同情。“君看扬雄赋,何似相如琴”,通过对比,更凸显出对贤才不被重用的惋惜与同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渴望被赏识、被重用的情感。喜欢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综漫之亚刻奥特曼 震撼!丧尸横行百年丧乱史 岳孙曰岐黄养生相声合集 我在荒岛上的日子 龙族:从觉醒言灵皇帝开始 当苏培盛重生救了叶澜依 重生复仇之我在末世有农场 全民求生:我靠捡垃圾成神 古人看我玩星穹铁道 末世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