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朱棣互写史书#】 【假如李世民和朱棣互相写史书,他们会怎么写?】 天幕里,博主一人分饰两角,下方有文字表明他此刻扮演的角色名字。 【朱棣:二哥,你说俺的历史怎么写比较合适呢? 李世民:正常写呗,洪武三十五年,你爹传位给你。 朱棣:哎呦,二哥,俺家这件事,你一清二楚呀。 李世民:大家都知道,我这个人就是实诚! 朱棣:那朱允炆怎么写? 李世民:朱允炆?你是说允炆吧?他是张士诚的孙子,后来被你们家收养。 洪武三十一年,他造反了。 洪武三十五年,你平叛成功,你爹去世前传位给你。 朱棣:二哥,你说的太对了,你说,你的历史想怎么写! 李世民:什么叫我想怎么写?事实是什么样,你就怎么写! 朱棣:懂了,世民,高祖嫡长子。 李世民(藏不住的微笑):等会,什么子? 朱棣:二哥,嫡长子呀,你爹不就你一个儿子? 李世民(埋头大笑):继续,继续。 朱棣:高祖义子李建成,发动玄武门作乱,太子世民速平之。 建成系王世充之子,为高祖所收养,赐李姓。 二哥,俺写的咋样! 李世民:唉…… 朱棣:二哥,这是咋了,俺写的不好? 李世民:其实我也不想这样,他毕竟是我大哥。 朱棣:但是你们确实在争皇位。 李世民:我俩小时候关系挺好的,要不是因为皇位,我俩是多好的兄弟呀。 朱棣:那李建成的划掉,不写了? 李世民:算了吧。 朱棣:那李元吉? 李世民:他可是纯畜生,畜生里的畜生! 朱棣:这两人差距这么大吗? 李世民:张允炆和李元吉一比,张允炆都算个好人。 朱棣:比张允炆还坏,这还算是人吗? 李世民:他不姓你,也不是人,他就是我爹养的一条狗。 朱棣:养狗的人总是喜欢儿子、儿子的叫着,大家都以为它是高祖儿子,其实不是!】 —————— 评论区: 〖你和你同桌互改卷子。〗 〖一句话总结:李世民没有奉天靖难,朱棣没有杀兄弟。〗 〖互文的写法,让你学的明明白白。〗 〖朱棣无大侄,世民无长兄,靖难与玄武,太宗顺位登。 ——太宗赋〗 〖起兵yes,削藩no,奉天靖难gogogo。 来是e,去是go,玄武门前double kill。〗 〖寻人启事:我侄子在南京工作时候办公室着火,恰好我带着一些朋友去找他玩,后来我侄子就失踪了,家里老人四年前去世了,现在我迫不得已当了家庭顶梁柱, 唉,有没有好心人帮我找找小侄子啊? 洪武三十五年,朱棣(四叔)。〗 大唐,长安。 金阶上。 “可笑,朱棣能与朕比?” 朕是太子之位,继位大统的。 朱棣——呵呵,洪武三十五年,可笑。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 六月八日,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军政大事皆由李世民决断。 八月初八,李渊下诏传位于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位,尊李渊为太上皇。 所以,李世民是真的当了太子,然后继位的。 李渊:“……” 你说的有道理。 李渊也不和李世民争辩,父子二人为了这件事,吵过许多次了。 至于李元吉,李渊更不想提。 小君将他丢弃,是陈善意偷偷抱回,秘密抚养。 小君:对妻子的亲密称呼。 却因劝了他两句,就被他一剑刺死。 大业十二年,他又将祈健留在河东,致祈健身亡。 祈健:李智云的小名。 欺压百姓,在大郎与二郎之间煽风点火,给二郎下毒。 桩桩件件,若非自己儿子,一个狗字都不足以形容他之恶。 —————— 大明,洪武年间。 应天府。 “爹,您承诺过,不打俺的!” 见朱元璋在身后摸索,朱棣连忙闪至柱后,探出半个脑袋,喏喏道。 “咱也没说要打你呀!”朱元璋不动声色的将棍子放入袖中。 “咱上次让你查查永乐年号,谁用过,你查到了吗?” “张重华、方腊、张遇贤。”朱棣从柱子后走出,行礼答道。 “知道就好,唉……”老朱突然叹了口气,问道:“太宗庙号……” 朱棣赶忙近前,“爹,太宗咋了?” “自太甲起,太宗可有一人是顺位继承、没出过一点乱子的?” “大一统王朝的太宗,汉太宗刘恒,因诸吕之乱继位。”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元太宗窝阔台,即便有铁木真的遗命,也是闹出了乱子。” “再到你的奉天靖难,可有一位太宗继位没出过乱子?”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局部统一王朝的还有宋太宗赵光义,斧声烛影。” “割据势力就更多了,孙休、司马昱、李雄、石寇觅、张茂、苻登、拓跋嗣、刘彧、耶律德光、段思良、李德明、完颜晟。” “还有那先为高宗,又为太宗的萧纲、先为太宗,又为惠宗的王延钧。” “太宗之位,就像是被人下了巫术一样。” 朱棣手放在下巴,细细思索。 爹说的挺有道理。 老朱见朱棣聚精会神的思考,袖袍稍一抖动,棍子就握在手中。 啪! 朱棣捂着屁股跳了起来,一脸无辜的看着老朱。 “洪武三十五年的事,您已经打过了,还打了好几次,怎么还不解气?” “哼!咱这一棍子打的是张允炆之事!” “又不是俺说的,后人编的段子,关俺啥事?” 老朱将棍子放在桌上,“咱打不到后人。” 朱棣:…… 永乐年间。 福建。 “无耻!卑鄙!不要脸!” 光头和尚骂了两句,收拾起行囊,准备寻个船家出海。 —————— 【#同样是异族政权,为何厌恶清朝的比厌恶元朝的多?#】 【元代文人:“大元皇帝荒淫糜烂,祸国殃民!” 元朝皇帝:“知道了,记得交税就行。” 清代文人:“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 清朝皇帝:“讽刺朝廷是吧,拖出去斩了!什么?已经死了?那也不行,革其职,夺其名,扑其碑,毁其祠,碎其尸,满门抄斩!” 在元代,文人看朝廷不爽,喷朝廷两句,哪怕有人举报到皇帝面前,皇帝听到了也不在乎。 “诗人吟咏性情,不可诬以谤讪。倘是谤讪,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 只要按时交税就行了,文人爱说啥说啥。 但带清就不行了,别说文人直接讽刺朝廷,就是有讽刺朝廷的嫌疑,哪怕是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那也得抓起来。 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更何况带元也没有多少人跳出来逼逼赖赖,给祖宗洗白,带清就....呵呵~】 —————— 评论区: 〖元初有人于墙上作反诗怀念大宋,被人告到官府,蒙古官员反倒还认为思念故国乃是人之常情,并没什么错。〗 〖因为蒙古人对治理国家的理解就是,圈地放牧,收税,除此之外,你爱干啥干啥,跟我没关系,造反也不是不行,只要你能打过我就可以,完全的草原风格。〗 〖蒙元是凭实力打下来的,满清嘛,过于机巧,不自信。防内如防贼。〗 〖这就是内心强大与否的区别,蒙古人那会打遍天下无敌手,你喜欢bb也没事,毕竟也就只能bb了。 但爱新觉罗可不敢,因为它知道自己能赢是多侥幸的一件事。〗 —————— 【因为满清是小人,蒙古是恶汉。 遇见恶汉,你只需要跟他拉开架势,打一场恶仗,赢了抢他家业,夺他妻儿,输了就做奴做婢,任他欺侮。 遇见小人,强盛时他卑躬屈膝,落魄时他落井下石,还要再啐一口痰,变着花样侮辱你。 待你卷土重来,准备找他报仇的时候,他又跪地求饶,悔不当初,并表示我也要为中华复兴尽绵薄之力,你心一软原谅了他,结果,人家在背后笑着说你傻哩!】 ~~~~~~ 评论区: 〖蒙古是残暴,满清是阴毒。〗 —————— 北宋。 运河船只上。 “怀民,吾总算明白明末为何会喜迎满清入关了。”苏轼感慨道。 宋末,华夏第一次失天下。 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虽然失了半壁江山,却也能在南方苟安。 唯有宋末,莫说南方,在陆地上连立足之地都没有。 这和牲畜做主,人沦为肉食,并没有多大区别,所以数十万军民投海。 然而,蒙元入主,对百姓是祸事,对士绅们却是喜事。 包税……这和两晋的世家有什么区别吗? 【清在诸国眼中形象。 日本:中华文化已经被摧毁,现在中原不过只是一群野蛮人。 伟大的帝国,没想到连你也会毁灭,从此我就是它的文明继承者。 朝鲜:我将砥砺前行,保存最后的中华文明。 我会努力保护最伟大的华夏文化!你说要我不得祭祀?我可去你的吧! 越南:可怜、可悲、可叹,千年古国毁于一旦。 好吧,我就勉为其难了 我就是最后的中华。 诸蕃国:伟大的王国已经被摧毁。 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文明,他嘎了我们咋办呀。 欧洲: 我们东方的同胞血已经流干。 东方的英雄们已经战死了,我们高贵的同胞毁于野蛮,这些人不过只是一些籍他名的窃国大盗。】 —————— 评论区: 〖前面的还勉强,欧洲这个从何而来?〗 “从何而来?洋人都要反清复明了,还从何而来!”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光绪看着冒烟的方向,那是军机处。 想起存放在军机处的英吉利檄文副本,心中的火,比军机处正在燃烧的大火更为热烈。 还三大恨,一恨大清海军欺负外国商船,二恨占外国土地,三恨大清不分青红皂白,烟土非外国输入,乃是不法商人私自夹带。 要点脸吧。 浙江定海、舟山什么时候成你英吉利的了? 还有烟土,明明就是你国贩卖,却妄称,乃是药材物产,间吸食以避海患烟瘴,偶有奸侩夹带内地,期售渔利。 越想越气,更可气的是,英吉利人居然嚷嚷着进攻大清是为明朝报仇。 干戈昕指,扫戮梨庭,将为明季复仇。尔国军民人若知向化投诚,即早献地,迎降我国,亦无庸杀戮。倘执迷抗拒,立轰西洋大炮,弗谓果逆犯顺、夷夏之防为口实也。 况尔主亦系辽东海外女贞后裔,乘故明流寇倾覆社稷,甲申之难,尔坐享渔利,袭夺明朝天下贰百年,以华夏之淳风,尽染犬羊之擅俗。 兹当天禄永终,天眷我邦,为故明克复旧业,在此一举!尔国水陆将帅果敢交锋决战,我三军依期赴敌,列阵对垒。特檄。此通谕知之。 想起这些,光绪心里满不是滋味。 祖宗们怎么想的呢? 既知海外,已经殖民中原,为何不去殖民海外? 你们倒是天朝上国君主,到我这就要赔款卖国了。 顺治:你来平定中原? 康熙:你来收拾郑氏和三藩?还殖民海外!让你来,你连台湾都收不回! 雍正:朕在收拾难摊子。 乾隆:打完准噶尔,大清已经是纸老虎,外强中干了,否则为何准噶尔之战后,朕频频掀起文字狱?还不是为了稳住大清的统治。 嘉庆:你太看得起朕了,朕差点连白莲教之乱都无法平定。 道光:朕打不过。 咸丰:太平天国之乱时,朕都做好了退到关外的准备。 同治:弟弟,你去问问皇额娘,为何将江南许给湘军一系,还不是因为江南满城几乎被屠戮殆尽!防内胜于防外呀! 光绪:…… —————— 大明,崇祯年间。 南直隶,应天府。 “建州蛮夷,畏威而不畏德,当灭族!”这是聚集在北京的文人、士绅、地主、富商最近常说的一句话。 太祖高皇帝有言:元以宽失天下。 所以洪武一朝,官员也好、文人也罢、以及商贾,活的都挺累。 但陛下不是仙人,是会死的,忍忍也就过了。 迎来建文帝,结果他不争气,四年失天下。 永乐帝靖难起家,手握大军,但他也不是仙人。 等啊等,永乐帝驾崩,我们又回来了,虽然掌握大权,但终究比不上宋元时期。 本以为,你们女真建奴又是蒙元一样的政权,谁知道你们比洪武爷、永乐爷更狠! “男的阉了当奴隶,女的发配给士兵、孤寡老人为妾!” “陛下有令,汉儿不为奴,女真能看见天幕者,投降不杀!” “屁!看见天幕就能算汉儿了?哪有这么好的事!东北女真即便算汉儿,但建州女真不可留!” “投降不杀,只要没有投降的,不就行了?” “陛下可不是从前那个陛下……” “我捐钱!捐一百万两!灭建州女真。” 大明在的时候,我们还是人上人。 女真来了,连奴才都不给当! 那女真进来,干什么? “嘶~刘兄,我现在突然相信哪个谣言了。” “? ? ?” “你祖宗把下西洋的海图据为己有!” 刘希孟拍案而起,“胡说八道!” 刘希孟祖宗为刘大夏,刘大夏为大字辈。 之后的字辈为:祖如世可希,好学师允在。 所以,刘希孟是刘大夏儿子的孙子的孙子,也就是来孙。 自家祖宗绝对没有烧毁、也没有藏匿郑和下西洋的档案! 太宗征安南的档案也没有藏! “刘兄,是某失言了。”王俊熙连忙请罪,但心里诽谤不已。 安南是天然的停泊港岸,欲下西洋,安南必须握在手中。 宣宗末年,安南丢失,下西洋就停了,这里面能没有关联? 再往后,朝廷想要收复安南或者下西洋,民变、倭乱、皇城里闹鬼、天子落水……诸如此类,和你们没关系才是真的闹鬼了! 也是宣宗死后,江南士绅突然就能下西洋,还有详细的航线图,这和你们没有关系? 王俊熙也不再追问,你说没有就没有呗,也不关自己的事。 真要刨根问底,当年追查海图案的人,就是自己的下场,连尸骨都不知道埋在哪里。喜欢刷视频:震惊古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刷视频:震惊古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