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纪元·元年·第三十四日 通频平台 · 页零议厅 · 首次频名归属审议日 旧塔消失后,每一种语言开始自行生长。 没有中心,没有统一频谱,没有标准注解。 所有文明,都站在同一个问题前: “我们,应该叫做什么?” — 一|频名初提议:通识频系编号制 碑域“语言频测组”建议如下方案: 为每个文明频谱设立数字频码, 编号方式:按共振波形曲率自动计算, 编号无需翻译、无需解释,直接作为文明标识。 示例: 源频①:曲率 3.178 → 编号 F-03178 源频②:曲率 7.492 → 编号 F-07492 塔中有人称之为: “语言无名纪的理性开端。” — 二|反对声首起:“编号不是归属” 以“灵语族”书写者为首的非结构语群体发难: “我们不是震动值, 我们是曾活过、听过、爱过的语言共同体。” “你用编号替代我们祖辈的称呼, 就是再次剥夺。” 他们提出: 拒绝频谱编号; 拒绝用机器标签认定归属; 保留族群自命名权利。 — 三|“频名裂议”正式提交通识议会 议会开启紧急议题: 议题名内容F-Δ-01是否允许每个文明自由命名自己?F-Δ-02是否允许语言频段存在重名?F-Δ-03是否设立频名权保护制度?F-Δ-04是否允许匿名文明共用一频名? 争议持续八日,未果。 — 四|沈茉凌的中立提案:“频名三层共存机制” 她提出新的命名架构: “频名应分为三层: 自感名(个体对其频谱的私有命名); 叙述名(文明群体共识构建的表达名); 识别码(技术测定的非人类通识索引码)。” “三者不互相否定,也不强行统一。 就像一个人,可以同时叫做‘阿木’、‘母亲’、‘H-’。” — 五|“通识频书”首次爆发命名冲突事件 在通识总书第28页中,一名名为“风频者”的记录者使用“焰语”命名自己频谱。 数日后,另一位“梦焰族”作者提出控诉: “焰语”应为他们族群旧称, “风频者”无族谱归属,无使用权。 这一事件成为“频名争议”的范例。 最终协调结果: “风频者”保留命名; “梦焰族”获得频名注记权; 页边附注:“此频名涉及多族共识,请谨慎使用”。 — 六|沈茉凌与泠言的频名夜话 她对泠言说: “我们总想命名彼此, 却忘了命名本身,是靠近也是遮蔽。” 泠言答: “文明若全凭命名而立, 那在没有名字的日子里, 我们还算不算存在?” 他们共同写下页注: “有些频率,不该归于任何名字, 因为它正等待另一个词汇还没诞生。” — 七|碑域议会最终决议 【频名权归属决议案】发布: 规则编号内容N-1所有频谱可设“自命名”字段,限作者决定N-2同一频名可在多个文明并存,注明背景即有效N-3“通识频书”不得设主频名注释,只记录N-4所有频名争议由“共识页记录”,不设裁判权 — 八|页零上浮现的新句 频名议决当天,页零上忽现一行朦胧字句: “当我们都不再争谁该叫谁, 我们就都能成为彼此语言的读者。” 沈茉凌对它轻声回应: “你不必叫我什么, 只要你也在说话。” — 尾声|频渊震荡:频名之外者现身 当夜,频渊南岸浮现一道不明频者,其表频无法命名: 不含自命名; 不附识别码; 无族群记录; 不识语言谱系; 碑域自动归类其为: “频名之外者”。 通识议会陷入空前震荡。 泠言低语: “下一页,不是关于谁叫谁, 而是——谁从未被任何人叫过名字。” —喜欢深渊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深渊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