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孙坚后,张新回到华阴县衙内的临时住所。 邹氏早已在此等候多时,见张新回来,连忙上前为其脱去外套,又打水伺候他洗漱。 张新洗完之后,一把拉过邹氏,木大木大。 事毕,这几日的郁闷一扫而空,张新搂着邹氏躺在床上,双眼微闭,感受着指尖传来的滑腻感,十分享受。 “君侯。” 邹氏躺在张新怀中,俏脸微红。 “妾有一事,想要问问将军。” “说吧,是何事啊?” 张新闭着眼睛,手上动作不停。 “妾想问问......” 邹氏犹豫道:“将军欲要如何处置伯鸾?” 伯鸾,是张绣的字。 张新闻言睁开眼睛。 坏了,把这货给忘了。 算起来,张绣现在应该在战俘营里,被关了有一个多月了吧? 唉......都怪老典。 张新看向邹氏,笑道:“你欲我如何处置他?” “将军关了伯鸾这么久,都没有杀他,想必也不想坏了他的性命。” 邹氏迟疑道:“既然如此......妾身想请将军放他回长安,与其叔团聚。” 张新闻言目光一凝,手上的动作也停了下来。 “你是如何得知他在长安的?” 张济自从陕县战败后,便从小路逃回了长安。 然而这种事情张新可以探得,邹氏一个女子,又在后宅之中,如何得知? “他派人送了信过来。”邹氏实话实说。 家眷被俘,肯定是送到张新这里,张济的信使只要稍微打听一下,送封信还是不难的。 张新闻言十分不悦,“你求我放了张绣,是对他还旧情未了么?” “将军你误会了。” 邹氏闻言连忙爬了起来,也不顾自己身无片缕,快步走到柜子前打开一个抽屉,取出一封信递给张新,随后跪在床边。 “将军请看。” 张新接过信。 张济在信中的言辞极为讨好,说知道邹氏美貌,张新看到她后一定不会放过,请她帮忙吹吹枕头风,让张新放了张绣云云。 “张济曾于我家有恩,父母便令我嫁于他,以报其恩。” 邹氏解释道:“妾身对他实无感情,还望将军仁义,放了伯鸾,也好让妾身还了这段恩情......” “我若是不放呢?”张新看着她问道。 张绣曾两次击败曹操,虽然都是贾诩出的主意,但他能把计划给执行好,也算得上是一名将才。 现在和历史上的情况不同。 张绣投曹操,那是属于带资入组。 老曹不仅把投资人视为母亲的婶婶睡了,还想杀他,也不怪人家张绣造反。 但如今张绣是战败被俘,生死存亡皆在张新一念之间。 张新对张绣以及张济的那些家眷,有绝对的处置权。 以历史上张绣的老实程度来看,张新收服他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你邹氏一句话就想让我把人放了? 凭什么? “张济无子,视伯鸾为子,伯鸾父早亡,亦视张济如父。” 邹氏轻咬嘴唇,“将军令其骨肉分离,纵使能得其人,怕是也无法得其心,不如将人放了,既成全其家人团聚,亦扬将军仁义之名。” “妾身言尽于此,也算还了张济恩情,放与不放,全凭将军做主。” 邹氏说完,盈盈一拜。 张新闻言心中思索。 邹氏所言,倒有几分道理。 现在张济还活着,张绣未必会心甘情愿的跟着自己背井离乡,千里迢迢的去青州。 孝之一字,放在历朝历代,那都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万一张绣对此心怀不满,过去搞点事情,让他如何处置? 思来想去,张新穿上衣服,走了出去。 这种事情,还是当面问问本人吧。 张新来到县衙,令人把张绣带了过来。 张绣一脸懵逼。 这大半夜的,你把我叫过来作甚? 张新将事情说了一下,随后对张绣问道:“伯鸾,你是愿随我去青州,还是想回长安?” 张绣毫不犹豫的下拜道:“绣愿回长安与叔父团聚,还望君侯成全!” 张新点点头。 人心不附,他就算强行把人带回去也没什么意思。 “既然如此......” 张新沉吟道:“明日我会给你一匹快马,你自回去便是。” “多谢君侯!”张绣大喜。 “只是有一点,你需谨记。” 张新面色一肃,“此次我虽无奈退军,但必会再来。” “董卓残忍暴虐,你回去以后,只管孝顺叔父,莫要再助纣为虐。” “若你再对百姓犯下罪行,他日为我所擒,我可就饶不得你命了!” “君侯教诲,绣谨记于心。”张绣一脸郑重的应下。 “你去吧。”张新挥挥手。 “诺。” 张绣起身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等等。”张新叫住。 张绣连忙回头,一脸乖巧。 “你回去告诉张济,邹氏于你张氏恩情两清,从此再无瓜葛。”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新一边说着,一边仔细观察着张绣的神色。 “理应如此。” 张绣神色如常的点了点头,眼中不见丝毫愤恨。 “看来张绣确实是个老实人,既然如此,下次再见面之时,便是我收服他之日了......” 处理完张绣的事,张新回到房中。 邹氏穿着贴身小衣坐在床边,见张新回来,连忙起身相迎。 “将军......” “放了。” 张新一屁股坐在榻上,“你满意了吧?” “将军仁义。” 邹氏走上前来,主动依偎进张新怀中。 “就这?” 张新看着她。 邹氏俏脸一红,跪到床边,小嘴微微张开。 这一夜,房中不闻‘惭愧’之声,而隐有‘孰强’之问...... 次日,张新传令众将,让他们依次退兵。 十余万大军分作两路,一路向东,走崤函古道,一路向北,从蒲板津渡河,退往河东。 “君侯。” 杨彪走上前来,叹了口气。 “杨家已经准备好了。” 杨彪襄助张新取了华阴,董卓定然深恨之。 如今张新退兵,他们若是不跟着走,怕是难逃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华阴杨氏,全族两千余人背井离乡,皆拜袁绍所赐。 此时杨彪心中对袁绍的恨意达到了顶点。 “依计行事吧。” 张新回头看着杨彪,拱手一礼,“劳累司空举族迁徙,新之过也。” 杨彪回了一礼,“君侯已尽力,老夫如何能够责怪?倒是这一路上,还要劳烦君侯护送了。” “此新分内之事也。” 二人客套了一会,杨彪便去指挥族人,跟着张新大军撤退。 两千多百姓还是很显眼的,很快就引起了城内其他家族的注意。 杨氏,就是华阴的风向标。 就连四世三公的杨氏都畏惧董卓报复,他们这些一起参与的小族,就更加承担不起了。 各个家族纷纷派人来找张新。 “君侯,你也带我们走吧......”喜欢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