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司徒扬彪嘛? 他可是个铁杆的保皇派,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皇帝。 如果韩义一心为国尽忠,他肯定会全力支持;但如果韩义有什么不该有的念头,那扬彪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弘农扬家就是这个样子。 昨晚的叛乱是真的,这一点扬彪心里很清楚。 他也知道董承和扬奉只是小角色罢了。 韩义说得对,谋反是要被灭族的。 所以扬彪一直默不作声,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着局势。 不过…… 扬彪可以保持冷静,但小皇帝就不同了。 这种剑拔弩张的局面,虽说小皇帝不是头一回遇到,但他现在比当年面对董卓时还要紧张。 “不知道扬大人怎么看?” 小皇帝有点撑不住了,赶紧看向扬彪。 “这个嘛……” 扬彪扫视了一圈群臣,又把目光从韩义身上移开。 他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地吐了出来。 思考了很久,好像在权衡利弊。 停顿了一下,扬彪拱了拱手,低声说道:“陛下,微臣觉得,董承和扬奉确实攻进了大营,很多人都亲眼看见了。 要不是韩使君提前做好了准备,说不定陛下就有危险了!” 啧啧…… 不得不说,扬彪这嘴皮子真是溜,说话跟抹了蜜似的,滴水不漏。 他承认董承和扬奉是闯了大营,可就是不拿出他们想造反的证据,只是说……陛下您可能有点危险,还用了个“可能” 来搪塞。 这家伙就是个墙头草,两边都不得罪。 既不跟韩义结仇,也不让小皇帝难堪。 毕竟,小皇帝是董承的女婿,他们什么关系,扬彪哪敢乱猜。 就算心里有点数,他也得憋着,这是他在朝廷里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 扬彪琢磨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我确实没看到他们的兵,但营外确实有队人马。 还有,袁绍今儿早上不打招呼就走了,这事确实挺诡异!” 你看,他又来了个含糊其辞。 既不站韩义那边,也不反韩义。 反正就是让你们自己去猜,两边都不得罪。 说白了,也是告诉小皇帝,这事得您自个儿拿主意。 小皇帝愣了一会儿,转头问蔡邕:“蔡大人,你觉得呢?” 蔡邕更干脆,一拱手就说:“陛下,您也知道,佳恒是我女婿,这事我还是闭嘴的好。” 一句话就给顶回来了。 意思就是,您自个儿看着办吧。 小皇帝没办法,只能咽了口唾沫,琢磨半天说:“我看董承和扬奉闯营这事是真的,但证据不足。 人都死了,咱就好好安葬吧,别再追究了。” “还有!” 说到袁绍,小皇帝又犹豫了:“袁绍是不是跟扬奉、董承串通造反,证据也不足。 但他不打招呼就走,确实不合规矩!” “我琢磨着……” 小皇帝故意拖长了声音,瞥了一眼韩义。 见韩义还是那副淡定样儿,才接着说:“派人去狠狠骂他一顿,让他写个检讨书算了。 韩大人,你觉得怎么样?” 韩义其实也没指望能怎么样。 就凭这点小手段就想扳倒袁绍? 做梦呢! 他只是想用这法子探探大臣和皇帝的态度。 瞧瞧哪些人是袁绍那头的; 哪些人是向着皇帝的; 哪些人是跟他站一边的。 很明显! 韩义除了手里有点军权,在朝廷里基本上没什么根基。 蔡邕这人太正直,关键时刻不一定帮他。 至于扬彪嘛,只要不跟他对着干,他就烧高香了! 韩义真是孤家寡人! 他终于明白了, 为什么曹操死抓着军权不放。 那是他唯一的依靠! 韩义心里也清楚,手里有枪才是王道。 可他手下的兵大多是临时凑的。 这个地方虽然也有本地人,但真正手握军权的人却寥寥无几。 这也是他特别上心的一点。 压根不用担心内部会有人搞鬼。 那当然! 韩义最惊讶的, 其实是小皇帝刘协。 你别瞧他表面上胆小怕事,一副畏畏缩缩的模样。 韩义看出这人绝非表面那般简单,两边都不得罪,看着胆小,实则是最明智的选择。 这位皇帝虽然被董卓操控,但对治理国家一直都很上心。 韩义明白,日后少不了要和他斗智斗勇。 韩义松了口气,恭敬地说:“陛下做的决定,我哪敢不从?” 慢慢来,不着急。 退朝后,韩义问刘基是否记住了重点。 刘基点头答应说会和郭嘉商量,并提醒韩义在朝廷里势力单薄,和那些老顽固共事不简单。 韩义心里清楚,果然刘基也发现了。 起初韩义觉得控制了皇帝就能指挥所有人,但现在发现这事没那么简单。 大家又不傻,凭什么听你的?兵力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刘基建议韩义赶紧建立自己的势力。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那些顽固分子要压制并换上自己的人,有能力的人要拉拢,立场不坚定的人不用理,时间久了他们自然会靠拢过来。 刘基觉得皇帝看似软弱,其实并不容易对付。 韩义笑着问刘基怎么看出来的,等着他发表看法。 刘基深吸了一口气:“这个……” “主公!”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呼喊。 是荀攸的声音。 韩义转头望去,只见荀攸兴高采烈地走进来,拱手行礼道:“主公,有个好消息!皇上已经答应回泰山了,一切都听您的安排。” “这么快?” 韩义也不禁愣了一下。 “嗯!” 荀攸点头答道,“这多亏您提到的董昭!我找到他了,下朝后他和皇上聊了一会儿,皇上居然真的同意了!” 别人或许不明白,但韩义心里清楚得很。 历史上,曹操得到皇帝后,费了好大劲才把皇帝弄到许县去。 这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董昭! 韩义当然没时间去找这个人。 但他早就让荀攸留意,只要能找到董昭,就有希望说服小皇帝回来。 果然,这一回荀攸办成了大事。 “哦?” 韩义忍不住好奇地问:“董昭现在在哪儿?” 荀攸鞠了一躬:“就在帐外候着呢。” 韩义挥了挥手:“公达,你怎么能让客人在外面等?快,叫他赶紧进来。” 荀攸:“是!” 他刚准备离开,韩义摆摆手拦住了他,站起来走进帐内:“还是让我亲自去迎接吧!” 说着,掀开了帘子。 韩义迈着大步走出了帐篷。 他一抬头,就看见外面站着个戴着书生帽的年轻人。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济阴的董昭。 “哈哈!” 韩义满脸笑容地说:“你就是董公仁吧?” 董昭连忙弯腰行礼:“我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人,见过韩大人!” 韩义皱了皱眉:“公仁,你这样谦虚干什么?你可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董昭赶紧摆手:“不不不,大人您过奖了,我可担当不起。” “公仁。” “你也太谦虚了点。” 韩义笑了笑,摆摆手:“来来来,咱们到帐篷里聊!” 董昭又鞠了一躬:“大人您先请!”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军帐。 坐下后,韩义让人煮茶招待董昭。 简单聊了几句,董昭就被韩义的热情给打动了。 他摸着下巴上的小胡子,低声说:“其实,大人您不用谢我,我也是兖州人,济阴郡的。 前几天我还回家看望亲人了呢。” “您知道吗?” 董昭一脸惊讶:“我真的不敢相信,好多年前,济阴县城连条青石路都没有,可后来我回去一看,路修好了,老百姓的房子也都翻新了。” 说到这儿,他停顿了一下。 董昭明显陷入了回忆:“怎样才能让所有人都有宽敞的大房子住,让那些穷书生都开心地笑呢!听到主公的诗句,我觉得自己心灵都被净化了!” “我说的是真心话!” “要是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济阴,更别提现在的兖州了。 就凭您的政绩,当个兖州牧都委屈了,皇帝需要您,老百姓更需要您!” 韩义长长地舒了口气:“公仁,你这么一说,我都不好意思了。 我也就做了些官员该做的事,没什么特别的。” 董昭小口品着茶,低声说:“主公,我说的都是心里话。 就算今天我劝您去泰山,就算公达不来找我,我也会跟陛下这么说。” “现在的洛阳太危险了!” “就算真要回洛阳,也得等河北稳定了,凉州太平了,洛阳恢复得差不多了才行。 到时候我相信,洛阳会更好!” 韩义坚定地点了点头:“公仁说得对,我也是这么想的。 咱们要么不建,要建就得建得比以前好,这才叫数!” 两人聊了很久。 一直到中午,才各自回营。 韩义没急着去拉拢董昭。 像董昭这种对自己有好感的人,其实不用刻意去拉拢。 他在朝堂上自然会帮自己说话。 要是太早表现出招揽的意思,反而可能坏事。 这样做太不划算了。 韩义可不傻,绝不会干这种蠢事。 送走了董昭,韩义连忙呼唤荀攸和刘基:“你俩赶紧给典韦、**之和徐晃下令,让他们打包行李,随时准备撤回泰山。” “还有!” 韩义稍一思索,接着吩咐:“顺道告诉扬再兴,让他继续坚守洛阳,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荀攸和刘基拱手回应:“知道了!” —— 兖州的泰山,州牧府内。 韩义坐在主位,手里端着一杯酒,笑得嘴都合不拢。 他扫视着大殿里的众人,心里头那个激动:“来来来,大家举杯,为了咱们一家人团聚,好好干一杯!” “来来来!” “干杯!” 众人豪情万丈,仰头一饮而尽。 特别是蔡邕,突然感觉眼眶热乎乎的。 都一年没回来了! 这一年里,他天天活在胆战心惊中。 不知道什么时候,脖子上就可能架把刀,生怕自己做的事被人察觉,惹来杀身大祸。 其实蔡邕也不是个怕死的人。喜欢三国:貂蝉带娃堵门,我让她再生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貂蝉带娃堵门,我让她再生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