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不其然,等王烨说完之后,会议室响起了一片错愕惊叹的声音。
“什么?入股西屋?”
“哈!果然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啊!”
“这应该不太可能吧?人家西屋是美国公司,能让咱们入股?”
“对啊,这怎么入股啊?”
“关键就算是西屋公司乐意,美国也不乐意吧?”
“王厂长,这个想法真的能行吗?”
在一片的惊叹声中,不难听得出来的,几乎所有谈判团的成员,都被王烨这个大胆的想法给惊到了,同时也能发现,他们所有人都是保持着怀疑和不可能的态度,甚至没有一個人,愿意深入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一下,下意识的就认为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种情况也实属正常,毕竟国内目前依然保持着计划经济,同时实行着双轨制的经济制度,对于股份这些企业的运作方式非常陌生,国内的企业化改制和股份改制方案,也还在摸索中,大家本就不熟悉,更不用说是和美国企业打交道。
此时此刻,听到众人的声音,看到众人质疑的表情,王烨深吸了一口气。
其实从魏青山首长那里得到这个任务之后,王烨这几天时间一直在思考,究竟怎么进行破局。
本质上来说,谈判和打牌是一样的,你出一张我出一张,一方面赌的是手里的底牌,一方面赌的是个人心态,王烨很认真的思考后发现,因为这是一个很突然的任务,并且不是联合体的布局,所以自己如果上了牌桌子,也就是充当了谈判负责人,本质上和目前的负责人,也就是二机部的杜主任几乎没有区别。
因为底牌几乎是相同的,唯一可能有差距的就是心态,得益于自己对于正常时空历史的掌握,自己心态可能更扎实,也更坚韧。
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底牌不是很好,光靠心态是没用的。
所以关于怎么破局,王烨苦思冥想,最终在离开燕京时,在见到朱丽叶的时候,听说她居然被解雇后,王烨脑海中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那就是如果问题无法正面被解决掉,不如想象办法进行迂回解决,甚至说,盘内解决不掉,那就搞盘外招!
当然了,此盘外招非彼盘外招。
最终,当王烨来到了美国,得知了之前的谈判情况,又参加了今天的谈判之后,王烨终于确定了这个方向,那就是光靠正常的招数,也就是光凭手里的底牌,这个局根本赢不了,也玩不下去,因为双方的意见差异是非常大的,几乎无法互相协调。
国内想要技术,而西屋不愿意卖技术,如果卖技术,则价格国内难以承担,这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毕竟西屋包括技术的总费用是三十五亿,王烨就算是巧舌如簧,能谈到三十亿,距离国内的极限二十五亿还差五亿。
更不用说,不管是多少钱,国内都不可能一次性支付,因为拢共从老美那里薅了一百多亿,这一次消费五十来个亿,总不能一半都拿去搞核电,这是不可能的。
如此情况下,最终的结果就只有两个。
要么,基本上放弃这次合作,就像是刚才杜主任说得那样,双方几乎不可能达成共识。
要么,想想其他的办法,增加底牌。
很明显,最终王烨选择了后者,而具体的办法,就是入股西屋。
而且这并不是王烨的臆想,也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王烨结合正常历史的发展,得出来的一个“相对最优解”。
在曾经的时空中,随着国内改革开放,国内想要发展经济,在技术和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很多领域不得不想方设法的从外国引进,有些引进的是设备,有些引进的是技术,当然了,也有设备和技术一起引进的。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有两个国家,“事实上”对于国内的帮助非常大,这里之所以用“事实上”这个定语,是因为他们的设备和技术转移,虽然帮助了国内的发展,但是他们也攫取了大量的利润,所以谁也不欠谁的,只是交易而已。
其中,一个国家是日本,在国内刚开放时,其他国家都保持着冷漠旁观的态度,并且非常的警惕和防备时,日本人就看到了国内的广阔市场,对于国内提出来的多种采购需求,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就比如之前的石油设备,正常历史中就来源于日本。
第二个国家,则是法国。
在国内开放之后,法国对于国内的态度还是不错的,就比如国内的电气技术,很多很多都是来自法国的,最简单的核电站,国内基本上都是从法国引入的设备和整体建设,以及相关的技术,其次在输电技术、发电站技术、变电站技术、储电技术等诸多方面,国内都大量的从法国引入过设备和技术。
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这个领域法国是国内的老师,如果没有法国的技术和设备,未来国家电网也不可能发展的那么快那么强。
其中最关键的两个公司,一个是法国电力公司,一个是阿尔斯通公司。
除了电气技术,火车和高铁技术,国内和法国也是“师徒关系”,最初国内的高铁无论是机车还是配套技术,基本上都是从法国引进的,后续获得了法国的授权,开始在国内生产,随后消化和吸收技术,开始了国产化和迭代提高,最后则是以国产技术为核心,一步一步的走出去,给其他的国家修高铁。
在这些过程中,国内接触到了世界先进的技术,获得了设备和技术样本,可以进行学习和逆向以及仿造,最后以此为基础,开始了研发和创造,而国外的那些公司,则相当于开拓了市场,获得了利益,为后续的科研提供了资金的基础。
当然了,在王烨看来,这些公司和国内合作,基本上都存在一个“认知错误”。
那就是在他们看来,他们无论是卖产品还是卖技术,卖给国内的基本都不是他们最顶最前沿的技术,而且他们也不认为,国内在掌握了这些技术之后,会在未来搞出来什么新东西,或者赶得上他们的研究速度,对他们未来的生意造成什么影响。
但事实就是,国内的科研速度远远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有时候在某些领域,那真是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一点也不夸张。
总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