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374章 王小波:仇富?我们是复仇!

第374章 王小波:仇富?我们是复仇!(1 / 1)

北宋,汴梁。 赵匡胤谋划攻打燕云十六州,但缺钱。 遂派弘文和尚(赵光义)前往倭岛,要求他们进贡。 名义上,宋朝是倭国的宗主国,这个要求合情合理。 实际上,倭国大概率是不会理会的。 因为赵匡胤的要求,稍微有一点点过分。 两千万两白银,一千万两铜,五百万两黄金,一百万奴隶。 这要求,换谁都不可能同意。 即便打不过,也不可能同意。 现在的倭国是平安时代末期,班田制已经崩溃。 又发生了承平、天庆之乱,关东八国独立,武士阶层崛起。 倭王即便想给,也拿不出这么多东西。 而且赵匡胤的要求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每年都要进贡这么多。 赵匡胤此举,就是冲着倭国满足不了要求,找个理由开战去的。 天朝上国,不能无缘无故欺负藩属国,开战要有合理的理由。 现在这个理由就很好,不按照要求朝贡上国。 赵匡胤还推算了一下,倭人听到要求之后,大概率就会马上翻脸。 攻击上国使者,属于造反。 这下更好了,本来是不朝贡,现在是平叛,占据了大义名分。 派弘文和尚前去,赵匡胤也有自己的一番思考。 统兵作战之事肯定不能交给他,历史上他打不过辽国。 虽然他不太可能输给倭国。 但赵匡胤不敢赌,万一他真输了呢? 索性让他在当地负责治理。 不可能把所有倭人都杀了,因为大宋需要奴隶。 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当奴隶,因为会逼得所有人造反。 大宋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提供金银、奴隶,稳定产出资源的倭国。 而不是一个需要投入资源,常备兵员镇压造反的倭国。 所以就需要分化他们,给部分人上升通道,让他们成为精神宋人,捉倭人奴隶就可以慢慢晋升,甚至可以入籍。 具体措施就不需要赵匡胤绞尽脑汁思考了,因为弘文和尚去了。 赵匡胤觉得自家弟弟最擅长阴谋诡计。 也算是做到了物尽其用。 万一弟弟不小心死在倭国,那更是可喜可贺……呸,太令人伤心了。 朕一定为弟弟大操大办、风光大葬,取一个美谥。 …… 淳化四年。 王小波率众攻破成都府。 于武侯祠前召开公审大会。 先审宋朝官员,给了官员申辩机会,让民众决定是杀、是流放还是服劳役赎罪。 只有不足双手之数的官员,因为没做过什么坏事、还做了一点好事,被判处劳役之刑。 其他的官员,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全被砍了头。 宋朝的所作所为,让蜀地民众恨到骨子里。 夸张一点来说,宋朝就差把川蜀大地掘地三尺了。 后审富豪地主。 同样也给了他们申辩机会。 总结一下他们的观点大致如下: “我们有钱是祖上勤勤恳恳挣的。” “你们是仇富!” 王小波怒喝一声:“仇富?我们是复仇!” 苦主在台上一一诉说地主们是如何强占土地、如何放高利贷、如何逼迫自己卖儿卖女。 配合着从地主家里救出来的女子,地窖里挖出的白骨,还有一张张高利贷的条子。 从他们家里抄出的金银、铜钱、粮食,若是堆在一起,比泰山还高。 台下共情痛哭的民众,逐渐变得愤怒起来。 “杀!杀!杀!杀!杀!杀!杀!” 公审完毕,高台之上满是鲜血。 王小波站在血泊当中,命人送来九枚铜钱,朗声向民众说道:“诸葛阿公在上,宋室对外屈辱求和,对内压迫民众,吾等忍无可忍,唯有奉天靖难,求一条活路!” “诸葛阿公若是保佑我们,就请让铜钱全都正面朝上!” 扭身,面向武侯祠,王小波躬身行礼。 铜钱被王小波用力抛向天空。 不多时,又如天女散花般落在地上。 民众屏息敛声,等着王小波说出结果。 站在第一排的民众,看的清清楚楚,不禁大吼出声:“全是正面,诸葛阿公保佑!” 民众的呼喊声如山呼海啸一般,持续了数分钟才安静下来。 王小波虚压一下手,待只听得民众重重的呼吸之声。 先命人用铁制椽钉将铜钱钉在高台之上。 右手握拳于胸平齐,王小波猛锤胸膛。 咚咚咚,三声回响。 随即又迅速将右手向上方挥出,将手臂打直,拳变成了掌。 王小波怒吼道:“诸葛阿公在上,吾等立誓,三兴汉室!” 藏在第一排的托还没开口带动,整齐划一、响彻天地的声音已经在天空回荡。 “兴汉!” “兴汉!” “兴汉!” . . . . . . 元丰年间。 王安石、苏轼、张怀民快马加鞭前往汴梁。 其中之事,乏善可陈。 只有日复一日的赶路,夜里观看天幕播放的电视剧。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唯一可以言说的趣事,便只有苏轼曾抢到数次评论机会,和李太白交流。 每次都以“太白兄,近日可好”开始,又以“祝太白兄安好”结尾。 可惜的是,李白没有抢到过评论机会,从来没有回复过苏轼。 但是杜甫成功抢了一次,说了句:“苏轼!你!不要脸!” 结果被苏轼调侃,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杜子美说话居然像个怨妇一般。 . . . . . . 汴梁城。 民众的热情来的快,去的也快。 数日围着包府的热情,随着西游记与三国演义的播放,消散了些。 虽然门口仍旧摆着纸车、纸马、纸人、纸钱,但包拯终于可以出门了。 然,市集上遇见的每一个民众。 他们的称呼从之前的“包青天”、“包大人”,变成了“包阎罗”、“阎罗爷”。 包拯又绕行,前往佛寺。 总不可能和尚也把我当阎罗了吧? 大相国寺,有富人出资,给阎罗王塑了金身。 站在金像前,看着等比例放大的自己,包拯沉默了。 一句话都没说,又出城,前往道观。 道观没有阎罗金身,却有一尊泥像。 听道士说,是附近的百姓请人做的。 泥像下方还刻有一行大字【救苦救难包阎罗】。 包拯:“……” 救苦救难是观世音。 泥像新建成,依稀还能闻到泥土的芳香。 包拯没有纠正百姓的错误。 只是对着前来祭拜的百姓说了一句:“我会尽力的。” 便叫上儿子和仆人,准备回府。 路过桥边,见土地庙的神像也换了,也是自己的模样。 很多地方的土地庙,就是用砖块搭个长宽高不过半米的小屋子,里面放尊神像。 掀开车帘,望着祭祀的百姓,听着他们所求之事。 无非是有地种、有饭吃、家人身体健康、找个婆姨、生个儿子之类的话语。 偶尔有几句“惩罚贪官”、“惩罚为非作歹的地主”的请求。 包拯没头没尾的喃喃自语道:“他们应该快到了吧?” “或许我这次应该支持他们吧?” . . . . . . 南宋。 汴梁城,江南士绅们捐的粮草,源源不断的到来。 岳飞接待了许多人,问他们有什么要求。 “没有要求,结个亲就成。” 所有人都是这样说的,只是想和岳飞结个亲家。 只有李少家主多提了一个要求。 “可以让我打秦二一顿吗?我不打死他,就想揍他一顿。” 李少家主就是那个被士绅们派去劝秦桧体面的人。 那日,天幕结束,秦桧言:“我去祠堂拜祭一下先祖。” 李少家主不做他想,这也是情理之事,便同意了。 谁知秦桧从暗道跑了,派出养了多年的影子死士自缢。 李少家主本来不知道是假的,但跟随的管家却发现这人虽然和秦桧长的一模一样,但右手中指却有道疤痕。 管家记得很清楚,秦桧请少家主饮茶的时候,是用的右手,没有疤痕。 错有错招,只能将错就错,告知百姓秦桧死了,然后匆匆拉往乱葬岗埋了。 这事百姓不知道,但对士绅们却谈不上什么秘密。 李少家主一时间红遍整个士绅阶层,沦为笑柄。 士绅教育孩子的话也变成了:“不好好学习,就会和李家小儿一样,被人骗了还帮人数钱。” 士绅们想和岳飞结亲,鸠占鹊巢。 赵构秉持着“士绅想做的,我就让他们做不成”的想法,也凑了个热闹。 命人将自己适龄女儿的画像、生辰八字送去汴梁,让岳云选。 宋朝的驸马,比明清的好一些,能当官,不过大多只能当荣誉性的虚职。 也可以实职,但只能授予低级的、不涉及军政的官职。 尤其是能够领兵作战的军职,是万万不能让驸马担任的,因为前车之鉴太多了。 众人还以为赵构又起了猜疑之心。 谁知一同而来的还有一道旨意:“新朝当有新气象,驸马领兵,可为新朝第一雅事。” 士绅:你是真不怕岳家把你皇位夺了? 赵构:怕啊,但朕给岳飞,也不给你们,千金难买朕乐意! 士绅发动官员上书,来来回回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变、驸马领兵是亡国之祸之类的话语。 但赵构理都不理,日复一日的钓鱼。 士绅又在民间散播谣言:赵构是个昏君,比后人说的更昏庸,不理朝政、沉迷钓鱼。 赵构毫无波澜,骂呗,你们骂人的能力不行啊。 学学后人,骂朕赵九妹、完颜构! 你们骂人,一点攻击力都没有,还不如市井泼妇吵架。 有一日,杨舍人抢到评论机会,赵构借此机会昭告天下。 【北伐之事有岳飞,朝堂之事有群臣,后人说朕是个昏君,所以朕把军事交给岳飞,政事交给群臣,朕每日钓鱼,大宋肯定不会重蹈历史覆辙。】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啊,官家是个昏君,现在官家不瞎指挥了,大宋肯定会越来越好。” 如同此类的言语,在民间一时间就像雨后春笋般不停冒出。 皆是认同赵构的说法,认为赵官家有自知之明是大宋的大喜事。 甚至还有人在佛寺、道观、土地庙为赵构祈祷,希望他天天都能满载而归。 免得像后人一样,钓不上鱼,以至于戒了爱好,重新处理朝政。 士绅联盟聚会的时候,王家主怒砸茶杯:“愚民!刁民!傻民!痴民!” “活该一辈子种地!” . . . . . . 大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带着家人离开凤阳,返回他忠实的南京皇城。 第一件事:风光大葬胡惟庸,取美谥。 在朝会上,朱元璋抹着眼泪,诉说着胡惟庸的功绩。 末了,朱元璋说要追封胡惟庸为王。 可胡惟庸的真实功绩并不足以封王。 足以封王的功绩,比如:请命废除丞相制度的血书。 大家都知道,这是胡惟庸临死之前为了保全家族做的。 所以,群臣脑子稍微一转,就知道老朱这是在演戏,就等着大家劝。 政治,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且可笑。 上位者想彰显自己的仁德,赐某一个下位者不符合功绩的奖赏。 因为不符合功绩,所以其他下位者就要出来劝阻。 你来我往之间,上位者在劝阻之下收回赏赐。 被赏赐的下位者,也不会对上位者生出怨恨,他只会恨出言阻拦之人。 上位者勉励一番:“不是我不赏你,是大家都认为你的功绩不足以服众,但我觉得你够,你只要再接再厉,拿出更大的功绩,他们就不会阻拦了。” 既彰显了上位者的仁德,又不需要付出什么东西,收了下位者的忠心,还挑动下位者之间的仇恨。 堪称一举数得。 简单一点来说:没花钱,但把事办了。 老朱照例,先安慰了胡惟庸的家人,然后对胡惟庸的家人进行赏赐,让胡惟庸的儿子入东宫为官。 但胡惟庸儿子谨记父亲的临终之言,表示自己要回老家为父亲守孝一生。 来回三次,老朱也不再劝,夸赞胡惟庸儿子为孝子典范。 赏金、银、布匹,赐地之后,就让锦衣卫护送他们带着胡惟庸的尸骨回乡了。 次日。 百官都以为胡惟庸的事情结束了。 但在朝会上,老朱严厉斥责朱棣、蓝玉。 “让你监国,咱的擎天柱臣死了。” “说说,咱该怎么罚你们两个?” 朱棣给蓝玉打了个眼神,蓝玉连忙跪地,挤出两滴泪水:“上位,胡丞相是被人活活气死的啊。” 老朱面露狐疑:“哦?怎么回事?” 朱棣跪地叩首,从怀中将胡惟庸的血书掏出展开:“丞相日日都与儿臣通信,商讨废除丞相制度之事。” 群臣面无表情,心里满是不屑。 演,你们接着演,不就想废丞相制度,至于演的和真的一样吗? “丞相有一日来信,说不停有人入府,劝说他不能废丞相制度,丞相气急攻心,吐血三升!” 听到这里,群臣瞬间脸色一变。 坏了,冲我们来的。 朱元璋接着问道:“丞相的书信可曾提过他们的名字?” 朱棣摇摇头:“丞相说他们也是为国考虑,让儿臣不要迁怒他们。” “但只需要查一查谁去过丞相府邸,真相就能水落石出,就能查出是谁气死丞相!” 老朱捶着胸口,眼角泪水滑落。 “查,给咱查,到底是谁气死了咱大明的诸葛!” “请父皇允许儿臣戴罪立功。” 朱棣伸手触了一下蓝玉的腰间,他也赶忙叩首:“对,请上位允许我们戴罪立功。” “允,拱卫司改建锦衣卫,朱棣任指挥使,蓝玉兼任指挥同知。” “给咱一查到底!” 群臣望着跪在地上的燕王,只道自己终日打鸟、却被雁啄。 原以为燕王一个小孩,蓝玉一个莽夫,是个好欺负的主。 没想到心思如此狠毒。 因为燕王曾经命令群臣去看望胡惟庸。 胡惟庸称病休养的时候,有许多人都准备去看望,想知道究竟他是真的生病了,还是要学司马懿。 但胡惟庸闭门谢客。 朱棣此举也符合常理,朝堂重臣病重,自是应当探望,群臣也没做他想。 不管是胡惟庸一派的,还是其他派的。 勋贵、文臣都去了,都想知道他是真病了,还是在图谋什么大事。 这下好了,胡惟庸倒是一死了之,还得了个美谥。 朝堂群臣,有一个算一个,都去看望了的,全都在稽查范围之内。 确实有人和胡惟庸商量大事,但只是少数。 大多数人,只是提了礼品,甚至只是让管家送去,礼节性的问候一下。 但他们也怕查。 谁屁股底下干净啊? 说的是查胡惟庸之死,但万一查出点其他的什么来呢。 勋贵的心态比文臣好些,自己只要没有谋反、没有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在这场风波中,陛下大概率睁只眼闭只眼。 如果陛下真要对勋贵动手,负责查案的就不会是燕王和蓝玉。 这套配置,很明显是冲着文官去的。 想通这层,勋贵们饶有兴致的打量着文官,眼神就像在看一具具尸体一般。喜欢刷视频:震惊古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刷视频:震惊古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修仙模拟器 我的师父什么都懂亿点点 戏假成真:演癮君子这么像?查他 大明:如此贪的駙马,朕杀不得? 混沌仙途,我以无道斩天命 爆发吧,武医生 全球游戏:开局百亿灵能幣 天道神监 九域劫主 神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