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一)原文: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大跛,易偏枯。 心脉满大,痫瘛筋挛;肝脉小急,痫瘛筋挛;肝脉骛,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瘖,不治自已。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 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 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为惊。 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 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瘖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瘖,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 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垒发死;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藏菀热,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二)译文: 肝经、肾经、肺经胀满者,其脉搏必实,当即发为浮肿。肺脉壅滞,则喘息而两胁胀满;肝脉壅滞,则两胁胀满,睡卧时惊惕不安,小便不利;肾脉壅滞,则胁下至少腹部胀满,两侧胫部粗细大小不同,患侧髀?肿大,活动受限,日久且易发生偏枯病。 心脉满大,是心经热盛,耗劫肝阴,心神被伤,筋脉失养,故发生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症;肝脉小急,是肝血虚而寒滞肝脉,血不养心,筋脉不利,也能出现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肝脉的搏动急疾而乱,是由于受了惊吓,如果按不到脉搏或突然出现失音的,这是因惊吓一时气逆而致脉气不通不需治疗,待其气通即可恢复。 肾、肝、心三脉细小而急疾,指下浮取鼓击不明显,是气血积聚在腹中,皆当发为瘕病。 肾脉和肝脉均见沉脉,为石水病;均见浮脉,为风水病;均见虚脉,为死症;均见小而兼弦之脉,将要发生惊病。 肾脉沉大急疾,肝脉沉大急疾,均为疝病;心脉搏动急疾流利,为心疝;肺脉沉而搏击于指下,为肺疝。 太阳之脉急疾,是受寒血凝为瘕;太阴之脉急疾,是受寒气聚为疝;少阴之脉急疾,是邪乘心肾,发为痫厥;阳明之脉急疾,是木邪乘胃,发为惊骇。 脾脉见沉而又有向外鼓动之象,是痢疾,为里邪出表的脉象,日久必然自愈。肝脉小而缓慢的,为痢疾邪气较轻,容易治愈。肾脉沉小而动,是痢疾,或大便下血,若血热身热,是邪热有余,真阴伤败,为预后不良的死症。心肝二脏所发生的痢疾,亦见下血,如果是两脏同病的,可以治疗,若其脉都出现小沉而涩滞的痢疾,兼有身热的,预后多不良,如连续身热七天以上,多属死症。 胃脉沉而应指涩滞,或者浮而应指甚大,以及心脉细小坚硬急疾的,都属气血隔塞不通,当病偏枯半身不遂。若男子发病在左侧,女子发病在右侧,说话正常,舌体转动灵活,可以治疗,经过三十天可以痊愈;如果男病在右,女病在左,说话发不出声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愈;如果患者年龄不满二十岁,此为禀赋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 脉来搏指有力,病见衄血而身发热,为真阴脱败的死证;若是脉来浮钩如悬的,则是失血的常见之脉。 脉来喘急,突然昏厥,不能言语的,名叫暴厥。脉来如热盛之数,得之暴受惊吓,经过三四天就会自行恢复。 脉来如浮波之合,象热盛时的数脉一样急疾,一呼一吸跳动十次以上,这是经脉之气均已不足的现象,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经过九十天就要死亡;脉来如新燃之火,临势很盛,这是心脏的精气已经虚失,至秋末冬初野草干枯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散落的树叶,浮泛无根,这是肝脏精气虚极,至深秋树木落叶时就要死亡;脉来如访问之客,或来或去,或停止不动,或搏动鼓指,这是肾脏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花开落的时候,火旺水败,就会死亡;脉来如泥丸,坚强短涩,这是胃腑精气不足,在春末夏初榆荚枯落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有横木在指下,长而坚硬,这是胆的精气不足,到秋后谷类成熟的时候,金旺木败,就要死亡;脉来紧急如弦,细小如缕是胞脉的精气不足,若患者反多言语,是真阴亏损而虚阳外现,在下霜时,阳气虚败,就会死亡,若患者静而不言,则可以治疗;脉来如交漆,缠绵不清,左右旁至,为阴阳偏败,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三十日就会死亡;脉来如泉水上涌,浮而有力,鼓动于肌肉中,这是足太阳膀胱的精气不足,症状是呼吸气短,到春天尝到新韭菜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倾颓的腐土,虚大无力,重按则无,这是脾脏精气不足,若面部先见到五色中的黑色,是土败水侮的现象,到春天发生的时候,木旺土衰,就要死亡;如悬雍之上大下小,浮取揣摩则愈觉其大,按之益大,与筋骨相离,这是十二俞的精气不足,十二俞均属太阳膀胱经,故在冬季结冰的时候,阴盛阳绝,就要死亡。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脉来如仰卧的刀口,浮取小而急疾,重按坚大而急疾,这是五脏郁热形成的寒热交并于肾脏,这样的病人只能睡卧,不能坐起,至立春阳盛阴衰时就要死亡;脉来如弹丸,短小而滑,按之无根,这是大肠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草树生叶的时候,火旺金衰,就要死亡;脉来如草木之花,轻浮柔弱,其人易发惊恐,坐卧不宁,内心多疑,所以不论行走或站立时,经常偷听别人的谈话,这是小肠的精气不足,到秋末阴盛阳衰的季节就要死亡。 二、从周易哲学的几个方面对《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的深度解析: (一)阴阳平衡与疾病: 阴阳的概念对应病症表现: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最基本的概念,万事万物都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且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转化。在《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中,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状态也体现了阴阳的变化。例如,文中提到“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这里的“实”可以理解为阳气过盛,而相对的“虚”则为阴气不足。当肝、肾、肺等脏器的阳气过盛,打破了阴阳的平衡,就会出现肿胀等病症,这体现了阴阳失衡导致疾病的发生。 从周易哲学看〈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中阴阳与病症的关系 在周易哲学的宏大宇宙观中,阴阳是奠基性的概念,它如同一条贯穿万事万物的红线,将世界划分成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阴阳的概念不仅是哲学思辨的基石,更是理解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关键钥匙。 《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这部医学经典,深刻地反映了阴阳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中的体现。在这篇着作中,人体被视为一个小宇宙,其内部的生理变化与阴阳的动态平衡息息相关。 当我们深入剖析“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这一表述时,就能更清晰地理解阴阳与病症的对应关系。这里所说的“实”,并非单纯地指物质的充盈或积聚,而是暗示着阳气的过盛。在中医理论中,阳气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当阳气过于旺盛时,就会打破体内原本的平衡状态,导致一系列病理反应的出现。 与之相对应的“虚”,则表示阴气的不足。阴气在人体中具有滋养、宁静等作用,阴气的匮乏会使人体失去内在的涵养和稳定。当肝、肾、肺等脏器的阳气过盛时,它们原本的功能就会受到干扰,进而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和生理机能。这种阴阳失衡的状态,就像是一场内在的风暴,逐渐侵蚀着人体的健康根基。 以肝满为例,肝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藏血。当肝气过盛时,可能会导致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病症。肝气郁结会使气血不畅,出现胸胁胀满、疼痛等症状;肝火上炎则会引起头痛、目赤、口苦等表现。这些病症都是阴阳失衡在肝脏功能上的具体体现。 同样,肾满所代表的肾阳过盛,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肾阳是人体阳气的重要来源之一,它对维持人体的温煦、推动等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当肾阳过盛时,可能会导致肾火旺盛、肾水不足等情况,进而出现口干、口渴、小便短赤等症状。 肺满所反映的肺气过盛,同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肺气具有宣发肃降的功能,当肺气过盛时,可能会导致肺气壅滞、呼吸不畅等问题,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 可以说,在《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中所描述的各种病症表现,都与阴阳的失衡密切相关。阴阳的相互对立和相互转化,就像是一场微妙而又复杂的舞蹈,在人体这个舞台上演绎着生命的韵律与变化。当阴阳失衡时,疾病就会悄然降临,打破人体原本的和谐与宁静。 这种阴阳失衡导致疾病发生的现象,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推测,更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中医师们通过对患者脉象、症状等方面 脉象的阴阳属性与疾病判断:脉象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篇文章中对各种脉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从周易阴阳的角度看,脉象的浮沉、迟数、滑涩等都可以用阴阳来分析。如脉浮为阳、脉沉为阴;脉数为阳、脉迟为阴;脉滑为阳、脉涩为阴等。当脉象出现阴阳的异常变化时,往往预示着疾病的发生。例如“心脉满大,痫瘛筋挛;肝脉小急,痫瘛筋挛”,心脉满大是心经阳气过盛,肝脉小急是肝血不足、阳气相对偏亢,这些脉象的阴阳失调导致了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病症。 (二) 物极必反与病情变化: 疾病的发展过程:周易哲学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来判断阴阳的失衡状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使人体重新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然而,要深入理解阴阳与病症的关系,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研读经典、积累临床经验,以及对人体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阴阳的奥秘,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医学的长河中,周易哲学与《黄帝内经》相互交融,共同构建起了一座巍峨的知识大厦。阴阳的概念在其中熠熠生辉,成为我们理解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明灯。通过对阴阳与病症表现的深度解析,我们更加坚信,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遵循阴阳平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体的健康与和谐。物极必反观念认为,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在《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中,疾病的发展也存在这样的规律。例如,文中提到一些严重的病症,如“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等,描述了脉象的极端变化以及相应的预后不良。这表明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就会导致病情的恶化甚至死亡,体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治疗的适度原则:物极必反的观念也提醒医者在治疗疾病时要把握适度的原则。过度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或新的疾病的产生。例如,在使用药物或采用治疗方法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攻伐或补益,以达到阴阳平衡、恢复健康的目的。 (三)天人合一与疾病的关系: 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周易哲学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在《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中,也体现了这一观点。例如,文中提到不同季节的脉象变化和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如“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这里的“枣华”代表着季节的变化,说明人体的脉象和疾病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人体的适应能力与疾病的预防:天人合一的观念还强调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保持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饮食、起居和作息,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例如,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在夏季要注意防暑,避免暑热伤气等。只有人体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才能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变化与发展的观点: 疾病的动态变化:周易哲学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中对疾病的描述也体现了这一点。文章中详细阐述了各种疾病的不同阶段的症状和脉象变化,说明疾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发展和演变。例如,对于肠澼这种疾病,文中提到“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描述了肠澼在不同阶段的脉象表现和预后,强调了疾病的动态变化。 诊断和治疗的灵活性:基于疾病的变化和发展,医者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也需要具备灵活性。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诊断和治疗方案,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例如,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脉象、症状等变化,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用不同词牌名赞 《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乃医学之瑰宝,其文博大精深,涵盖诸多病症脉象,实乃医家之经典。余不才,愿以词牌名赞之,以表敬意。 (一)《沁园春·大奇论篇》 华夏内经,素问名篇,大奇论章。 叹心肝脾肾,皆有其症; 肿满惊痫,虚实分明。 石水风水,疝瘕惊厥,二阴三阳病异形。 须详辨,察细微之变,方得真经。 脉象如喘如弦, 至而搏或如数惊。 看暴厥癫痫,危症堪虞; 肠澼下血,生死攸关。 悬雍偃刀,丸泥横格, 胃气胆气肾气残。 精心治,保身长全生,德泽人间。 (二)《水调歌头·大奇论篇》 人体有奥秘,黄帝内经详。 心肝肺肾胀满,肿病现端详。 喘息胁满惊惕,小便不利脚下, 偏枯身不康。 脉至如悬钩,常脉乃吉祥。 心疝肺疝,痫厥惊,三阳三阴伤。 石水风水,虚则为死候。 散叶省客丸泥,横格弦缕交漆, 诸般脉象藏。 精心研读之,歧黄术永昌。 (三)《念奴娇·大奇论篇》 内经素问,大奇论篇,奥秘深探。 脏腑经络,气血盈亏,百病根源显。 脉象变化,吉凶立判,生死一线间。 精心研读,医术方能精湛。 病症种种繁杂,须仔细分辨。 肿满喘惊痫,瘕疝厥惊,各有其特点。 肠澼下血,胃气胆气肾气,不足病相连。 悬雍偃刀,丸泥横格之脉,绝症莫等闲。 (四)《菩萨蛮·大奇论篇》 内经素问大奇论,病症脉象详且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肝满肾满肺皆实,即为肿病身。 心脉满大痫瘛挛,肝小急惊现。 肾小急心小急,瘕病结于里。 (五)《卜算子·大奇论篇》 黄帝内经篇,素问大奇论。 病症脉象全,生死一线分。 石水风水病,瘕疝惊厥症。 二阴急为痫,二阳急为惊。 (六)《如梦令·大奇论篇》 内经素问名篇,大奇论中尽显。 病症脉象多,生死攸关一线。 精研,精研,医术方能精湛。 (七)《清平乐·大奇论篇》 心肝肺肾,病症各有因。 石水风水疝瘕惊,二阴三阳细分。 脉象变化万千,生死立判眼前。 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篇经典。 (八)《虞美人·大奇论篇》 内经素问大奇论,病症脉象详。 肝满肾满肺皆实,肿病身。 心脉满大痫瘛挛,肝小急惊现。 肾小急心小急,瘕病里。 (九)《蝶恋花·大奇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篇,大奇论中详分辨。 病症脉象各不同,生死立判在眼前。 精心研读医术精,悬壶济世救苍生。 内经素问大奇论,千古流传耀杏林。 (十)《采桑子·大奇论篇》 内经素问大奇论,病症脉象全。 肝满肾满肺皆实,肿病身。 心脉满大痫瘛挛,肝小急惊现。 肾小急心小急,瘕病里。 三、诠释:喜欢深度解析皇帝内经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深度解析皇帝内经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