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着就你们娘家在家享福,真当是李治国了啊,院里谁都愿意给惯着?。
“姐夫,太阳晒进屋里了。”小京茹见太阳光照进了门槛,就赶忙跑去叫姐夫起床。
“呃,好,这就起!”
李治国这一觉醒来,精神饱满,在家吃了早饭后,准备去菜市场逛逛,又是周六了,过得真快啊,明天媳妇又可以休假了。
他在前面推着自行车,小京茹提着菜篮子在后边跟着,妥妥的年画画面,和谐。
“李治国,你这是去买菜啊!”
孙二娘正在中院里洗衣服,她是勤快人,早就买了菜回来,已经和好面了。
“嗯,这不周末了,也吃顿好的。”
李治国说着片汤话,这哪天不是好日子啊,都是新社会了。
正说着,忽然听贾家那屋传来了吵闹声。
孙二娘忙说:“贾东旭从厂里回来了,让她妈洗衣服,贾张氏不乐意,吵了好几次了。”
“让他们吵吧,中午总得吃吧。”
李治国笑了笑就出了院里,心想,贾张氏这才过几天好日子就回不去了?
贾东旭一个学徒工病退还想当大爷,这才挣几个钱啊!
随后,他载着小京茹去了菜场,来得可不迟,因为贵的东西不容易卖出去。
哪户买菜不是精打细算,恨不得占点便宜,这跟品德没关系,牵扯到素质高低。
“京茹,想吃什么,就跟姐夫说。”
“谢谢姐夫!”
小京茹在菜场里看了眼,好多肉啊,还是城里好,她以后都要留在城里。
李治国看了一阵,还是决定包饺子吃得了,好饭不怕晚。
正好也看到有韭菜,这馅也香。
“姐夫,我想吃那个。”
小京茹指了指前面有个卖米糕的。
“得,这就买。”
李治国推着车过去,见是做铁盒米糕的,也就是往铁盒子里加入调制好的米浆,盖好后放到炉子上烤,要六分钱一个,因为里边刷了油。
“给拿四个,一个给她,另外三个包好。”
“好嘞,大哥!”
中年妇女麻溜的装米糕,遇到大主顾了。
李治国给了钱,让小京茹一边吃着,就去买了包饺子用的食材,其余有些东西想买,但他不会做啊。
等到媳妇下班回来都挺晚了,所以就放弃,等想吃就去下馆子得了。
出了菜场,他刚想把小京茹抱上自行车,忽的在门口看到了疑似于家姐妹。
就年前那会,他也是到这菜场买菜,遇到的俩丫头。
小京茹见两个女孩盯着她手上的米糕,不由炫耀似的咬了一口,香着呢。
李治国颇有些无语,问着:“俩丫头,还记得叔叔吗?”
“叔叔?啊,我记起了,是给果脯的叔叔。”
小丫头于海棠一下就想起来了,那果脯就叫海棠呢。
大丫头于莉也想到了,“叔叔,那次是我们错怪你了。”
“得嘞,知道叔叔是好人了吧。
来这里还有米糕,还是热乎的,你们一人一个。”
李治国从布袋子里拿出两个纸包的米糕,这年头没塑料袋虽然不方便,但是环保啊!
还剩下一个米糕,得留给媳妇尝尝,等若是把自己吃的两个送了出去。
“谢谢叔叔!”
于海棠一下接了过去,她就嘴馋。
于莉迟疑了一下,也说:“谢谢叔叔。”
“快吃吧!你们妈妈呢?又把你们扔这儿了?”
李治国心说那于母心挺大的啊,每次买菜都把女儿搁这门口,也不怕遇到拐子。
其实真不怕,拐子基本只对男孩下手,女孩都是赔钱货,生多了送出去的可不少,城市农村都有这现象。
现在这年代,除非家里就一个女儿,或是条件太好,不然没人把女儿当宝贝养着。
“妈妈到那边胡同买菜了,让我们在这儿等着。叔叔,你给的米糕真好吃。”
于海棠挺能说会道的。
“嗯,小丫头,你叫什么?说个名字,下次遇到了,叔叔还请你吃好吃的。”
他一直没能确定到底是不是于家姐妹,现在得有答案了吧。
“叔叔我叫于海棠,这我姐姐于莉。”
“嗯,记下了,叔叔先走了,回头再见。”
李治国满足了好奇心,还真是于家姐妹,那就走也。
“叔叔再见!”
于海棠挥着手,白得了米糕,吃高兴了。
……
过了一会,小京茹才问:“姐夫,你干嘛送米糕给别人啊!”
“那是你姐夫认识的,就俩米糕你还护上了啊,先回去把肉菜放好,中午带你去吃大肉面。
这下午呢,陪姐夫钓鱼,傍晚接你姐下班回来包饺子,炖鱼汤喝,迟早把你养成小胖墩。”
李治国还真担心这情况发生,所以注意给人荤素搭配。
“姐夫,你对我真好,我一辈子都跟你过了。”
小京茹这童言无忌的,哪懂一辈子是多久,长着呢。
“那你想太美了啊!”
李治国这儿不养闲人,也就京茹还小,等大点了,如果不能多干活,就给送走。
小京茹嘟着嘴,她就是想得美了。
很快,回到四合院,他把买的食材放在厨房晾起来,放到阴凉处,当天的新鲜肉不会坏的。
但如果要过夜就得煮好,或是用冷水冰着,总归能找着法子。
等再从出来出来,小京茹已经帮着拿出了两根鱼竿还有凳子什么的。
也没忘带上他那本《我这一辈子》的书籍。
这书吧,是老舍写的,现在看着没事,以后就有问题了。
他挺喜欢老舍的《茶馆》和《骆驼祥子》。
同在京城,有机会或许能救人一把,让老舍也来一句,“什刹海水深千尺,不及治国救我情?”
回过神来,人已经到了中院,结果就见贾张氏掀开门帘冲了出来。
“李治国,正好你在,帮我说说东旭吧。
他在家啥活不干,就躺着睡觉了,中午还要吃白面,我钱都没有,哪来的白面给他。”
贾张氏这都快哭了,本以为今儿媳妇顶岗,这能过上好日子,结果发现不对劲了,儿子变了啊。
“贾张氏,这我没法说了,东旭他有病啊,怎么让人干活。
那啥,我还有点事,晚点回来在聊。”
李治国撤了,贾家都不叫事,贾东旭没娶媳妇之前,娘俩不是照样过日子,饿不着,但也吃不好。
“姐夫,你怎么打哪儿都认识熟人。”
小京茹这会正在对付小碗里的面条,真香啊。
“这就是你姐夫我的魅力所在了。”
李治国说着又从大碗里给夹了点面条过去,他就叫了一碗面,俩人吃不浪费,这不咋饿啊。
要不是带着个拖油瓶,他直接去钓鱼叫外卖了。
一大碗面条,有一半进了小京茹肚子里,汤也给喝了大半,还挺能吃的。
随即,打东直门出去后,他选一个好位置,就在河道边上架起了鱼竿,这地儿晒不着太阳,还安静。
“京茹,我这躺会,你见浮漂动了就摇醒我,千万别大喊,不然把鱼给吓跑了。”
今儿没办法造假了,晚上能不能喝上鱼汤,就靠小京茹的眼力劲。
“好的姐夫,我小声说话。”
小京茹附在姐夫耳边说着悄悄话。
这可把李治国闹了个耳痒痒,还好定力还在的。
他带了一卷草席过来,在草地上铺好后,就躺上边睡个午觉先,这叫回归自然。
两根鱼竿就插在草席旁边,触手可及,真有鱼也不慌。
小京茹坐在石头上,双眼睁得大大的盯着河面上的浮漂,她在村里见过别人钓鱼,知道是怎么回事。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反正过路的大爷已经来了好吗诺赵几拨了,见到这场面,也是摇头,谁家钓鱼还带着个小丫头给看竿的啊!
“姐夫,有了,浮漂动了。”
李治国感觉耳朵发痒,半边脸都酥麻了,立马翻身,几乎在睁眼的瞬间就准确的抓错了鱼竿。
还好,他有两只手,左手一抄就把另外一根鱼竿握在手里。
运气炸裂,正好遇到浮漂猛地下沉,往水下拖去,此时不起更待何时。
“看我一竿开天门……起,再起,三起!”
“哎呀,姐夫,是条大鱼寻。”
小京茹在河边上拍着手,村里出生,田埂走多了,不怕这河边路。
“确实是大鱼!”
李治国手里这鱼竿是竹子的啊,鱼线只比竹竿长一点,钓着大鱼,他给起了三回,愣是没给拉起来,怕把鱼竿绷断就悲剧了。
只能用老办法把鱼拖着,跟着河边走了一段,给鱼遛弯,直到把鱼给累惨了,这才拉到岸边,用手给提了起来。
“发了,这鱼得有六七斤重!”
李治国立马把鱼鳃给穿上,就这么把鱼提在手里,恨不得到王府井大街走一遭,在到大栅栏,最后就站在前门火车站门口,让人给看看眼。
“姐夫,你走错路了,我们回去是往那边走。”
小京茹的方向感真挺强的,就第一次跟着钓鱼,居然认得回家的路。
“姐夫知道,这不遛个弯吗。”
李治国都没料到能在护城河里钓到这么大的鱼,他这鱼竿是在郊外砍的竹子。
鱼线加鱼钩了三分钱,铅坠用的牙膏皮,浮漂用的泡沫,鱼饵是蚯蚓,连抄网都没有。
三分钱成本愣是钓到了七斤大的鱼,激动的他想钱登报宣传了。
就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要致富,先钓鱼!
好吧,先冷静会,这报上不了。
“大哥,你居然钓这么大一条鱼。”
卤肉面伙计从店里冲了出来,晃了眼。
“这属于基操,呃,就是太正常了,我的钓鱼技术杠杠的……”
李治国瞎吹了一番,跟着去了下一家,除了相熟的,那儿人多就往那里去。
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跑对了路回到院里,掐着点的,阎埠贵应该回来了吧。
“哟,李治国,你打那儿钓这么大一条鱼啊。”
阎埠贵眼睛都红了,这得捡多大便宜啊,都能炖一大锅了,全是营养。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