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康大厨(1 / 1)

“老哥,这次是真的,你听。”刘平安扬了杨其中的一个袋子,里面“扑棱,扑棱”的动静,还有“咕~咕”叫的声音。 王世襄这种行家里手,一听就知道里面是什么了,松开手道:“赶快解开袋子,如果不是好玩意,这事不算完。” 这时从书房里走出个中年人,笑着看他俩打闹。 刘平安不慌不忙的先解开另外一个袋子,各种吃的喝的开始往外掏,气的王世襄直接把口袋夺了过去,自己动手解了起来。 解开后,伸手把里面的鸽子掏了出来,搭眼一看,大呼道:“铜翅乌!还是一对。” 随即对着刘平安又破口大骂:“你这狗东西怎么把它就随便装个破袋子里,知不知道它有多珍贵?败家的玩意。” 刘平安掏着东西,毫不在乎道:“我又不懂这玩意,前几天还想着烤着吃呢。” 铜翅乌在这时期确实比较珍贵,后世就不行了,外国的一些新品种引进来后,这种珍贵程度大幅下降。 爱好这些玩意的人把它们当个宝,不爱好的真有可能烤了吃掉。 听的王世襄手一抖,赶紧临时找个笼子放了进去,刘平安又把自己写的一幅字掏了出来,递给王世襄。 王世襄接过去缓缓打开,一幅笔走龙蛇、潇洒飘逸的《将进酒》映入眼帘,不禁叹道:“好字!你这行草怕也到了大成之境吧,难怪元白兄夸你天赋之高,当世罕见。 雅室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幅字有资格挂在我书房了。看在这幅字和铜翅乌的份上,今天算你小子过关。” 旁边的中年人也凑了过来,盯着《将进酒》看,王世襄才想起今天的正事还没办,拉着中年人给刘平安介绍道:“平安,这是我一好友康文明康兄,丰泽园大厨,你就叫他康老哥吧。” 转过头对着康文明又道:“康兄!这就是我那个小兄弟,想学几道拿手菜,这不就想到你了吗?走,咱们进书房聊。” 三人走进书房,坐在茶几旁,王世襄重新倒了三杯茶,说道:“康兄,你也知道我烧菜的手艺,都是自己研究的野路子,想正儿八经的学还得找你。” 康文明打量着刘平安,笑着对王世襄道:“成,我相信畅安兄。你之前也和我说过了,平安小兄弟也不会进勤行,想学的话可以随时到丰泽园后厨找我。” 扭头又对着刘平安说道:“小兄弟,不过你也得送我一幅字。” 刘平安喝了一口茶,当然无不应允的答应道:“得勒!康老哥你等着。” 说完,起身就来到书桌旁,摊开宣纸用行草写了一首打油诗《赞厨师--康文明》。 灶火熊熊映脸庞,厨师妙手韵悠长。 锅铲舞动调千味,食材翻飞谱乐章。 热汗淋漓心意笃,佳肴璀璨满堂香。 人间至美盘中现,技艺非凡四海扬。 写上赠老哥康文明,又让王世襄作了题跋,盖上印章,递给旁边的康文明。 康文明看的是眉开眼笑,太他娘的应景了,这小老弟可以啊,专门还给自己作了一首诗。 等裱起来后,得给另外几个掌勺的郭有忠、王明理、吴行官等人,好好的显摆下。 康文明拿着手中的字,更是连连保证道:“老弟,我会和堂头打好招呼,去了之后他们会把你直接带到后厨,至于能学到多少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三人坐回茶几旁,继续喝茶笑谈。 刘平安才知道现在四九城的山东馆从事烹饪的有“两帮”,一是福山帮,二是济南帮,康文明更是福山帮的代表人物之一。 四九城餐饮酒肆有“八大楼”、“八大居”、“十大堂”之说,据了解,这些楼、居、堂十之八九都是由福山人经营的,丰泽园的掌柜栾学堂就是福山人。 快到中午时,康文明起身告辞,丰泽园中午营业的时间快到了,刘平安今天也没事做,便顺势提出跟着一起去丰泽园看看,康文明欣然应允,两人一起出了芳嘉园小院。 两人叫来人力车,路上听康文明说最近因为劳资纠纷的事,生意也不是太好,半个来小时就到了珠市口西大街的丰泽园。 丰泽园由新丰楼的堂头栾学堂带着原新丰楼擅长济南菜的陈焕章、李正心、冯成礼、郑福祥等名厨二十多位师傅,在同德银号经理姚泽生、西单商场经理雍胜远的资助下所创。 刚开张的丰泽园饭庄,定位明确,走高端路线,各房间的座椅依时令更换,餐桌的台面四周镶嵌白银,台面上使用的是康熙、乾隆年间的彩花酒器。 如果来的客人多、需同时开席,可以摆开五六十桌席面,若一桌以8人计,可供400多人同时就餐,这在当时,已属不小的规模。 中间狗屁倒灶的事也很多,什么股东分红不均,什么劳资纠纷等等,差点倒闭。 后期公私合营后,实行劳资双方共管,好上了很多,各种级别的宴席也在这里举办。 走进丰泽园,康文明和堂头打了声招呼,两人便来到后厨。 后厨现在有二十来号人,康文明和大伙介绍着这个新认的小老弟,刘平安也一一回礼。 康文明安排了个伙计带着刘平安,先从基础的捡菜、洗菜开始,然后又向其展示了一些刀法,什么滚料平刀、斜刀推切、荤料花刀等等,每种刀法又细分很多种。 刘平安又重新开启了苦逼的学艺生涯,上学、住处、丰泽园三点一线的生活,中间又去了趟启功家小聚一下。 十月中旬,四九城农村开始轰轰烈烈的土改,中间请假回了一趟刘家庄,不跑不行啊。 土改家里也重新分了地,唯一变化是家里的地少了,刘家庄没有地主,土地也只是根据人口水浇地和无园地重新调整了下。 无园地?主要包括那些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或管理的土地,还得重新开垦。 北平郊区人多地少,全郊区平均每人大约1.8亩地,其中近郊每人平均1.2亩,远郊每人平均3亩。 由于张兰英、刘平义和刘宛莹,还有刘平安的户籍被登记在了南锣鼓巷,家里水浇地由原来的四亩变成现在两亩左右,无园地到分了五亩。 战乱期间无园地几乎没人种,没有牲畜的情况下,太难开垦,另外肥力也不行。喜欢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综漫:周防有希居然是我妹妹? 鬼夫遗志 明日方舟:两只小猫 四合院:悠哉年代 毒舌女与逗比男的玄幻之旅 月师妹那么乖,怎么可能会是海王 快穿:娇媚宿主怀孕后大佬宠疯了 震惊!小知青刚来就和间谍杠上了 重生之我在古代当奶奶 不负江山负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