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心知肚明(2 / 2)

听他这样说,杨军心头略有些不悦,岂有言不由衷的说法?赢就是赢,输便是输,哪里能说成“算数”。或许算是个平手。

他不满道:“老魏,棋品如人品,你能接受这样的输吗?”脸颊微涨,言语犀利。

魏师傅轻轻笑了:“我有个疑问,收粮办事点的人选定下了没?”他的眼神闪烁着一丝狡黠。

杨军闻言一愣:“你有何打算?”

魏师傅连连摇头:“没什么特别想法,只是想确认而已。一旦人选定了,我就清楚怎么应对。”他并不蠢,杨军这么费心思搞起收粮点,肯定是为了安插自己人的,而他决不会自找麻烦分享利益。

杨军淡淡地说:“已经确定了。”

魏师傅闻之一笑,似乎早已预料到了结果。“其实,早在你棋落时,我就已看破你的心机。”他的语气带着调侃。

杨军低眼看去,的确发现自己那颗关键的车已被封杀许久,老魏耐心与他对弈了整个过程。“魏师傅,我质疑你暗中换棋了。”

但魏师傅不等他说完,就兴高采烈道:“主任大人,请你稍候,我去与合作社商量正事。”说完他转身溜走了,完全不给杨军更改局面的机会。

杨军气愤至极,好不容易有胜算,却在最后关头败给了魏师傅的策略。对于他的棋艺,他意识到可能永远也无法扳回一城,除非魏师傅退职前。

抽了口烟,他陷入沉思。他为何如此竭力争取这个粮食收购点的建立?一是出于实益考虑,他是后勤主管,若食堂出现问题他必定难以撇清责任;即便无法带来大批粮食,有这样一个存在也有利于他在必要时释放一些资源。二是随着家庭关系网扩张,他不能安置所有人,即使是回避问题也要谨慎行事。若成立收粮点,能为亲属找到合适位置且与工厂人员保持隔阂,免于是非。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长远规划。

实际上,厂内不少管理者都有类似的做法,袁凯宗作为司机动车组的“亲家”,几乎都是他们的族亲,从堂兄、表弟,再到表叔、侄子……甚至是连公正廉洁的杨厂长也把自己侄子放在了宣传科任职。

世间之人,避无可避人情交际的纠葛。就算是杨厂长这种清流人士也不例外。然而在利益面前,他们还是无法抵挡。

接下来,轧钢厂与合作社重订了供应协议,减少了两成的定额,价格上涨了三成。这不是轧钢厂愿意接受的亏损,而是无法推辞的选择——整个国家如今都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所有单位的食物配给都下降了。就算轧钢厂不愿,对手方也可能单方面撕毁协议,那时他们束手无策。

简而言之,缺粮成为难题。

面对这种情况,杨军无法奈何他们。当天下午,老魏将设立粮站的文件和所需手续放到杨军桌上——事情的后续操作,杨军无需亲力亲为,房屋管理部门的人会处理妥当。

隔天下午,房屋管理部门已准备好租约和钥匙,紧接着老魏将钥匙带回交予杨军。下班回家,杨军邀请大家至自己院子,他详尽说明设粮站的计划后,交给杨安邦一把店面房钥匙及营业许可证,“安邦,这里粮食收购工作以后交给你了,负责购买物资。”

“哎,大哥,我……我可能干不来,要不去工厂里帮忙吧。”杨安邦露出苦恼的表情。

“你就怕累着?”杨军听罢几乎气结。为他们操劳这么多了,却不领情。在厂里上班,外面的世界有那么自由吗?而且这么大年龄还进厂学徒工,对方或许都不太愿意认你为师。

通常情况下,学徒年纪都在十来岁就开始,而杨安邦这般年纪早已经是拥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工人。让三十岁的你自称师傅,你说出口心里不觉得尴尬,别人接下也会不舒服。

听到此处,杨安邦松了口气:“只需要收粮?”

“正是如此。”杨军说明,“我们只做购入,不对外出售。只要有卖粮食的上门,按市场价格收购即可,其余事不必操心。”

听到这里,杨安邦释然,若是如此简单,确是一份轻松工作。“风吹日晒”虽免了,但他并不抗拒苦力活;不过谁又乐意到厂里锤炼?

同时,杨军告诉杨安邦,赵红梅和周苗苗也会过去协助工作。暂时只有三人团队,未来几天还需增补一人。得知能一同参与,赵红梅与周苗苗的眼睛立刻闪烁起来。

“哥哥,我们也能上班吗?”两人异口同声。

“可以。你们拿到薪水,不过赵红梅暂时以临时工计算。”杨军回答。虽然月薪仅十八元,但她表示感谢,“谢天谢地!有这份固定收益真是万幸,对我家来说,每月这点钱足以撑上半年。”

周苗苗感慨万分地说:“确实不少了,女人也能顶半边天嘛。”不同于杨军夫妇,赵红梅并未列入轧钢厂正式员工名单,她和孩子们仍是农业户口,在城里的生活仅靠杨军的粮食定量支撑。每月的二十几斤定量远远不够全家人饱餐一顿。相比之下,三老爷阎埠贵虽然工资微薄,但他们家所有人都享受着城里户口带来的粮食分配保障,而杨安邦的配偶和子女并无此项福利。

现今有了这份临时工的工作,那每月十八元的微薄收入也能稍稍贴补家用。“钱财与账目分开处理,赵红梅你负责钱物管理,周苗苗负责账本记录,保证收支相符,坚决避免不符账目的现象发生,你们明白了吗?”杨军叮嘱他们。

“明白了,大哥。”两人都答应下来。

隔天清晨,一行人早早去了粮接收点。这个点距离他们的住宿点只有短短四十分车程,这是杨军特意要求房管部门在这附近租房的好处,就是近在咫尺。

杨军也无需上班,直接驾车把他们载到了那里。那是个小院,前面是八十平方米的店面,后面住处相应地也较为宽敞。商店已被整理干净,空空荡荡,一片冷清。

门口悬着一块白色背景配黑色文字的木牌,上书:

“国营合作社分部”

大标题下方小字号则标明“收购不售”的字样。杨安邦没搞形式的开幕式,也没围满观众,只是点燃了一串小鞭炮便算正式开业。来查看的人看过后指点几句便离开,紧接着财政科的科长花海天带着钱粮票来到此地,扫视一圈后嘟哝了几句没说太多便走掉。他对这个地方能收拢到任何粮食抱怀疑态度,甚至认为设这样一个点纯属多此一举。

最新小说: 我的能力太常见啦 异之理 女总裁的上门女婿 乌鸦给了我一双眼 恋爱攻略小竹马自我攻略 母子 重生只为傲娇青梅,谁管你系不系统的? 外科教父 够野 more,more,n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