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外出为吴郡劳作积累积分换取技术,老弱妇孺还能干些采集工作与吴郡以物换物获得粮食。
“那汉人既然提出后续想要部落青壮劳作积累积分的条件,那么说明汉人此番应当不是想对我们斩尽杀绝,要求我们充当劳力两月一十三天,应该也不是想对我们下手。” “汉人多狡诈,但亦重诺重信,我觉得或许可信。”
“只是不知道以物换物具体是如何换,多少东西能换一担粮食,那所谓的积分换取技术,又需要多少积分才能换到,这还都是未知的。”
“可我们其实没得选,要么跟汉人在这里鱼死网破,最后未必能有十分之一的人能逃回部落,损失了那么多的青壮,部落同样也是死路一条。要么则是相信那汉人所言,这或许会成为一条新出路。”
“有道理,那刘玄德既以仁德为本,且看似他们也同样需要我们山越,必然不会对我们太过分才是。”
面对着整个吴会之地几乎决定命运的转折,诸多部落首领几乎是彻夜讨论,焦虑、不安且期待充斥着在每个部落首领的内心。
而远在吴县之中的李基,则是在计算着以物换物以及以积分换取技术学识的具体规则。
从这三万余山越被困在富春山之后,主动权就已经不在他们的手中,决定着他们命运的由始自终都是刘备以及李基的想法。
一念生,一念死。
不过山越人是幸运的,因为李基是善良的,给予了他们一条打工人的出路。
一个个的在深山老林里窝着简直就是浪费人生,不如加入务工浪潮来为我大汉添砖加瓦,岂不美哉?
至于那两月一十三天的劳力惩罚,实则更是推行山越“务工”的重要一环。
人对于未知事物,无疑都是充满了疑虑与担忧的。
尤其是汉人与山越双方的矛盾延绵不知多少年,会因此疑虑重重是必然,假如一味地仅凭自愿原则,那绝对是想当然了。
唯有通过这种方式,强制让那些山越青壮在吴郡之中适应两个余月,自然就不会再为后续的“务工”而疑虑担忧了。
李基保证会计算出既能将山越的价值榨得干干净净,又能让他们觉得一切都似乎比过去多了很多盼头,且必然会让山越自此牢牢地绑上吴郡的战车而无法离开的具体规则。
相反,李基觉得其中最大的隐晦反倒是怎么推进山越与汉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虽说山越对于整个大汉而言仅是芥藓之疾,但是对于当地不少百姓而言,不少可算得上是世仇了。
且汉人所杀的山越,也断然不在少数。
不过被后世各种学识污染的李基,很快就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法。
相对于野猪皮通过“文字狱”以及大肆屠杀来粉饰江山的做法,李基更清楚什么叫做意识形态以及文化入侵。
大可通过各种艺术作品入手,通过爱情、友情、梦想等等美好名词修饰,将汉人与山越之间的矛盾转移到类似于贪官污吏这种群体的身上。
只要这种艺术作品足够脍炙人口且深入人心,那么意识观念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改变了。
“或许,可以在无墙之城弄些说书人、小调、戏曲之类的,士子们的接受能力更高,只要在士子的群体之中掀起潮流,很自然就会流向更下面的底层百姓。”
“待仁德书院的第一批学子可以开始使用之后,再让这些学子们以着技术指导的名义到每个部落之中进行思想建设……”
很快,李基便将自己的思路进行了初步的完善,为山越制定了一系列的体系,且不忘以“计谋模拟器”进行推演,以确认其中是否存在没有注意到的纰漏。
而倘若仅仅只是为了山越那三万余青壮,李基自然还不必要如此大费周章。
实际上,这便是一个雏形,山越也仅是初步的实验品。
这一次仅仅只是吴会一地的山越罢了,整个扬州范围内的山越总数实则高达数十万之多,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今后刘备完全统领扬州后,为了后方的稳固统治,山越也定然是需要妥善解决的隐患。
且一味对待山越强硬的话,很可能便会沦为原轨迹之中孙十万为了剿灭山越耗费了足足数十年那般的下常
因此,那三万余山越青壮在李基看来,更像是一个重要的引子。
有了吴会之地的山越榜样在前,只要吴会之地的山越肉眼可见的生活好了起来,完全不用吴郡邀请,恐怕扬州其他区域的山越就主动地加入到“务工”浪潮之中。
这是人性,也会是必然的趋势,更是经过了历史验证的结论。(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