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舒这一句话,更像滚油里泼了一瓢凉水。 连锅都炸了。 整个天下所有儒生,从老到少所研读的都是《四书五经》。 有许多儒生一辈子,只研究一部儒家经典,这还研究不透。 林舒却来一句,那些经典都是错的。 这相当于把整个儒家的祖坟给刨了。 宋审言就算养气功夫极深,但也忍不住脸色微变,左手捂住胸口。 “爷爷,您别生气。” “别跟这狂妄之徒一般见识。” 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儿,赶忙扶住宋审言,往其口中塞了一粒药丸,然后狠狠瞪了林舒一眼。 躲在人群中的徐剑南,见林舒把院长都气成这个样子,当即得意扬扬地煽动道:“这家伙竟然连儒家经典都质疑,果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种人,根本算不上儒门子弟。 还跟他多废话什么? 赶紧把他打出去。” 其他人也都义愤填膺,高声怒骂。 “滚出书院!这里不是你待的地方。” “没想到西山书院教你十年,却教出来个离经叛道的叛徒。” “让你滚已经是客气,要不然,少不了一顿好打。” 林舒见惹起了大家的众怒,心里不由一阵冷笑。 这个时代的四书五经,的确就是缺章少句,文本不全。 他有心来给大家补全,竟然不被理解。 他索性拿起一块炭笔,在地上写起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他刚开始书写,其他人还要强行制止。 但宋审言摆了摆手,喝退所有人,看看林舒到底要干什么。 随着林舒继续书写下去,学子们不自由自主地读了起来。 《大学》之中,有大量这种连贯的排比句。 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前后有极强的逻辑。 在大乾经典通行本中,这些句子有许多缺失之处。 譬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正**。” 中间的“修身,齐家”便缺失了,读起来难免会突兀,有种跳脱之感。 可是如今林舒将原文写出来,治其国、齐其家、修其身、正其心……一个字也不缺。 如此连贯下去,就算普通学子读来,也觉得通顺了许多。 “这……他所写的是《大学》?为什么多了好多字?” “多了这些字,好像更容易懂了些,难道这才是《大学》本来的原文?”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若这是原文,那咱们数百年来薪火传承的,又是什么?” 邬思远低声对宋审言道:“院长,此子恶意篡改儒家经典,其心可诛。 应立即将此子抓起来,扭送官府。” “抓起来?他犯了何罪?” 宋审言此时已经站到林舒身后,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内容。 他眼睛已经被这些字迹吸引,再也拔不出来。 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典的大儒,他不是不知道所学典籍中的突兀之处。 他也曾经怀疑过,是否在中间传承过程中,内容有所缺失。 导致现在读起来,语句不通顺连贯。 可是又有几百年前那位先贤的手稿传世,让他不得不坚信,《大学》就是这个样子。 如今林舒所重新书写的《大学》,似乎在一面黑洞洞的墙上,突然打开了一扇窗。 有种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的感觉。 他不解地自言自语道:“格物、致知,为何会出现? 哪里来的正心、诚意?” 林舒写了几百字,感觉有些累了,站起来活动一下酸疼的腰,顺便解释道:“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乃是儒家所谓‘三纲’。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八目’。 总揽《四书五经》,儒家的全部学说,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 抓住这三纲八目,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 宋审言像是痴呆了一样,抬头看着天空半晌,重重点头道:“老夫读书六十余载,今日方知,原来所读,都是有疏漏的。 融合‘三纲八目’,才能成为完整的《四书五经》。 不知小友,师从何人?” 听了宋审言这句话,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 林舒只是书院一个吊车尾的学子,连考试都会被吓晕。 而宋审言却是院长,前国子监祭酒,北燕数一数二的大儒。 可如今对林舒竟然以小友相称。 这简直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邬思远急道:“院长,您不能受这小子妖言蛊惑,乱了方寸。 他所书写内容,与数百年来传承大相径庭,不可相信。” 宋审言却是冷笑了一下道:“数百年来传承,难道就一定是对的?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子若能将《四书五经》重新编译,完全可以开辟新儒学。 到时新旧儒学可以争论一下,到底谁才是正宗儒学。” “院长……” “不要再说了,有生之年,能看到不一样的四书五经,余愿足矣。” 宋审言不再搭理邬思远,反而谦卑的对林舒的道:“小友可愿,将心中所记之经典默写出来,借老夫一观?” “当然可以,”林舒笑道:“不知我要是写出来,能不能通过院试,成为秀才。” 宋审言正色道:“以小友之才,可开宗立派,为新儒学开山之祖。 那区区童子试,又算得了什么?” 林舒没想到宋院长对自己评价这么高,谦虚道:“我有自知之明,做不做开山之祖不重要。 还是先通过童子试再说。 我把那些经典默写出来,院长可要包我考过。” 这个时代的科举,也跟蓝星古代相同。 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个等级。 其中最初等的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资格,称为秀才,由北燕学正(官职名),深入各县,亲自选拔。 林舒想要踏入仕途,改善贫穷现状,通过学正选拔,走科举之路是不二之选。 宋审言拍着胸脯道:“小友放心,咱们燕国学正,九成以上都是老夫学生。 一个月之后的院试,包在老夫身上便是。” 林舒闻言大喜,有了宋夫子的保证,秀才就有着落了。喜欢世子威武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世子威武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