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又名做梦吧你 > 第143章 重生七零:我应该是科学家里最能打的吧 叁

第143章 重生七零:我应该是科学家里最能打的吧 叁(1 / 1)

春天返校的时候,汪璒的行囊里多了两双新布鞋和一大罐腌萝卜——都是扫盲班学员们凑的。路杊来送她,递给她一个木制铅笔盒,盖子内侧刻着一行小字:"知识改变命运"。 "你自己刻的?"汪璒摩挲着精巧的榫卯结构。 路杊点点头:"我爸平反了,在县农机厂当技术员。他说......谢谢你教我妈妈识字。" 汪璒突然明白为什么最近路杊眼里有了光彩。她很想问问孙大富有没有再骚扰张娜,但最终没开口。有些战斗,需要她亲自面对。 初二开学,学校新建了实验室,汪璒成了最年轻的"兼职管理员"。她利用课余时间修复了一批报废的实验器材,连老校长都惊叹不已。 "汪璒,省里要举办青少年科技发明比赛,你准备参加吗?"物理老师问道。 汪璒正在调试一台老式示波器:"有什么要求吗?" "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发明。一等奖可以去北京参观中科院。" 汪璒想起了村里每到冬天就紧缺的燃料。三天后,她交了一份太阳能灶的设计图——用废旧铝锅和玻璃镜片组合,成本不到五元钱。 比赛当天,评委们围着这个简陋但实用的装置啧啧称奇。 "原理很简单,"汪璒向围观者解释,"通过抛物面反射聚焦阳光,最高能达到300摄氏度,足够烧水做饭。" "你从哪学的这些?"省科委的专家好奇地问。 "《十万个为什么》,还有徐老师的物理书。"汪璒乖巧地回答,隐去了前世的知识储备。 毫无悬念,她获得了一等奖。颁奖仪式上,闪光灯亮成一片,汪璒成了小名人。报道见报后,县领导亲自来学校视察,承诺拨款改善办学条件。 捷报传回汪家村,张娜哭成了泪人。孙大富却在这时找上门来。 "张娜,你家闺女有出息啊,"他眯着眼睛说,"不过呢,当初分地的时候我可是照顾了你家......现在村里有人反映不公平......" 汪璒正好放假回家,在门外听到了全部对话。她冷静地推门而入:"孙队长,我妈记了详细账本,包括您'照顾'多分的二十斤化肥和十五元农具补贴。" 孙大富脸色大变:"你胡说什么!" "县档案馆有原始记录,"汪璒面不改色,"需要我请记者朋友们帮忙查查吗?" 这是虚张声势,但她赌孙大富不敢冒险。果然,生产队长灰溜溜地走了,临走时狠狠瞪了她一眼。 "璒璒,你哪来的账本?"张娜惊讶地问。 汪璒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我让铁柱哥偷偷抄的。妈,以后他再来,你就说我在县里认识了省报的记者。" 张娜复杂地看着女儿:"是我没有了,让你......现在看起来不像个孩子了。" "没有!妈,我......我只是比较早熟而已。"汪璒轻描淡写地带过,心里却明白自己伪装得还不够好。 1983年夏天,十二岁的汪璒以全县第一的成绩初中毕业。省城工业大学派专人来面试这个"小神童",当场决定破格录取。 "汪璒同学,欢迎你成为我校少年班的一员!"招生办主任热情地握住她的手。 消息传开,整个县城沸腾了。汪家出了个大学生,还是十二岁的女娃娃!张娜被请到县里做报告,讲如何教育孩子。她穿着最体面的蓝布衫,紧张得手心全是汗。 "其实......就是多鼓励,多支持..."张娜结结巴巴地说。 汪璒在台下微笑。只有她知道,母亲这些年付出了多少。离家的前一晚,张娜把珍藏多年的银镯子塞给她。 "你外婆给的嫁妆,现在给你了。" "妈,等我毕业赚钱了,给你买金镯子。"汪璒抱住瘦小的母亲,闻到她身上熟悉的皂角香。 月台上,汪家村来了二十多人送行。路杊站在人群最后,等大家都道别完才走上前。 "给。"他递给她一个油纸包,"晒干的野菊花,泡水喝对眼睛好。" 汪璒接过,闻到淡淡的清香:"谢谢。你明年也要考高中了吧?" "嗯,我想考军校。"路杊的眼睛亮晶晶的,"像你一样......为国家做点事。" 火车鸣笛催促,汪璒最后看了一眼家乡的蓝天和亲人们的脸庞,转身登上列车。窗外的景色开始移动,越来越快,如同她奔腾向前的崭新人生。 省城工业大学的校门比汪璒想象中还要宏伟。花岗岩门柱上镌刻着校训"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在九月的阳光下泛着冷光。 "汪璒同学,这边请。"招生办的李老师热情地引导她穿过人群。沿途不断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对着这个背着大书包、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小女孩指指点点。 "那就是少年班的天才?看起来像个小学生......" "听说才十二岁,初中直接跳级来的......" 汪璒目不斜视地跟着李老师,手心却微微出汗。前世的军校经历让她习惯了被注视,但这一世年幼的身体总让她有种错位感。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的宿舍安排在青年教师公寓,方便照顾。"李老师打开一楼尽头的一间房门,"考虑到你的年龄,学校特别批准你单独住。" 房间约十平米,一张单人床,一套书桌椅,还有个小小的书架。对住惯集体宿舍的汪璒来说,这简直是奢侈。 "谢谢李老师。"她真诚地说。 "明天上午八点,物理系李教授要见你。这是课程表和学生证。"李老师递给她一叠材料,"食堂在宿舍楼东侧,记得按时吃饭。" 等李老师离开,汪璒立刻锁上门,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木盒——路杊送她的临别礼物。打开盒子,里面整齐排列着十几个小玻璃瓶,装着不同颜色的粉末。瓶底贴着标签:氧化铜、二氧化硅、碳酸钙...... "就知道你会对这个感兴趣。"附带的纸条上写着,"农机厂实验室的废料,我筛出来的。——杊" 汪璒嘴角微微上扬。这些在常人眼中的"垃圾",对她来说却是宝贝。前世在特种部队接触过的新型材料知识,终于有了实验的可能。 她把木盒藏进床底,开始整理其他行李。母亲塞的煮鸡蛋、王婶给的腌萝卜、徐老师寄来的英文教材......每样东西都带着家乡的温度。 第二天早晨七点,汪璒已经等在物理系办公室门口。当李教授匆匆赶来时,惊讶地发现这个"神童"不仅提前到了,还读完了他在《物理学报》上发表的三篇论文。 "你......能看懂这些?"李教授推了推眼镜,指着论文中的量子力学公式。 "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汪璒老实回答,"特别是关于半导体能带结构的部分。" 李教授眼睛一亮:"跟我来实验室。" 物理楼地下室的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焊锡和机油的味道。李教授打开最里间的门,一个简陋的半导体实验室呈现在汪璒眼前。 "条件有限,"李教授有些尴尬,"大部分经费都用在机械系了。" 汪璒却像发现宝藏一样,眼睛发亮地扫过每一台设备:老式镀膜机、手动光刻台、甚至还有一台苏联产的电子显微镜。在1983年,这已经是顶尖配置。 "从今天起,你课余时间可以来这里。"李教授说,"但有两个条件:一,不能单独操作危险设备;二,每周都要交一份研究报告。" 汪璒郑重地点头。她知道,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正式上课第一天,汪璒就遇到了麻烦。大教室里的座椅都是标准尺寸,她坐上去脚够不着地,记笔记时胳膊要高高抬起,十分钟就酸疼不已。 下课铃响,她正费力地爬下椅子,一个高个子男生拦住了她。 "给,我做的。"男生递过来一个木制脚踏板,"我是机械系的张建军,看你够不着地......" 脚踏板做工精细,高度可调节,边缘还打磨得圆润光滑。汪璒惊讶地抬头,看到一张憨厚的方脸。 "谢谢,我正需要这个。" "别客气,咱们少年班要团结。"张建军挠挠头,"对了,下午的实验课分组,咱们一组吧?" 就这样,汪璒在大学交到了第一个朋友。张建军是烈士子女,父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靠抚恤金和助学金上学。他比汪璒只大五岁,却总像个老大哥一样照顾她。 "你为什么选材料专业?"一次食堂吃饭时,张建军问道。 汪璒搅动着碗里的白菜汤:"想造出更好的半导体材料,让我们祖国的电子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这是实话。前世她见过太多因芯片被卡脖子而受限的军事装备。 张建军肃然起敬:"我学机械是为了造坦克,像我爸那样......可惜他没能看到新一代主战坦克。" 汪璒默默记下了这个信息。也许有一天,她的材料研究真能用在国防上。 随着课程深入,汪璒开始显露出超越常人的学习能力。普通学生需要一周消化的内容,她一天就能掌握。到第一学期末,她已经自学完大三的课程,并开始协助李教授做基础研究。 "汪璒,你对气相沉积法有什么看法?"一次组会上,李教授突然提问。 在研究生们惊讶的目光中,十二岁的女孩侃侃而谈:"传统CVD法能耗高、纯度低,我认为可以尝试引入等离子体辅助,就像这篇《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提到的......" 会后,李教授把她叫到办公室:"你从哪里看到美国期刊的?" "图书馆地下室有影印本,"汪璒早有准备,"我请管理员帮忙找的。" 实际上,这些知识来自前世的积累。但为了不引人怀疑,她必须制造合理的来源。 寒假来临,汪璒没有回家,借口是要准备期末考试。真实原因是路费太贵——一张火车票要花掉母亲半个月的工钱。她把自己埋在实验室,试图复现前世所知的一种半导体掺杂工艺。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除夕夜,整栋实验楼空无一人。汪璒在通风橱前小心翼翼地调节氢气流量,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个实验有一定危险性,但成功的诱惑太大了。 "我就知道你会在这儿。"张建军的声音突然从背后传来,吓得她手一抖。 "别过来!氢气在泄露!"汪璒迅速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张建军站在门口没动:"宿管阿姨让我给你送饺子。"他举起一个铝制饭盒,"猪肉白菜馅的。" 两人坐在实验室外的台阶上分食已经凉了的饺子。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提醒着这是合家团圆的日子。 "你爸妈呢?"汪璒问。 "我妈改嫁了,在新家过年。"张建军闷声说,"你呢?" "家里太远。"汪璒没多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你会用车床吗?" "当然,机械系的基本功。" "帮我加工几个零件吧,我想改进镀膜机的喷头。" 就这样,1984年的春节,两个没回家的孩子在实验室度过。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汪璒的新型喷头刚好安装完毕。 "试试看?"张建军期待地问。 汪璒按下开关,机器发出平稳的嗡鸣。气相沉积的均匀度提高了30%,这是重大突破。 "成功了!"她忍不住跳起来,差点撞到张建军的下巴。 "小心点,小不点。"张建军笑着揉揉她的头发,"新年快乐。" 新学期开始,汪璒的成果引起了系里重视。李教授为她申请了特别研究经费,还配了两名研究生当助手。名义上是"协助",实际上经常是汪璒在指导他们。 "汪璒,教务长找你。"一天下课后,班长通知她。喜欢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又名做梦吧你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又名做梦吧你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陆总,太太要去父留子 抗战:溃军觉醒,亮剑敌寇征程 重生:权势巅峰 听懂兽语后,我在年代文里成团宠 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 CV大大要成仙 矿泉水换黄金:红五星助我暴富! 敖闰,科技崛起 神医在修仙 被阴湿顶A盯上后,我装乖死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