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围观的众人渐渐散去,原本喧闹的县衙大堂也逐渐恢复了平静。 沮授正准备转身回到后堂去处理其他事务,就在他刚迈出几步之时,一个身影忽然出现在大堂门口。 原来是高进,他手持一张精致的名帖,走到一旁的衙役身前,将其轻轻递了过去。 那衙役先是微微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急忙伸手接过名帖。 他匆匆扫了一眼,心中不禁一紧。 于是丝毫不敢怠慢,赶忙小步快跑至沮授面前,双手恭敬地呈上名帖。 沮授本来已经转过身去,听到身后衙役急促的脚步声,下意识地停下脚步,回头看去。 当他看到衙役手中的名帖时,眼神微凝,伸出手接了过来。 仔细端详片刻之后,他缓缓抬起头来,朝着堂下望去。 与此同时,站在堂下的刘昆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同样将目光投向了上方的沮授。 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交汇,瞬间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短暂的对视过后,沮授率先打破沉默,冲着刘昆微微地点了点头,表示打过招呼。 随后,他低下头,轻声对身旁的衙役吩咐了几句什么。 那衙役连连点头应是,然后迅速退到一旁。 安排好一切之后,沮授再次抬眼看向刘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神色。 接着便缓缓站起身来,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堂后的方向走去,身影渐渐消失在了门扉之后。 那名衙役赶紧小步跑过来,对刘昆拱手道:“刘公子,县令老爷有请后堂叙话,请随小的来。” 刘昆点了点头,让高进等人在这里等候,他就跟着这衙役进了后堂。 广年县衙,后堂。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 室内陈设简朴,却透着一股淡雅的书香气息。 几卷竹简随意地摊在案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沮授此时已经换上了一袭灰蓝色儒生长袍,衣袂翩翩。 他身材修长,面容俊朗,眉宇间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目光深邃而睿智,仿佛能洞悉一切。 举手投足间,尽显文人气质。 这是刘昆一进门,所看到的沮授。 沮授见到一位身着一袭淡青色长袍的少年,缓步而入,步履沉稳。 他的面容清秀,眼眸中透着深邃的智慧。 沮授见了,心中不禁暗自赞叹:好一个翩翩少年郎,果然气度不凡。 刘昆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温和的微笑,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风范。 沮授不敢怠慢,他从拜帖上就得知了这位不凡少年的来历,连忙起身相迎。 但见刘昆轻轻拱手向沮授行了一礼,声音清朗地说道:“陈留刘昆,见过沮先生。” 沮授微微一笑,同样施礼道:“授,见过刘公子!” 两人分宾主落下,早有侍立一旁的仆人端上了香茗。 刘昆笑道:“久仰沮先生大名,未曾得见尊颜。今日沮先生断案之巧妙,真令昆大开眼界啊!” 沮授抚须笑道:“刘公子谬赞了,些许急智,上不得台面。” 说实话,如果让刘昆来断此案,不见得会比沮授更高明。 管中窥豹,足以说明沮授才智过人。 两人最初只是围绕着那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案子展开交谈,但随着话题的逐渐深入和拓展,他们之间的交流愈发广泛起来。 不知不觉间,话题已经从天南地北的奇闻异事,到高深莫测的儒学经典延伸至世间万象、人生百态。 沮授起初还能镇定自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内心深处的惊讶之情愈发难以抑制。 这位刘公子所展现出的渊博学识实在令他刮目相看,其涉猎范围之广简直超乎想象。 无论是对天地自然规律的洞察,还是对儒家思想精髓的领悟。 无论是对各地风土人情的了解,还是对历史兴衰变迁的见解,都让沮授深有感触。 尽管在某些经史典籍的研究上,刘公子或许稍显逊色。 但每当他发表观点时,总是以独特的视角和新奇的立意让人眼前一亮。 那些话语虽然初听之下有些离经叛道,但细细品味之后,却又不得不承认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 沮授不禁暗自思忖:自己向来以博学多才自居,平日里与人论道也鲜少遇到敌手。 可今日与这刘公子一番畅谈下来,才发觉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此人不仅学识过人,思维更是敏捷活跃,实乃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可沮授又怎会知道,刘昆在穿越之前,从事的正是这种舞文弄墨的工作。 要知道,历经了后世那个信息大爆炸时代洗礼的人,什么样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言论没有见识过? 就这样,这二人越谈越是投机,彼此之间颇有一番相见恨晚之感。 到得后来,他们甚至开始以兄弟相称了。 而就在此时,当听到刘昆不过才年仅十六之时,沮授不禁大吃了一惊。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心中暗自思忖着:“真真是难以想象啊!在这世上,居然还有如此惊世骇俗的人才存在?” 紧接着,两人的话题不知怎么地就转到了当今大汉王朝北方局势上头来了。 虽说也不知道究竟是出于何种缘故,这并州暂时还未出现胡人挥师南下大肆劫掠百姓之事。 但那幽州和凉州可就没这么幸运喽!只见一大批如鲜卑、乌桓以及羌人等外族部落,犹如潮水一般纷纷越过边境线。 肆意地烧杀抢掠,简直是坏事做尽,无所不为。 凉州和幽州两地位于边疆地带的汉族民众遭此浩劫,以至于当地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苦不堪言。 即便是像沮授这样足智多谋之士,绞尽脑汁也未能参透这并州在今年得以幸免胡人大举入侵劫掠的真正缘由所在。 然而,对于这一切,刘昆心中跟明镜儿似的. 如果不是他们种花部落突然崛起,并横亘在并州北方前线充当了坚实的屏障。 恐怕并州早就陷入烽火连天、饿殍满地的惨状之中了。 想到此处,刘昆不禁长叹一声:“公与兄,如今我大汉的边关之地,那些胡人频繁地入侵骚扰。而且这些家伙生性残暴,所到之处尽是烧杀抢掠,简直就像一群毫无人性的野兽一般!小弟在雁门驻守期间,日夜不敢懈怠。勤操士卒,修缮兵器铠甲,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就连睡觉都不卸甲,头枕着兵刃,这才守住了边疆防线。” 听到刘昆这番话,对面之人面露惊讶之色。 问道:“哦?刘贤弟不是出身陈留刘家吗?” 刘昆微微一笑,回应道:“承蒙当今陛下厚爱,小弟于今年年初有幸得授雁门郡太守一职。” 沮授顿时惊愕万分,他慌忙从座位上起身站立,就要向刘昆躬身施礼。 毕竟,一郡太守乃是二千石的高官,更何况还是镇守边疆要地的太守,手中握有重兵。 相比之下,自己不过只是一个区区六百石俸禄的小小县令罢了。 两者之间地位悬殊之大,怎能不让沮授感到震惊呢?喜欢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