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虽然看不见帘子后面太后的脸色,但下面的人都能感觉到一股冷飕飕的气氛。 过了老半天,太后才慢悠悠地开口: “镇国公权力太大了,韩义又不是皇室的人,怕是不能让大伙信服。” 这时又有人站出来反驳: “也不一定吧,韩义对老百姓有恩,救过他们的命。 人家知恩图报,怎么会不服他呢?” 紧接着又有大臣说: “得赏罚分明,寒门也能出贵子,不能一概而论。” 这时刘基站了出来,他是三朝的老臣了,说道: “太后,皇上还小,我们得担起责任来。 拿下江陵、江夏这些地方,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太后看到他,有点惊讶,说: “刘基,你不是退休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刘基往前走了几步,才说: “退休以后是韩郡守来找我,让我为大汉再出把力。” 太后笑了,说: “韩义身边还真是人才济济,连你这样的老臣都愿意为他效力。” 刘基又说: “韩郡守才华横溢,能力强,心里装着国家的安危,实在让人佩服。 也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前途肯定不可限量。” 朝堂上,有不少是刘基以前的学生。 有一个站出来,微微点头说道: “我是这么想的,还请太后您好好考虑一下,再做决定。” 太后本来就是个女人家,突然遇到这种事,心里难免有点慌。 她顺着话头问道: “我以前总夸你,现在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你觉得韩义适合当什么官?” 刘基没直接回答,反而说:“我现在是韩义的助手,要是我推荐他,怕是有点不合适。” 接着他又说:“不过我觉得他当御史大夫不太合适,太后您可得好好想想。” 刘基说完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太后也没办法,转头问其他大臣: “既然大家都反对,那你们觉得韩义适合干什么职位?” 大臣们一听,都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就凭刘基这几句话,就得重新讨论? 之前就有不少人看重韩义,所以刘基的话还是有点分量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朝堂上的声音慢慢停了下来。 这时,侍郎刘瑜站起身来,小心翼翼地说:“我心里有个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说。” 太后一听,连忙催促道:“快说,有好建议咱们汉朝才能昌盛稳定。” 刘瑜清了清喉咙,开口说道:“镇国公这个位子一直没人坐,我觉得韩义最合适。 他威望高,这位置除了他没人能担。” 大臣们又开始交头接耳,毕竟镇国公可不是一般的官,权力大得很,还能参与国家大事和军队的管理。 这时候,尚书魏郎也站出来帮忙说话:“韩义的军队厉害,在军队里威信高。 如果让他当镇国公,再驻扎在兖州泰山那边,对解决现在的问题肯定有帮助。” 其他官员也都点头同意。 韩义和刘基却还是没吭声。 王允站在人群里,心里对韩义越来越有好感。 他原本以为韩义只是来拿好处的,没想到这年轻人挺有城府。 大臣们都挺积极,太后也没办法。 争了半天,也没争出个结果。 这时候,太尉扬彪站出来说: “镇国公向来都是老资格的大臣当的,韩义年纪轻轻,根本不够格。” 扬彪一直是太后的心腹,说话底气很足。 刘基可不吃这一套,马上反驳:“难道就靠年龄来定官职吗?当然是看能力。” 扬彪也毫不退让,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韩义手下兵强马壮,要是再给他个镇国公的头衔,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 刘基冷笑一声:“扬太尉真是想多了。 韩郡守一直在为老百姓办事,救大汉于危难之中,这点大家心里都清楚。” “难道为了保大汉,就成了**了?” 这时候,又有位大臣站出来说:“韩义功劳大,将士们出生入死,怎么能让他们寒心呢?” 一直看着的王允也开口了:“听说江夏之战,老百姓一根汗毛都没伤。 试问朝堂上,谁能做到?镇国公这个位子,我觉得韩义也能坐。” 议郎巴肃也跟着说: 太尉真是多事,皇上还小,有了镇国公帮忙,大汉江山只会更稳。 扬彪听了这话,不屑地说: “韩义是你女婿,你当然帮他说话。” 接着他又说: “镇国公这个位子得小心对待,不能随便给人。” 扬彪的手下也跟着站出来说: “一个小小的郡守,直接升镇国公,太不合规矩了,这不是乱了朝廷的规矩吗?” “是,太后得好好想想,金银珠宝这些可以赏,但镇国公的位子还是得另找人。” 太后一直听着,最后才开口说: “这事太大,一时难定,改天再商量吧。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近国库没钱,事情又多,大家都想想办法。 今天哀家累了,明天再说。” 太后被几个丫鬟扶着走了。 小皇帝也被抱走了,太监宣布下朝。 今天议事议了好久,天都亮了。 韩义和刘基一起走,低声说:“这一手玩得漂亮,我得重新看看你了。” 刘基在那儿笑着,什么也没说。 走在路上的时候,韩义留意到刘基和那些之前挺他的官员们都在互相使眼色。 一回司徒府,韩义刚换好衣服准备出门,就看见王允来了。 韩义赶紧迎上去,问了声:“岳父大人,找我什么事?” 因为之前王允对他态度不太好,现在韩义心里多少有点别扭。 王允就说:“有点事想和你聊聊。” 韩义侧身让王允进门,说:“岳父,里面请。” 王允坐下后,韩义连忙给他倒了杯茶。 怎么说也是岳父,礼数得周到。 接着,韩义抢先开了口:“今天在朝上,多亏了岳父大人帮忙。” 王允顺着话茬说:“哈哈,这都是应该的,你早跟我说一声,我也好有个准备。” 韩义微微一笑:“这都是小事,哪用得着麻烦您老人家。” 看王允似乎不太高兴,韩义又补了一句:“以后有什么事,我一定提前跟您说。” 王允喝了口茶,话锋一转:“今天这事,扬彪他们肯定不会轻易罢休,你得小心点。” 韩义脸色一沉:“我已经找了个小院儿,打算搬过去住。” 王允一听就愣了:“怎么回事?是我们府上照顾不周,还是出什么岔子了?” 韩义连忙摆手:“不是府上的问题,您照顾得很好。” “只是现在情况特殊,您也知道,扬彪那家伙不会轻易放过我。” 王允一听就明白了,说:“是我疏忽了,扬彪和太后的关系非同小可。” “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韩义给了他一个宽心的眼神:“我心里有数,现在看着风平浪静的,其实暗地里波涛汹涌。” 王允也叹了口气:“早就变了,早就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韩义心里挺有感触,一个王朝的兴衰全靠各方势力的平衡。 现在一边势力太大了,肯定会出乱子。 要是那个坏蛋掌了权,肯定没多久就得垮台。 韩义安慰王允说:“别担心,这事我来搞定。” 他还告诉王允别太冲动,得按情况来办。 王允连连点头,也提醒韩义多留个心眼。 韩义一脸认真地说:“别担心,我心里有数。” 王允要走的时候,韩义又一次劝他别太操心。 不过,王允还是一脸担忧。 王允离开后,韩义朝门外叫道:“出来吧。” 一个黑影立刻跳下来,单膝跪地喊:“主人。” 韩义环顾四周,说:“跟我进来。” 又补了一句:“在外面叫我老爷就行。” 他们当晚要搬到小院去,得偷偷摸摸的,别让人发现。 暗影爽快地回答:“老爷,李成、李勇他们几个已经先出发了。” 韩义听到这些名字,心里有点感触,这些都是他刚穿越过来时的铁哥们。 他愣了一下,说:“知道了。” 接着,韩义若无其事地出了门,先去了刘基家。 “主公,你怎么来了?” 韩义笑着说:“天气这么好,咱们出去逛逛呗?” 刘基虽然不清楚他打的什么主意,但感觉肯定不只是出去走走那么简单。 刘基便说:“行,以前有个戏楼,咱们去那儿吧。” 韩义大笑:“好,现在就出发!” 刚要走,刘基突然想到荀攸、郭嘉他们,建议一起叫上。 刘基心思细腻,已经猜出韩义的心思。 韩义顺势说:“人多热闹,那就一起吧。” 于是,一群人坐了几辆马车,往市集去了。 府里有个伙计行为诡异。 皇宫里,御书房中,太后斜靠在软榻上。 小皇帝都十多岁了,还整天贪玩,老逃学,让老师们很头疼。 扬彪和其他几位大臣也在场。 扬彪是太后的亲戚,很受信任。 他直接说:“太后,镇国公的位置太重要,韩义绝对不能当。” 太后头疼地按着额头说:“这些事我不想管,但韩义功劳大,没人能压得住他,我也没办法。” 扬彪的表情更加严肃,说:“韩义现在掌握兵权,一旦成了镇国公,后果不堪设想。” 王允是士族的头儿,要是貂蝉嫁给韩义,韩义的势力就太大了。 另一位大臣劝太后要慎重:“太后,皇帝还小,国家大事牵动着太多人的心。” 扬彪趁机继续**,说: 我们所有人都一心一意跟着太后,可不能让那些坏蛋钻了空子。 太后听后,脸色也严肃起来,问: 现在朝廷里压力大,大臣们步步紧逼,你有什么办法? 扬彪脑子一转,说: 臣觉得杀鸡儆猴最有效,太后觉得呢? 太后微微欠身,说: 大臣们本来就无罪,怎么能随便给他们定罪呢? 虽然太后是女的,但也很懂政治。 扬彪走近了些,小声说: 叛国的罪名,加倍惩罚,还不够吗? 其他大臣听到这话都吓了一跳,开始小声议论。喜欢三国:貂蝉带娃堵门,我让她再生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貂蝉带娃堵门,我让她再生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