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来了?” 张新惊喜道:“他在哪?” “就在帐外。”左豹笑道。 “快让他进来,哦不......” 张新站起身来,“我亲自去接。” 前年在出兵讨董之前,张新曾给麾下的将领们都放了一次假。 杨毅的老家在陇西。 中平四年凉州之战时,他本可以回去看看的。 然而耿鄙和董卓太坑,导致张新不得不疲于奔命,根本没办法给他放假。 他也只能学那大禹,过家门而不入了。 张新考虑到凉州路远,杨毅跟了他五年,连一次家都没有回过。 再加上他军中的将才越来越多,有没有杨毅已经不太重要,便大手一挥,给杨毅放了足足一年的长假。 说句实话,他都快把杨毅给忘了。 张新快步走到营门口,看见那道熟悉的身影,哈哈大笑。 “杨毅,杨毅,你可算是回来了!” 张新上前抓住他的手,有些责怪的问道:“这段时间,我可是时常思念起你,你怎么现在才回来?” 算算时间,杨毅的假期只到去年十月,早该回来了才对。 说完,张新看了看左右。 “怎么就你一个人?其他人呢?” 当时和杨毅一起回去的,还有当初一同被俘虏的十几名西凉兵。 “君侯恕罪。” 杨毅听闻张新经常想他,一脸感激的开口道:“末将自回乡之后,亦常思君侯。” “去年年初君侯讨董,末将本想与麾下一同回来,只是有事耽搁了。” “何事?”张新连忙问道。 “君侯。” 杨毅看了看左右,“能否入帐再说?” “好。” 张新点点头,抓住他的手,与他把臂而行。 典韦跟在身后,心中暗暗戒备。 只要杨毅稍有不对,他就会立马出手,将其格杀。 一个消失了一年多的人,突然出现在这里,他不可能没有警惕。 行至帐中,杨毅突然下拜,口称有罪。 “你这是为何?”张新疑惑的问道。 杨毅巴拉巴拉...... 他自回乡以后,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家人,在家过了个团圆年。 去年三月,诸侯会盟,共讨董卓的消息传到了陇西。 杨毅听闻张新在联军之中,也不继续休假了,将那些一同回来的旧部都召集起来,打算去山东投张新。 结果,众人行至长安附近,恰好碰上了刘协迁都之事。 迁都大事何其繁琐? 正常来说,想要迁都,少则准备数年,多则十余年。 董卓临时起意,仓促迁都,自然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弄好。 因此,人手不足的董旻便在长安附近抓起了壮丁。 杨毅等人久在军中,身上那股杀气就和普通百姓不一样。 他们又都有马,虽然回家休假没穿铠甲,但武器还是带着的。 十几个骑马跨刀,充满精悍之气的壮汉,很快就引起了董旻的注意,将他们拦下盘问。 杨毅自然不敢说自己是张新麾下之人,也不敢说自己在李傕麾下待过,只能临时编了个身份,说他们这些人曾是陇西郡兵,自从耿鄙大败之后,便不再从军了。 如今来长安,是听闻董相国有难,特来投军。 没办法。 古代可不像后世,有那么多的职业。 情急之下,杨毅也编不出什么合适的身份,只能这么说了。 毕竟他们这十几个精壮汉子,看起来实在是不像百姓,也不像商人。 董旻身边的那些人皆是甲士,全都一脸不善的盯着他们。 只要回答稍有不对,恐怕即刻就是刀剑加身。 他们人少,又没着甲,肯定是打不过的。 董旻闻言倒是没有起疑,反而十分高兴。 董卓在西凉一带素有威望,杨毅他们又都是陇西口音,完全对得上。 别看董卓在士大夫中的名声不好,但对于普通士卒而言,他却是个豪气干云的好将军。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西凉兵愿意跟着他干。 “也就是说,你现在是董旻麾下的屯将了?”张新看着杨毅问道。 杨毅投军之后,董旻念在他是沙场老卒,又带着人来投的份上,给他加了一个屯将,统领百人。 “末将实乃不得已而为之,还望君侯恕罪。” 杨毅叩首请罪,随后从怀中掏出一块布匹捧在手中,双手高高举过头顶。 “君侯,且看此图。” “此乃何物?” 张新见他双手高举,放下心中疑虑,上前接过此图。 典韦浑身肌肉紧绷,随时做好出手准备。 杨毅并没有其他动作,待张新接过图后,便将双手撑在地上,说道:“此乃末将亲自探查的,董贼在长安城内的布防图。” “你说什么!董卓的布防图?” 张新瞪大眼睛,连忙将图打开。 图上不仅有着长安城的结构,还记载着董卓在什么地方布置了兵力。 虽然兵力的数量不是很详细,基本上用的都是大概、也许、不详这类的词。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这才对嘛。 杨毅在董旻麾下,只是区区一个百人将,若是能将董兵的数量都探查清楚,那才有鬼了。 “好......好!” 张新眼睛一亮,“有此图在,取长安是易如反掌啊!哈哈哈哈......” “杨毅。” 张新收好布防图,上前将他扶起,问道:“你是如何探得此图的?” “末将知道,君侯一定能打进来。” 杨毅笑道:“故自投董之后,末将便借着巡逻之机,结识了不少其他地方的守军。” “待到休沐之时,末将再以看望朋友的名义去到他们那里,如此年余,方得此图。” “忍辱负重,方能成就大事。” 张新赞许道:“若我军能够攻取长安,你当为首功!” “末将不敢居功。” 杨毅连忙道:“只要君侯不计较末将投董之事就好。” “当时你只是迫不得已罢了,我又岂会怪罪?” 张新哈哈一笑,“你身在董营心在张,日后传扬出去,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杨毅闻言,脸上露出一个笑容。 “多谢君侯!” “哦,对了。” 张新又问道:“其他人呢?” “他们皆在城中,只要大军一到,便可襄助君侯取城!” ...... 张新召集麾下众人,将杨毅之谋告诉他们。 “君侯,未可轻信啊。” 孙乾瞥了杨毅一眼,“此人既然投董,焉知这不是董卓的诱兵之计?” “杨毅随我日久,必不负我。” 张新摆摆手,“公佑多虑了。” 杨毅见张新毫不犹豫的选择相信他,一脸感动。 这点自信,张新还是有的。 杨毅先前在李傕麾下时,只是一个队率而已。 队率,五十人将。 自从跟了他以后,杨毅先做司马,再做校尉,短短数年之间,便成了比二千石的银印高官,麾下管着数十个队率。 此次无奈投董,董旻也只是给了他一个屯将而已。 如今董卓日薄西山,张新兵势正盛。 只要是个正常人,就不可能不在张新这里做校尉,而跑到董卓麾下去做一个二百石的屯将。 杨毅献图之后并未找借口离开,而是留在营中,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除了死士,没人会拿自己的性命来用计。 杨毅会是董卓的死士么? 若是的话,他就不会跟随张新这么多年了。 帐中众人分成两派。 一派以孙乾、陈琳等文士为首,认为不可轻信。 一派以左豹等与杨毅相处许久的武将为首,认为没有问题。 双方争执不下。 张新看向荀攸。 “军师,你怎么看?” “攸以为,可信。”荀攸开口道。 想要知道一个人的话可不可信很简单,只要看他在其中有没有利益就行了。 如果杨毅说的是假话,他能得到什么? 以张新的谨慎,必不可能亲自入城。 即使中计,最多也就损失一员将领而已,改变不了大势。 这点功劳,董卓会拿什么封赏他? 最多也就一个中郎将吧? 中郎将的地位虽比杂号校尉高,但二者的秩俸是一样的,都是比二千石。 相反,若是杨毅襄助张新取下长安,做那迎回天子的首功,一个亭侯是跑不了的。 亭侯虽小,却也是金印紫绶的列侯,位比三公,可以建国,能被人尊一句君侯了。 死后,亦能惠及子孙。 助董卓守一座必陷之城,只能得一个与现在地位差不多的中郎将。 助张新迎回天子,封侯拜将,封妻荫子就在眼前。 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孙乾等人见主公和军师都选择相信,便不再谏言。 张新让典韦将城防图挂了起来。 “来,杨毅,你给我等说说......” 次日,大军开拔,直扑长安。 孙坚找到张新,再次请求担任先锋。 皇甫嵩他打不过,但打个董卓还是没有问题的。 张新准了。 董卓在长安城内的布置,是东边的守军多,南北守军次之,西边最少。 联军自东向西而来,正常来说,打的就是东城。 而杨毅麾下的那些人,都在南城之中。 未免被人怀疑,他在出城前就装作生了重病,请了长假。 此时那些人正由他的一名心腹统领。 孙坚的作战风格勇猛,最喜强攻。 让他来做攻城先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董卓察觉出端倪来。 孙坚得了张新应允,大喜过望,回到自己军中,将麾下全部召集过来。 “自诸侯会盟,共讨国贼始,距今已一年有余。” 孙坚看着诸将,大声说道:“此一年间,君侯战孟津,复洛阳,攻华阴,陷郑县,劳苦功高。” “我等皆赖君侯神威,才能于今日兵临长安城下!” “然此一路行来,我军却未立下半点功劳,着实令人汗颜......” 孙坚拔出腰间古锭刀,激昂道:“今日一战,誓取长安,如此方能不负国家,不负陛下,不负君侯!”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今日一战,誓取长安!今日一战,誓取长安!”孙坚麾下众将纷纷高声喊道。 士卒受他们感染,也跟着喊了起来。 他们的心中都憋着一口气。 尤其是那些来自南方的江东兵和长沙兵。 从长沙到雒阳,再到长安,他们打的唯一一场胜仗,就是收复陕县。 然而就算是这点微功,也是在张新的辅助下才拿到手的。 这就显得他们...... 像个挂件。 大家都是一个肩膀扛两个脑袋,谁比谁差了? 今日一战,他们就要证明,长沙兵、豫州兵,并不比青州兵和徐州兵差! “出击!” 孙坚鼓舞完士气,下令攻城。 凡守城,必守野。 在正常的情况下,董卓应该分一军出城安营,与城池互为掎角之势才对。 但不知是长安城池太大,还是董卓担心分兵之后控制不住城中局势,他并未在城外布置兵马,而是集中兵力,做出一副死守的模样。 这让孙坚可以安心攻城,也让张新可以不必再领一军,为他防备侧翼。 “杀!” 城墙上杀声震天。 刘协在寝宫中听闻喊杀声起,快步走出大殿,目中含泪,面朝东方,翘首以盼。 “姑父......” 那个男人,他终于来了! 百官公卿心里欢呼雀跃,连忙派出家奴门客前往各家联络。 这些家奴门客的动作,都被牛辅派来盯梢的人看在眼里。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董卓耳中。 “让他们联络。” 董卓冷笑一声,“告诉牛辅,将这些人的名字都记下来,待张子清退兵之后,老子会挨个上门,和他们聊聊。” “诺。” 董卓走到院中,抬头望天。 “联络好啊,联络好......若是尔等不联络,我还不知道要杀谁呢......” 长安城坚,非一日可下。 孙坚军战至黄昏,鸣金收兵。 董卓亲自来到东城之上,慰问伤员,鼓舞士气。 半夜三更,张新领着三千兵马,人衔枚,马裹蹄,不打火把,悄悄地润到了长安南边。 “君侯,就停在这里吧。” 杨毅借着月光,仔细辨认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说道:“不能再往前了,再往前就是太学和九庙了。” 张新点点头,“那便依计行事吧。” 典韦一挥手,几名士卒悄悄摸了过去,按照杨毅所教,来到一个位置,点起三支火把,按照一个特定的轨迹不断挥舞。 随后便是耐心等待。喜欢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