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勋乐走后,汪璒独自留在作坊里研究新配方。她翻开祖传的食谱,手指抚过那些已经泛黄的页面。 曾祖父在宫廷里伺候过老佛爷,留下的方子用料奢侈,糖、油都放得极重。在现代,她已经改良过这些配方,但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更需要因地制宜。 "减少三分之一的糖......用蜂蜜代替部分白糖......"她喃喃自语,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突然,一阵敲门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开门一看,是路杊。三个月来,这位工商局干部时不时会"偶然"路过她的摊位,每次都会买点糕点,再挑些小毛病。但今天他脸色异常严肃。 "汪同志,有个情况你得知道。"路杊开门见山,"明天县里要开商业整顿会议,有人提案要限制个体糕点经营。" 汪璒的心沉了下去:"是赵德才推动的?" 路杊略显惊讶:"你知道他?" "猜的。"汪璒苦笑,"应该是我的存在影响到了他的垄断地位。" 路杊点点头:"会议我参加不了,但有个建议——如果你能证明自己的经营对群众有利,或许能扭转局面。" "怎么证明?" "比如,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或者......"路杊意味深长地说,"在传统技艺传承方面有特殊价值。" 汪璒眼前一亮。对啊,她怎么没想到!她的糕点手艺可是正宗的宫廷点心传承,这在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八十年代,绝对是张王牌。 "路同志,谢谢你!"汪璒真诚地说。 路杊摆摆手,转身要走,又停下来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木盒子:"这个......可能对你有用。是我爷爷留下来的,放我这儿也是落灰。" 汪璒打开盒子,呼吸为之一窒——那是一套精美的糕点模具,梨花木的,雕刻着各种吉祥花纹,做工极为精细。 "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就当是为了传统文化吧。"路杊轻声说,"我爷爷以前常说,吃食不只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说完便大步离开了,背影在夕阳下拖得老长。 汪璒捧着模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汪勋乐这样的得力助手,有路杊这样的暗中支持者,还有那些用脚投票的顾客们...... 她深吸一口气,回到案前继续研究配方。明天将是新的挑战,但她已经准备好了。不仅为了自己的生计,更为了这份手艺能够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品尝到真正的中式糕点之美。 工商所的门槛被汪璒踏得发亮。她攥着第三次修改的申请表,指节泛白。玻璃窗后的办事员慢悠悠啜着茶,眼皮都不抬:"材料不全。" "同志,您上次说要街道证明,我开来了。"汪璒把盖着红章的证明推过去,"上上次说经营场所照片,我也补了。" 办事员翻着证明突然冷笑:"你们街道李主任倒是热心,不过......"他压低声音,"现在讲究市场经济,但规矩还是要讲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出暧昧的节奏。 汪璒看着那张油腻的脸,突然明白过来。这是要"意思意思"。她摸出准备好的牡丹烟递过去,对方却把烟推回来:"小汪同志,我要的是思想觉悟,不是这个。" "那您直说,缺什么材料?"汪璒挺直腰板。 办事员拉下脸,把证明甩回来:"经营场所不符合卫生标准!" 汪璒气笑了。她的小作坊刚通过卫生局检查,评分比国营食品厂还高。正要争辩,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男声:"老刘,新下发的《促进个体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学习了吗?" 路杊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臂弯里夹着牛皮纸文件袋。他今天没穿制服,浅灰衬衫衬得人如修竹,可那办事员见了他竟像老鼠见了猫,慌忙站起来:"路、路科长..." "汪同志的申请材料我核验过,完全合规。"路杊将文件袋放在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需要我找张局长再确认流程吗?" "不用不用!我这就办!"办事员额头冒汗,钢戳"啪"地盖在执照上。汪璒注意到他偷偷把某个纸条塞进了抽屉。 暴雨倾盆而下,砸在油毡棚顶噼啪作响。汪璒和汪勋乐跪在积水里,拼命把面粉袋往高处搬。河水暴涨冲垮了堤坝,张娜家的柴房此刻成了水帘洞。 "模具!还有那套梨花木模具!"汪璒突然想起路杊送的传家宝。汪勋乐闻言就要往最深的水洼里冲,被她一把拽住:"你不要命了!" 话音未落,房梁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汪璒抄起擀面杖顶住摇摇欲坠的货架,冰凉的雨水顺着脖颈往衣领里灌。一道闪电劈开黑暗,她看见装着模具的木箱在角落里半浮半沉。 "接着!"汪勋乐突然把麻绳捆在腰上,另一端系在门框,"我水性好!"没等汪璒阻拦,他已经扎进浑浊的水里。 时间仿佛被拉长。汪璒死死攥着麻绳,掌心被粗糙的纤维磨出血痕。当汪勋乐举着木箱冒出水面时,货架终于轰然倒塌,擀面杖应声折断。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伤着吧?"两人瘫坐在泥水里异口同声,又同时笑出声。汪勋乐抹了把脸,露出白牙:"汪师傅,你这擀面杖使得比少林棍还厉害!" —————— 王然举着油布伞找到他们时,看到的就是这般景象:两个泥人守着抢救出来的原料工具,在暴雨里笑得前仰后合。她眼眶发热,想起丈夫当年偷偷卖馄饨被淋成落汤鸡的模样。 当夜,王然翻出压在箱底的樟木盒。织锦衬布里躺着三件鎏金厨具:刻着缠枝莲纹的月饼模、嵌螺钿的酥皮铲,还有枚底款"光绪年造办处监制"的包馅匙。 "你外婆的陪嫁,"王然摩挲着包浆温润的匙柄,"特殊时期我埋在石榴树下才保住。本想留着给你当嫁妆..."她将木盒推到女儿面前,"但你现在更需要它们。" 汪璒轻轻触碰厨具,指尖传来跨越时空的震颤。月光透过窗棂落在鎏金纹路上,仿佛百年前宫廷御厨的巧思在此刻苏醒。 —————— 暴风雨过后,路杊巡查受灾情况时,在汪璒暂借的露天摊位前驻足良久。案板上水渍未干,但新做的荷花酥层层起酥,金丝枣泥隐约可见。最特别的当属月饼模压出的莲纹——正是用那套造办处模具的杰作。 "路科长要尝尝吗?"汪璒递上糕点,"这是用您送的模具做的第一炉点心。" 路杊咬开酥皮,突然怔住。儿时记忆翻涌而来:爷爷总在中秋夜拿出块残破的莲花酥,说这是宫里流出来的手艺。后来他才知道,那点心是爷爷用半袋白面救下的老御厨所赠。 "汪同志,"路杊郑重地说,"这些模具该在真正的手艺人手里重生。"他摘下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串地址:"下月初有省里的非遗普查组过来,我觉得你应该见见他们。" 汪璒接过纸条,发现路杊的手在微微颤抖。她忽然意识到,这场暴雨不仅洗刷了小城的尘埃,更冲开了某些尘封的历史闸门。 —————— "御香斋"三个烫金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汪璒仰头望着新漆的木招牌,耳边依稀响起鞭炮的余响。开业不过两个小时,柜台里二十斤糕点已经见了底,张娜正忙着给新到的山楂糕贴标签——这是她们新推出的"怀旧系列",每张油纸上都印着糕点背后的历史故事。 "同志,这茯苓饼真是慈禧太后吃过的?"戴眼镜的中年男人捧着包装纸细读,"这上头说光绪二十三年御膳房改良配方......" "您可以尝尝看,"汪璒笑着递上试吃品,"我们复原了古法九蒸九晒的工艺,茯苓粉都是手工研磨的。" 男人咬了一口,镜片后的眼睛突然睁大:"就是这个味道!我祖父在同仁堂当学徒时,给宫里送过药材......"他突然哽咽,掏出帕子擦了擦眼角,"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尝到。" 这样的场景今天不断重演。当路杊带着非遗普查组到来时,看到的正是里三层外三层的热闹景象。穿中山装的专家们刚要皱眉,就被空气里浮动的甜香勾住了脚步。 "这是我们整理的工艺流程图。"汪璒将装订好的册子递给领头的老者,"祖传的二十四道工序,现在精简到十八道,但核心技法都保留了。" 老者扶了扶老花镜,突然浑身一震。他颤抖着指向玻璃柜里的鎏金模具:"这......这是造办处的制式!"转头盯着汪璒,"你祖上可是汪秉忠?" 汪璒怔在原地。这正是曾祖父的名讳,族谱上都没记载的全名。路杊适时插话:"周老,汪同志的传承脉络我们工商局核实过,确实师承御膳房点心局。" 人群后方突然传来冷笑:"宫里流出来的手艺,怎么落到个体户手里了?"赵德才扶着个白发老者挤进来,正是非遗专家赵承嗣,"叔公您给评评理,别让些江湖把式糟蹋了传统文化。" 汪璒感觉母亲猛地攥紧她的手。王然盯着赵承嗣腕间的翡翠扳指,突然低声惊呼:"那是外公的......"又慌忙住口。 "小姑娘,"赵承嗣用长者的口吻问道,"你说这茯苓饼是古法,可知《饮膳正要》里记载的配伍禁忌?"不等回答便自得地说,"茯苓忌醋,你这包装上印的典故里可有提及?" 围观者开始窃窃私语。汪璒不慌不忙打开柜台后的樟木箱,取出本泛黄的古籍:"您说的是至元十七年的刻本吧?"她翻到折角处,"但嘉靖年间太医院重修药典时已证伪此说,您看这还有御批朱砂印。" 赵承嗣脸色骤变。他当然认得出这是自家师兄当年被盗的孤本,此刻竟出现在仇人之后手中。赵德才见状不妙,突然指着柜台尖叫:"有蟑螂!个体户就是不卫生!" 人群哗然中,汪璒抄起铜镇纸砸向墙角。待众人看清,哪有什么蟑螂,分明是半截黑线头。路杊弯腰捡起线头,露出底下黏着的糖丝:"赵经理,这不是你们厂生产的太妃糖的包装线吗?"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现场顿时炸开锅。张娜机灵地端起试吃盘:"大伙儿都尝尝,我们用的原料可都是......"话没说完,她突然盯着门口睁大眼睛。 斑驳的木门框边,不知何时靠着块被洪水泡发的旧招牌。桐油漆面剥落处,"汪记茶食"四个魏碑体大字清晰可见,落款竟是民国二十二年。 "这不是我家的......"汪勋乐说到一半被汪璒拽住。她看着激动拍照的专家们,突然向赵承嗣深鞠一躬:"感谢赵老提醒,我们明天就挂上检测报告。祖传的手艺,经得起百年检验。" 当晚打烊时,路杊留在最后帮忙收拾。他摸着"汪记茶食"的残匾忽然说:"工商档案记载,1952年有家汪记茶食店因成分问题被充公。"月光落在他侧脸,"但没人知道,接收物资的干部私吞了那套鎏金模具。" 汪璒擦拭模具的手顿住了。她想起母亲看到翡翠扳指时的异样,想起赵承嗣眼中的嫉恨,零散的线索突然串联成惊心的真相。 "路科长,"她将荷花酥打包递过去,"能帮我查个人吗?1952年商业局的接收干部,姓赵的。" 路杊接过油纸包,指尖触及她手背的薄茧:"巧了,这次非遗普查组里,有位周老当年在商业局工作过。" 橱窗外,赵德才的自行车铃声响得刺耳。汪璒望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突然发现这个八十年代的自己,竟与曾祖父留下的老照片渐渐重合。喜欢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又名做梦吧你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又名做梦吧你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