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428章 苏轼身上的谣言

第428章 苏轼身上的谣言(1 / 1)

【#苏轼身上的谣言#】 【第一则:苏轼科举编典故。 宋代叶梦得编纂的《石林燕语》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苏轼在策论中,为了表明历代君王处理奖惩奖罚的时候,都是采用宽大原则的观点。 在策论中虚构了一个典故: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尧帝时期,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员。 有一次,皋陶在审理一个案件时,三次提出要判处死刑,而尧帝则三次表示宽恕。 苏轼用这则故事表达了统治者应该对刑罚慎重。 负责阅卷的是欧阳修、梅尧臣,他们翻遍脑海也没有这个典故的出处。 主考官欧阳修还开玩笑的问梅尧臣:“圣俞兄,你和皋陶同为‘尧臣’,连你也没听过这典故吗?” 梅尧臣倒是对欧阳修的调侃无所谓,反而认真的回答:“也许这位考生学识渊博,看过我们没注意的书吧!” 其他考官们纷纷开始对这篇文章发表意见,他们认为文章无疑是好的,就算是有一个没有出处的典故,也不影响文章的质量。 所以一部分考官就认为这篇文章就该是状元。 可还有一部分考官说:“典故如果是胡编乱造杜撰的,结果却成了状元,这岂不成了千古笑谈?” 所以他们认为不应该给状元,只能给个第二名。 主考官欧阳修以为这篇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而这个典故大家确实没有找到出处,想来想去怕被人说徇私,决定给个第二名。 因为自采用科举取士以来,科举就是国之大事,任何一点可能引起舆论的事都不能做。 一个找不到出处的典故,得了状元,恰好还是主考官的学生,若被百姓怀疑科举舞弊,伤了读书人的心,会动摇统治根基! 所以,这篇文章只得了第二名。 阅卷结束,放榜之后,众人才知道这份《刑赏忠厚之至论》是苏轼写的。 而后,苏轼前往拜见梅尧臣,梅尧臣就问苏轼这个典故出自哪本典籍? 苏轼回答:“想当然耳,何必须要有出处?” 就像咱们现在语文考试写作文,总是爱瞎编名人名言一样,苏轼说:摊牌了,不装了,我是为了表达观点瞎编的。 欧阳修也好奇,翻遍家中典籍,也没找到。 梅尧臣把苏轼的回答讲给主考官欧阳修,欧阳修听完哈哈大笑,反而觉得苏轼很自信,不走寻常路。 欧阳修对梅尧臣说:“读苏轼的文章,太爽快了,看来我要避一避,放他出人头地了!” 在某些书籍里还记载苏轼面对欧阳修的提问,举了一个三国时期的例子。 曹操将袁绍的媳妇甄宓赐给儿子曹丕。 孔融大为不满,上书言:周武王将妲己赐给弟弟周公。 曹操懵了,妲己不是被姜太公杀了吗?怎么会赐给周公了? 孔融本就是为了嘲讽曹操,阴阳怪气的说道:“吾以今人之事推测古人,想当然耳,并无出处。” 说完,苏轼就向欧阳修请罪。 但欧阳修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告诉自己儿子:“有苏轼在,三十年后,估计世人就不会再提起我了。” 这就是最近在网络流传甚广的苏轼编典故的出处。 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如今在各大平台都可以搜到,甚至早些年间,这篇文章还在高中语文课本中,要阅读理解并背诵。 博主并不是想说这个典故,不是苏轼编的。 而是想说极大可能是苏轼记错了,然后灵机一动说是自己瞎编的。 因为这个典故有出处。 在《礼记?文王世子》中有一章和苏轼的理论高度相似:“狱成,有司谳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 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 有司又曰:‘在辟。’ 公又曰:‘宥之。’ 有司又曰:‘在辟。’ 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于甸人。” 所以,苏轼很可能不是瞎编,而是记错了,或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故意将这段故事套在尧身上。 既然有出处,为何要说是自己瞎编? 就像现在写作文一样,你写一句名人名言,名言对了,但名人写错了,或者编一段名人故事,故事很有哲理,但名人写错了,老师会怎么看你? 是不是会觉得你读书不认真,不用心记忆? 但你编了一段很有哲理的名言或者故事,套在名人身上,但老师找不出这段故事的出处,跑来问你,你回答,我瞎编的。 大部分认真教书育人的老师会怎么想? 老师是不是会觉得自己教出一个文学天才?编的故事都富有哲理,给你一个高分? 宋代有个诗人叫杨万里,他在《诚斋集》就曾说过:坡虽用孔融意,然亦用礼记故事,其称王谓王三皆然,安知此典故不出于尧? 当然,不管是杨万里的说法,还是博主的猜测,都属于以己度人。 不排除苏轼真如他自己所说,是瞎编的,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北宋,元丰年间。 运河船只上。 苏轼躺在船板上晒太阳。 听到后人讲起编典故,苏轼翻了个面,侧头看天幕,晒着背部。 “子瞻莫不是玄衣督邮?也怕染病,要晒晒背部?” 玄衣督邮,即中华草龟,公龟成年后头部、颈部、四肢、眼珠、甲壳,都呈现乌黑的色泽,称为墨龟,故有此号。 理论上,没有特殊情况,雌龟是不会变黑的,所以即便肤色再深,雌龟和只有皮肤和眼睛变黑的公龟,都不被称为墨龟。 不要以为王安石说苏轼是乌龟,是在骂人。 元明之前,上至天潢贵胄,下到走卒贩夫,皆对乌龟充满好感乃至尊崇。 因为乌龟寿蔽天地,莫之其极,龟三百岁大如钱,游华叶上,三千岁则青边有距,一千岁生毛,五千岁谓之神龟,寿万年曰灵龟。 比如绿毛龟一词,在今天,你要是说谁是绿毛龟,那铁定是骂人,遇上脾气爆的还要打一架。 但在宋时,却是夸人的。 宋代诗人孙纬有首《献寿诗》:“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听到王安石对苏轼的调侃,张怀民不由哈哈大笑,同时对天幕所说也有些好奇。 “子瞻,真如后人所言?” 苏轼侧着头,瓮声瓮气的说道:“不是!就是我瞎编的!” 张怀民与王安石对视一眼,解释就是掩饰,确定了,就是记错了。 “子瞻,翻过来吧,你也太不尊重人了。” “我不!背部朝天,洪福齐天!” “子瞻,我要是你,就学那玄衣督邮,遇到惊吓之时,将脑袋、四肢缩进腹腔。” 苏轼闭上眼睛,不言语。 王安石又道:“怀民,请船家去捉条水蛇。” 张怀民用好奇的语气,配合着问道:“何故?” “哈哈,放在子瞻身上,他便是四神兽之一,玄武是也。” 苏轼仍是不语。 张怀民的脚步声在苏轼耳旁响起,前者呼喊道:“船家~船……呜呜呜。” 苏轼连忙起身,捂住张怀民的嘴巴。 “我起来了,我错了,行不行?” “哈哈,原来苏子瞻怕蛇?”王安石大笑道。 “我不怕,我还敢吃蛇呢!”苏轼解释道:“岭南之地民众善汤,蛇与鸡共炖,大补。” 王安石不经意的问道:“唤作何名?” 苏轼冷哼道:“王相公莫要哄我,引我说出那犯忌讳的言语。” 王安石学起后人卖萌状,小熊摊手,眨着大眼睛委屈道:“我是真的好奇。” 苏轼:“哕。” 王相公收了神通吧。喜欢刷视频:震惊古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刷视频:震惊古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修仙模拟器 我的师父什么都懂亿点点 戏假成真:演癮君子这么像?查他 大明:如此贪的駙马,朕杀不得? 混沌仙途,我以无道斩天命 爆发吧,武医生 全球游戏:开局百亿灵能幣 天道神监 九域劫主 神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