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49章 突闻噩耗,惨淡现实
要说孙策为何会如此急切,原因无他——他终于意识到了秦瑱的战略思想!
简单来说,他们当前的兵马布置实际上是没问题的。
分兵把守各处要道,防止刘备杀入了江东平原。
这可以凭借地形优势,和刘备进行战略相持。
这个战略是当前他们能采取最稳妥的战略,没有之一!
可这个办法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点,他们的总体军力不及刘备。
秦瑱的战略,显然就是抓住这一点,调集一切可以动用的兵马,来对他们单点发起全力进攻。
在他们没办法触及刘备战线的情况下,这种战略极为有效。
意味着他们必须集结大部分军力,才能挡住刘备的兵马。
这也就是他感觉最异样的地方,明明刘备没有分兵,那攻势为什么会如此疲软!
要知道,刘备军有三万多兵马陈兵于繁昌,冬日即将到来。
刘备既然调集兵马想要突破单点,就必须发起猛烈进攻。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还与他相持了半月有余。
这显然不是在爱惜士卒,而是在等待时机。
等的是什么呢?太史慈都从豫章赶到了春谷,那还有什么需要刘备来等?
唯一的可能,就是先行南下陵阳的赵云等人。
半个月的时间,已经完全足够赵云等人翻山越岭绕到他们的后方了!
他们兵马本来就是劣势,刘备又足有三万大军。
再加上一支潜伏在阴影中的兵马,那繁昌大寨基本不可能守住。
所以在想清楚这一切之后,孙策彻底慌了。
春谷即便再重要,哪里比得上他的繁昌大寨重要?
一旦繁昌有失,不仅兵马折损,便连黄盖、韩当等人都会有危险!
于是在他的命令之下,五千大军连帐篷都没拆,直接集合迎着寒雨便朝繁昌方向狂奔而来。
但终究他麾下士兵行了半天,眼下已是后半夜,哪里还能行进多少。
如此行进了两个时辰,仅仅行出十余里路。
看着雨势停下,太阳升起,孙策内心却是寒霜遍布,不住的催促兵马进军。
弘咨见此,虽不知孙策在思虑何事,但见士卒抱怨之声不绝,便上前道:
“主公,我等昨日傍晚出兵,行至今日一早。”
“士卒皆已疲惫,如此行军有害无益!”
“便是军情紧急,也不差这一时半刻。”
“趁着雨势将歇,不妨休息片刻,待得士卒吃过晨飨,再行进军如何?”
可他一上前,却见孙策已是双目布满血丝,一脸疲惫之态,不由询问其缘故。
而孙策一听,便摇了摇头,沉声言道:
“实非是吾苛刻,乃博询昨日之言使吾惊醒!”
“敌军陵阳所部恐怕已经绕至我军后方。”
“昨夜我等又不在营内,大寨恐被刘备所袭!”
“我等若不尽快返回,我心忧大寨再难守矣!”
弘咨听着此言,一时亦是纠结不已,可看着身后士卒疲惫的模样,便道:
“事情虽急,不差一时,既是主公心忧,不妨派兵前去令韩义公等人坚守。”
“彼等若能坚守,便不须我等半日之劳。”
“若实在大事不济,我等便是前去,又能如何?”
孙策闻其言语,虽觉事情紧急,却也知弘咨之言有理,只得下令兵马停下休整,埋锅造饭。
随着一缕缕炊烟升起,一时饭香四溢,喝着一口粟粥,孙策的精神也回复了不少。
而就在这时,却见远处正行来两个身影。
借着晨起阳光,能看出二人衣装狼狈,像是两个年轻人。
看着二人如此,孙策遥遥一指二人道:
“且上前去询问,看看到底是兵是民,问清来路!”
他一声令下,便有一骑冲出,朝着二人行了过去。
可那骑士刚至,便听一声高呼道:
“前方可是伯符贤弟,愚兄孙国仪在此!”
他话一喊出,孙策便蹭的一声站了起来。
同一时间,扑通一声,那背负孙辅之人便倒在了路面之上。
孙策见状,急忙翻身上马,一路上前查看。
便见孙辅满脸泥污混着血迹,头发蓬乱,显然经历过一场大战。
孙策只觉呼吸一堵,一把抓住了孙辅道:
“兄长何以至此,又是为何这般模样?”
而孙辅看着孙策,泪水就簌簌往下流淌:
“我军昨日遭到刘备军突袭,大寨已被敌军所取!”
“为兄无能,未曾与伯符守住营寨,险些被敌军追住,亏得子明一路相救,方得至此!”
说着,他便将昨日的状况讲述了一遍。
原来在昨日兵败之后,听到黄盖的死讯,他们麾下士卒便直接溃散。
为了抓捕逃兵,张飞等人沿路上山围捕。
是时整座山上兵荒马乱,人声交杂,吕蒙背着他一路上山,沿路奔逃。
直到一处草丛之中,吕蒙便将他放下,以枯叶躲避。
好在有黄盖誓死拼杀,给了张飞等人一种主将已死的假象,故而在搜寻一阵之后,便即带着兵马撤退,让两人得以逃过被擒获的命运。
后来逃出升天之后,孙辅本欲前往较近的春谷,但吕蒙坚决不让。
言说春谷很可能已经陷入敌手,他们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孙策兵马。
然后就一路背着孙辅连行半夜,沿路寻来,出现了方才的一幕。
说到此处,孙辅看着吕蒙,几度哽咽道:
“若非子明,此番为兄恐怕也要陷于敌军之手矣!”
孙策听着吕蒙背着孙辅沿路行来就为通风报信,一时心中感动。
见其倒在地上昏迷不醒,便即双目含泪道:“策何德何能,能得子明这等忠义之士相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