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齐国的人口就超过五百万,在战国七雄中算是比较多的。】
【经济又好,意味着可以有资本支撑长时间作战。】【在战国的中期,齐国已经击败魏国,成为了当时的战国第一强国。】
【又一口气鲸吞了宋国。】
【而齐国吞掉的宋国,在当时可不算一个小国!】
【其国家面积和人口等综合实力,相当于韩国或者燕国的水平。】
【相当于齐国,一口气就吞掉了一个战国七雄的第八雄!】
【这自然引得天下震动,所以五国联军伐齐。】
【而齐国的地形无险可守。】
【不能像秦国那样,凭借着函谷关,关起门来抵抗合纵大军。】
【但就这,齐国甚至都不是没有机会取得防御战的胜利!】
【很多小伙伴说,齐国被灭了一次之后虽然复国,但从此一蹶不振,关起门来过日子躺平。】
【就这样的表现,不配进入战国七雄实力排行前三名。】
【但我们的评选是,一个综合的比较。】
【齐国在战国前中期有高光有巅峰。】
【而到了战国中后期虽然齐国躺平了,但躺平了不代表他的实力弱。】
【就像是二战法国躺平了,但你能说二战法国实力弱吗?】
【战国后期的齐国,依然是一个面积不小,经济强大,拥有至少三十万以上兵力的经济强国、军事大国。】
【合纵大军,唯一一次攻破函谷关,也是由齐国的名将匡章率领指挥拿下的。】
【虽然齐国在战国时代中后期的战争潜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但人家的纸面数据摆在那里,绝对不能说齐国在战国中后期就弱。】
【只是齐国实在太有钱了。】
【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错。】
【君臣上上下下,都没有动力和意愿对外扩张。】
【曾经努力过,结果往外扩张风险太大,差点被灭国。】
【自然也不愿意再积极进取的扩张。】
【但从军事经济文化,以及高光时刻纸面数据等多方面的考量,齐国在整个战国时期进入前三是当之无愧的。】
【第二名自然就是楚国了。】
【楚国的底子也很好。】
【在春秋时期就是仅次于晋国的大诸侯。】
【从春秋时期开始,楚国就长期占据着国力排行榜的第二名。】
【第一名轮流坐,第二名始终是楚国。】
【楚国的人口,长期超过六百万,甚至超过七百万,经常是战国的第一名。】
【其领土,不仅包括许多当时被认为是蛮荒之地的南方领土。】
【也包括淮泗地区和部分的黄河流域的膏腴之地,人口密集资源丰富。】
【最恐怖的,是楚国的无敌的战略纵深。】
【别的国家比如齐国,被打一波就一蹶不振。而楚国被打了n波,反而还能在战国后期迎来复兴。】
【达到楚国在战国时期的巅峰。】
【在整个楚国八百年的历史中,多次遭遇惨痛失败,被吊打。】
【国都沦陷的情况都有!】
【但每次楚国都能够打回来,并且在一次次看似被晋国吊打、被吴国吊打、被魏国吊打,被秦国吊打的过程中。】
【反而是越打越强。】
【楚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兵力众多。】
【其军事实力飘忽不定,经常能够问鼎中原打的其他诸侯国叫爸爸。】
【但其他诸侯国想要崛起,基本上也会拿楚国刷战绩。】
【相比赵国。】
【楚国的综合国力更强,能够支撑更大规模的更长时间的战争。】
【相比齐国,楚军的作战能力,战斗意志又比齐国强。】
【单看这些纸面数据,就已经注定了楚国的整体实力在战国七雄中至少是前三名的地位。】
【在高光时刻上,表面上看楚国的高光仿佛以春秋居多。】
【战国时期的楚国好像没有太高光的时刻。】
【但实际上,楚国在战国时期灭国无数。】
【一度竞争春秋霸主的越国,被楚国灭亡,残部被打回了原始社会。】
【而引发宋国、齐国灭亡的淮泗诸侯,也都被楚国纳入囊中。】
【更是一口气打入齐国腹地,在秦国开始统一天下的战争之前,一度让自己的人口数据和秦国持平。】
【以战国后期楚国的实力。】
【他的国土纵深、人口、军队数量等等,即使和嬴政开始东出之后的秦国相比,也是完全有自保能力的。】
【而最后,秦国灭楚之战。】
【也是当时的顶级名将王翦,动用全国六十万的兵力,打了一场国运之战。】
【才把楚国给拿下。】
【除了国土、军事、经济等硬实力。】
【在文化的软实力领域,楚国也是战国一绝。】
【别看楚国,在当时被中原诸侯视作蛮夷。】
【楚国也骄傲地自称:我蛮夷也!】
【但其实,楚国的文化水平在战国时期甚至可以竞争第一。】
【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化软实力,同样也是国力的一部分,有助于扩张之后的消化。】
……
【第一名自然就是秦国了,这也是毫无争议的。】
【秦国在春秋时期的存在感挺足。】
【但到了春秋后期的秦国,已经沦为了二线诸侯国。】
【长期被晋国压的喘不过气。】
【好在三家分晋,给秦国腾出了巨大的战略空间。】
【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开始成为一线的诸侯国。】
【吞并了巴蜀之地,拥有了一个大粮仓之后,秦国的实力就隐隐约约地成为战国第一名了。】
【对于这个毫无争议的战国时期最强国家,想必都已经不需要再多赘述了。】
天幕视频到此结束,古人们都是看得津津有味。
虽然不少对历史,对军事有研究的古人们,对先秦时期春秋战国的历史,已经研究的比较深刻了。
但看到后世的总结和归纳。
还是让不少历史爱好者古人,感觉颇有趣味。
有一种通过后人的视角,来逆向了解史书的韵味在。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