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语纪元 · 元年 · 二月初一 西北荒原 · 磁山断岭 · 古律遗迹第七层 风裹黄沙,埋人之面。 沈茉凌穿过西北第九界的旧语封锁带,身后随行者寥寥,仅携“频译仪”“原律残档”与一面塔心许可的“无铭印记旗”。 她此行唯一的目标是: 寻找第一个“未被记录的族群”——昔日大唐“词北记群”最后的遗民。 这是她作为“名亡者”留下的第一道足印。 也是“终语纪元”的第一声开篇,不在碑上,而在风中。 — 一|“失文者”的传说与现实 “词北记群”并非一个被正式承认的民族。 在塔制文献中,仅存一页模糊描述: “其人善刻,不以语存。 千年不诗,百世无名。” 当年安史之乱爆发,北疆边境塔系崩溃,百余族迁徙失序。 词北记群选择留守山中,以“刻骨为语、染石为句”之法传言。 他们不是不表达,而是拒绝塔定义他们的语言是‘表达’。 塔不听,他们便不言。 时间一过千年,几乎被所有记忆抹除。 但沈茉凌记得。 因为第十二页的频源,正来自这片未被文明回望的土地。 — 二|踏入旧语地带:文明断层初现 磁山断岭地带,自盛唐废弃已五百年。 她走进废村时,第一眼看见的,是一面未倒的“骨刻墙”。 墙上无字,却横刻一道道“手纹”,层层叠叠,宛如骨血构筑出的诗行。 每一笔都非笔,而是指节压印,似哭似歌。 随行译者·昊澄低声说: “他们的语,不是为了让别人读, 是为了自己不忘。” 沈茉凌凝视半晌,从背囊中取出“频火石”, 缓缓点燃。 火未燃光,但风已停—— 一种沉重的存在感开始从四方土石中传来。 她轻语: “我知道你们听得见, 今天不是来收服你们的塔, 是来把你们写回来的人。” — 三|第一位“名亡者”现身 当夜第三更,山中响起阵阵“骨石响音”。 她按《旧频图》将频火安置九点,盘坐其中。 忽然,一块山石后出现一道披破布者,满身灰土,不语。 沈茉凌未惊,只将“未名石板”交出,缓缓伏地,行三礼。 那人亦不言,只以手指点火三次,然后在地上刻下一句: “塔不应来, 你若是人,留下火,不带话。” 沈茉凌点头,将“频石、书板、饮水”留于原处,仅携衣物退后九步。 半夜,风中传来一段骨音,低而碎——不是语,是回应。 沈茉凌回望那火堆,第一次在这片失文之地,听见了—— 一族不愿遗忘自己的声音。 — 四|沉默与倾听:她的第一次“非译接触” 次日清晨,她未主动靠近。 她只在旧河滩布下七种器物: 书简(代表过去); 空页(代表未来); 羊骨(代表食); 黑盐(代表交换); 红布(代表承诺); 塔心灯石(代表塔来); 她自己的手掌印(代表“我”)。 当她退后三十步,五名身披灰毯之人缓步而至。 无人言语,却一一上前,用不同的方式触摸每一物。 最后,一人走至空页前,低头,伸指,缓缓划出一行斜线—— 不是字,是第十二页频率的原始波形。 她懂了。 这群人,是第十二页的守护者。 不是他们没名字,而是他们从未被允许拥有名字。 — 五|“归名仪式”开启:沈茉凌的塔外誓词 沈茉凌当夜设“归名灯阵”,并书塔史首次“归名书”: “我今以塔心之名,为此地、此族、此频、此意—— 赐一次‘共在之名’。 非命名,非征服, 是聆听之义。” 她命名其族为:“骨记者”。 同时刻入碑心:“骨记者之章”。 从此,“骨记者”族群,正式成为终语纪元第一个“复名族”。 — 六|塔外之信:“不是我们失语,是你们忘了听” 归途中,一名骨记者少女,手执灰笔,在沈茉凌袖角上写下: “你若回去, 告诉他们:我们不是无声, 是你们一直只听自己说话的声音。” 这句话被沈茉凌直接刻入“塔心主频口录”第一段。 主碑第一次接纳“塔外文句”, 并在其下浮现一句回应: “塔愿静听, 名亡不再。” — 尾声|终语纪,真正开始的那一夜 沈茉凌回塔,衣衫沾血,面颊挂灰, 但她的怀中,是一本手写的“骨语词典”。 塔灯亮起,不因频率, 而因为她带回了一个名字。 碑心浮文: “终语纪·第一回收成功。 名亡者之行,始。” —喜欢深渊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深渊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