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王然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别让老祖宗的手艺断在咱们娘俩手里。" 审核前夜,御香斋灯火通明。 汪璒正在给最后一批展品装盒,突然整个作坊陷入黑暗。窗外传来张娜的惊叫:"电闸被人撬了!" 紧接着是汪勋乐的怒骂:"水管也断了!肯定是赵德才的人!" 汪璒摸黑找到应急灯,微弱的灯光下,半成品糕点像一群受惊的小动物静静躺着。没有电,冷柜很快就会失效;没有水,连清洁都成问题。 "师父,现在怎么办?"汪勋乐的声音带着哭腔。 汪璒的视线落在墙角的古法地窖设计图上——这是曾祖父为保存贡品想出的妙招。她突然冲向原料间:"快!把绿豆全倒出来!" 三小时后,当路杊带着电力局的人赶到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幕:二十袋绿豆铺成巨大的"保温床",上面整齐码放着待检糕点;张娜和汪勋乐正用自行车带动改装的水泵,从深井里取水;而汪璒蹲在角落,用黄泥和稻草密封最后一批绿豆窖。 "这......"电力局的人张大嘴。 "《齐民要术》记载的土法保鲜。"汪璒抹去额头的泥渍,"绿豆吸湿散热,窖内恒温在12度左右。" 路杊蹲下身,指尖擦过她脸颊的污迹:"李主任交代了。他儿子在甜蜜蜜当会计,赵德才用这个要挟他。" 汪璒刚要说话,远处突然传来鸡鸣。她这才发现,东方已经泛白。 —————— 审核组踏进作坊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为首的专家径直走向绿豆窖,取出温度计看了看:"11.8度,比标准还低0.2度。"他转向同事,"记得吗?咱们在故宫文物库房见过类似方法。" 汪璒紧张地观察着评审们的神色,直到周老突然从里屋出来,举着个玻璃瓶大笑:"找到了!我就说闻着熟悉!"瓶中是琥珀色的液体,"这是汪家独门的桂花蜜渍法,能天然防腐!" 评审组长接过瓶子对着光看:"这技术......" "光绪二十六年御膳房档案有记载。"路杊突然开口,递上泛黄的文书复印件,"当年为慈禧西逃准备的干粮就用的这法子。" 汪璒惊讶地望着他。这些天他消失了几次,原来是去省档案馆查资料。 "汪同志,"组长突然问,"如果通过了审核,那你们的产能还能跟得上吗?" "我们有预案。"汪璒展开手绘的生产流程图,"县里十三个乡镇都有优质原料,可以组织生产合作社......"她的声音越来越稳,"既保证质量,又能带动乡亲们增收。" 评审们交头接耳时,周老悄悄塞给汪璒一张照片。黑白影像上,年轻时的王然站在"汪记茶食"匾额下,身边围着穿工装的乡亲们。背面写着:1951年腊月,汪师傅教大伙做年糕。 "你母亲当年就是这么干的。"周老眨眨眼,"没想到吧?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你妈妈是全县第一个组织点心生产组的。" 汪璒眼眶发热。原来母亲早在她之前,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播下过种子。 宣布结果时,连路杊都忍不住红了眼眶。御香斋不仅通过审核,还被列为"传统技艺创新示范点"。汪璒望向窗外的老槐树,仿佛看见曾祖父在树荫下冲自己颔首微笑。 当夜收拾材料时,汪勋乐突然从门缝里抽出一封信。没有署名,只有潦草的几个字:小心广交会C区17号。 "是赵德才的笔迹吗?"张娜紧张地问。 汪璒摇头,却见路杊神色凝重:"是李主任的。C区17号......是甜蜜蜜的新展位。" 月光透过窗棂,将鎏金模具的影子拉得很长。汪璒轻轻抚摸翡翠扳指,冰凉的温度让她想起母亲常说的一句话:真金不怕火炼,人心自有公道。 —————— 广交会展馆的玻璃穹顶下,汪璒轻轻调整着"新中式糕点系列"的英文标签。鎏金模具在射灯下流光溢彩,映得展台上"御香斋"三个瘦金体大字愈发清峻。身后张娜突然倒吸一口凉气:"璒姐,你看那边!" C区17号展台前人头攒动。赵德才穿着不合身的西装,正对着摄像机侃侃而谈。他身后的展板上,"宫廷御点"四个烫金大字格外刺眼,展台上赫然摆着与御香斋几乎一模一样的荷花酥。 "他们怎么敢......"汪勋乐拳头捏得咯咯响。 汪璒眯起眼睛。那些"山寨糕点"外形确实相似,但色泽暗淡,表皮起泡,明显用了劣质油。"别急,"她取出自备的银针,"真的假不了,而假的也绝不会变成真的。" 开幕式礼炮突然炸响。人流如潮水般涌进展馆,首当其冲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商,身后跟着穿中山装的官员。汪璒认出那是外贸局的林处长——正是当年接收汪家产业的干部之子。 "These are authentic imperial desserts!"赵德才操着蹩脚的英语拦住外商,"Over 200 years history!"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处长正要帮腔,目光却突然黏在汪璒的展台上。那里摆着本泛黄的《汪氏膳单》,翻开的那页正是龙凤呈祥酥的配方,旁边注解着"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赐'金酥玉点'匾"。 "这位同志,"林处长快步走来,"你家的点心当真有百年的历史?" 汪璒不答,只是将银针插入自家荷花酥。针尖抽出时银光如初,她又示意林处长看C区展台。赵德才慌忙阻拦,却见周老已经带着检疫人员过去,银针刚触到糕点就泛出诡异的黑色。 "硼砂超标三十倍!"检疫员惊呼。现场顿时大乱,记者们的镜头齐刷刷转向变色的银针。 "诬陷!这是御香斋的阴谋!"赵德才歇斯底里地咆哮,却见路杊带着两名海关人员走入展馆。 "赵德才同志,"路杊的声音冷静得可怕,"海关查到你公司去年向码来喜雅出口的月饼中,违法添加了硫酸铝钾。"他举起文件袋,"这是退货记录和检验报告。" 林处长脸色煞白,突然转身就走。外商们却像发现新大陆般围住御香斋展台,好奇地打量那些精美的中式点心。 "Try this, please."汪璒端出特制的试吃装。小巧的糕点被做成骰子大小,每块插着牙签,包装纸上印着中英文对照的典故。 金发外商尝了口茯苓饼,突然瞪大眼睛:"This taste...like my grandmother's plum cake!" "Exactly!"汪璒流利的英语让在场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我们改良了传统配方,用蜂蜜代替部分白糖,再加入少量肉桂粉——就像欧洲的传统做法。" 她娴熟地切开一块龙凤酥,展示出九层酥皮:"中国古人认为'九'是至尊之数,但现代人更注重健康。"酥皮在阳光下透出细腻的纹理,"所以我们用植物油替代了部分猪油,既保持层次感又能降低胆固醇。" 外商们惊叹不已。一位R本商人捧着绿豆糕反复端详:"这个花纹......是唐代宝相花?" "您眼力真好。"汪璒取出梨花木模具,"这是按正仓院藏品复刻的,但我们调整了配方,减少了豆沙的甜度......" 她的话被此起彼伏的翻译声淹没。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最重磅的当数美国连锁超市的五年期合约。当汪璒在合同上签下名字时,路杊悄悄递来电报:王然手术成功,已能下床走路。 —————— 秋雨淅沥的清晨,御香斋门前排起长队。汪璒望着玻璃柜里所剩无几的糕点,歉然地对排在最后的老人笑笑:"您明天早点来?我单独给您留份无糖的。" 老人却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汪师傅,我不是来买点心的。"他小心翼翼地展开蓝印花布,露出半块残破的木模,"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跟你们展台上那套像是一对。" 汪璒呼吸一滞。模具上的缠枝莲纹与鎏金模具如出一辙,只是边缘刻着"长春宫"三个小字——这正是曾祖父当年当差的地方。 "这......这太贵重了......" "放我手里就是块烂木头。"老人将模具塞给她,"你们年轻人有本事,让老物件活起来才好。" 门帘突然被掀开。汪勋乐浑身湿透地冲进来:"师父!省报来采访了!说要把咱们写成'改革开放典型'!"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还有,路科长问合作社的事......" 汪璒望向窗外。雨幕中,新挂上的"御香斋食品合作社"铜牌闪闪发亮。自广交会归来后,她已经与周边六个乡镇签订了原料直供协议,最近更是在路杊建议下,开始组织家庭作坊联合生产。 "跟路科长说,下周一开筹备会。"她转向正在记账的张娜,"把咱们的标准化流程手册多印二十份。" 后厨飘来新出炉的桂花香。汪璒深吸一口气,突然想起母亲今早说的话:"你曾祖父要知道他的手艺能飘洋过海,准得乐坏了。"当时王然正往她行李里塞那本《汪氏膳单》,扉页上新增了一行娟秀的小字:"传女不传男,传善不传恶。" 一年后的御香斋周年庆,县电影院都被包下来当临时展厅。汪璒站在舞台上,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有合作社的乡亲们,有跟着她学艺的徒弟,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客商。 "去年今日,我们还在为广交会资格拼命。"她举起水晶奖杯,"今天,御香斋的产品已经出口到七个国家。"掌声如雷,闪光灯晃得她眯起眼,"但这不只是御香斋的成功......" 她示意工作人员拉开帷幕。巨大的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合作社网点,每个红点都代表一个就业家庭。当幻灯片播放到王然教留守儿童做点心的画面时,台下不少老人抹起了眼泪。 "小汪师傅!"当年的刘奶奶颤巍巍举手,"你啥时候开分店啊?我孙子在深圳写信问呢!"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下个月深圳分店开业。"汪璒笑着指向后排,"不过掌勺的是我徒弟小芳——就是西头李家的闺女。" 人群一阵骚动。在重男轻女的农村,女孩能当大厨可是新鲜事。汪璒的目光扫过角落里的路杊,对方正悄悄对她竖起大拇指。 会后的小型宴请上,米国客商拉着汪璒不放:"Wang, your story is incredible! From street stall to international trade in one year!" "Not my story."汪璒将鎏金模具放入锦盒,"This is China's story."她指向窗外——暮色中的县城华灯初上,新建的百货大楼前,个体户们的摊位如星辰般亮起。 路杊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时,月光已经洒满庭院。汪璒正在整理剩下的糕点,见他过来,递上个精致的礼盒:"给周老的,低糖低油。" "他戒不了甜食。"路杊笑着接过,突然压低声音,"赵德才案二审下来了,十年。他叔公赵承嗣的房产也被没收了——就是当年霸占你们家的那处。" 汪璒摩挲着翡翠扳指,半晌才开口:"那房子县里打算怎么处理?" "原则上归还汪家,但......"路杊犹豫了一下,"那里现在是幼儿园。" 汪璒眼睛一亮:"那正好!我们正准备办烹饪培训班,正缺场地......" 夜风拂过院角的桂花树,落英如雪。路杊突然从公文包取出卷泛黄的图纸:"整理档案时发现的,你曾祖父设计的御膳房点心局平面图。"他展开图纸,指着一处暗格,"这里标注着'秘藏',说不定......" 汪璒却将图纸轻轻卷起:"不用找了。我妈告诉我,真正的'秘方'从来不是某个配方。"她指向作坊里忙碌的徒弟们,"而是这个。" 月光穿过窗棂,将"御香斋"三个字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不再只是块招牌,而是一簇火种,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终成燎原之势。喜欢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又名做梦吧你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又名做梦吧你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