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昭告天下(1 / 1)

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万里如玺。 山峰巍峨,高大而伟岸,前后左右,山脉起伏,宛如龙群盘旋。 很显然,烈士陵园的选址和修造,都很有讲究。 与大汉人工封土的陵墓不同,青山陵园,采用的是因地制宜,依山为陵。 大汉的人工封土,是先挖坑,再回封土堆。 这类陵墓,可以按照统治者,最理想的模式修建地宫。 但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明晃晃的封土金字塔,很容易成为辨识地宫方位的标志,导致陵墓被人盗掘。 而因地制宜,以山为陵,凿石为宫,陵墓与山,融为一体,则盗墓贼,很难找到地宫入口。 想要暴力挖掘,除非把整座山都拆了,否则仅凭很难找到地宫,能极大的保护地宫不被盗损。 以山为陵的安全性,和隐蔽性极高,但缺点是,龙脉难寻,选址的时候,要花很大功夫。 但这些是对普通人来说的,是对普通军阀,和普通王侯而言的。 因为地方军阀,疆域有限,地方王侯,人力不济,就算找到了,也修不成真正的皇陵。 但以上这些困难,对于现在的李信来说,根本不是事。 太行山的太岳精工厂里,多得是分金断穴,寻找龙脉,分析矿脉的炼金术士。 这些能人异士,皆是当初,李信兵围洛阳,接受诏安,北上时从司隶地区搜刮的。 其中天工巧匠,阴阳术士,乃至神婆棍子,没有十万也有八千。 想要找到一处山清水秀,藏龙聚气的风水宝地,不说轻而易举,但也不会有太大难度。 因为李信治下的大山大河多疑,且阴山就在河套战场旁边,在连绵起伏的山脉中,其中寻个合适的龙脉并不难。 整个青山陵园,采取的是因地制宜,依山而建的山陵模式。 四周视野开阔,远处有五座山峰环抱,居于中脉主峰龙巢,呈现六龙拉棺之势。 在这种龙巢规格,龙庭帝宫之内,是能养出真正的天子气的, 也就是说,阳间的天子有限,但阴世龙庭里的天子,却不知道多了多少。 且青山陵园是真正的世乘六龙之象,主峰高度三千六百米,北脉海拔四千九百米。 东西二峰稍低,约有两千八百米,左右平衡,中为走道。 陵园周回一百零八里,有城垣三重,内城置五门。 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中曰黄天门。 城内建有宫阙回廊,阙楼偏殿,祭祀庙宇,一应俱全。 城门四周,设有三百六十五队,巨灵石人,和石牛石马。 这些巨灵神,身材魁梧,高达四丈九尺披着漆金战甲,双手持枪矛剑戟,于胸前左右。 石人全身髹漆,各色金属矿石搭配,甲胄纹刻细腻,表情鲜明,喜怒哀乐俱备,栩栩如生,宛如活灵。 很显然,对于士们身后的居所,李信也舍得用心,更舍得下血本。 单是凿空一座山峰,其中所动用的人力物力,便高达上百万。 从这里,也足以说明,李信对于陪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和士兵,从来不会亏待。 哪怕是战死了,哪怕是看不到的地下工程,也给做到了极致。 对于李信的僭越礼制,胡作非为,除了一些迂腐的老学究,夏军文武并没有感觉丝毫不妥。 因为,他们多少听说过主公的噩梦困扰,和此前上天示警之事。 你和连不是长生天子吗,那李信就弄个阴世龙庭,弄十万阴间天子下去对阵,看你特酿的还敢不敢来纠缠老子。 一个手下败将,活着不是夏军将士的对手,死了也能将之碾死十万次… “踏踏!”正当气氛感伤之时,贾诩悄然走了上来:“主公,吉时已至!” “该举行...祭祀之仪了...” “嗯!”李信眸光微转,环顾一众迎风矗立的文武:“让将士们准备吧!” “今日便让九泉之下的兄弟们,也一同见证诸夏的崛起...” “诺!”贾诩面色严肃,然后转身登台,开始着手祭祀事宜。 在这个时代,祭祀天神亦或者是祭祀上天,乃是头等大事,甚至是天子的专有权利。 然而主公却将如此重任,如此荣耀,交给了他贾诩负责,可谓是一种极其信任,和器重的体现...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如此大事容不得贾诩不慎重。 贾诩能力卓越,并没有让人多等,随着将士们将玉、璧、圭、铜、金、陶、木、竹、等器皿承上,将士们的神色更加庄严而肃穆。 祭祀礼仪繁杂,所用的礼器更多,其中璧、琮、圭、璋、璜、琥被称为六瑞和六器。 璧是权力的标志,和等级制度的象征,祭祀礼上必有其身影。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 巍然的汉白石碑前,贾诩头裹白巾,一袭缟素。 他手持祭祀文书,神色庄严肃穆:“祭诸将士,天下纷乱,群雄并起,有夏于世,集众用武...”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禀人道眷,将士命顾,北御胡虏,南平暴乱...” “及至今时,拥地万里,主宰众生,诸夏会盟,祭于阴山,即立国夏,推举共主,夏华可汗....” “事人以礼,立身以义,四守之内,皆为臣子,四夷八蛮,皆视夏民...” 贾诩神色严肃,肌肉紧绷,眼角不时眺望天空,环顾四周,注意着天象变化。 生怕一个不小心,引起天帝震怒,降下天火硫磺,或者陨石雨啥的,将众人砸个狗血淋头。 因为这个时期的祭祀,更多的是叫祭天大典,通常由君主,或者天子主持。 天子通过祭天,来表达人们对于天滋润,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皇天上帝保佑,获得神圣性... 然夏军的祭祀大典,与往常的祭典形似而非,甚至有很大不同。 若是按照天朝传统的礼法衡量,夏军这就是在胡作非为。 因为此次,主持祭祀,或者说宣读祭文的,是贾诩这名首席军师... 此番让贾诩宣读祭文,并非是李信一时脑热,做出的决定。 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一直以来,李夏内部都是武强文弱。 甚至文臣集团,一直都被边缘化,或者说是进不了李夏的战略决策层... 目前能够参与到李夏决策圈的,只有贾诩张既这两名,随军军师,和随行侍从。 至于其他州府内的高官,无论是河套的总督府,还是并州的晋阳府,都只能按部就班,执行大帅府传达的指令... 战争时期可以如此,但如今战争结束,李夏这个势力,也过了最危险的阶段,霸主姿态以显... 这个时候,李信便有意识的,开始准备整顿内政,准备内修武功了... 接下来的李夏内部的发展规划,重点则不再是军队,而是地方上,是文政上的东西... 有鉴于此,李信便开始,有意识的高一下治下文臣集团的地位,平衡一下文武势力。 让当着一众文武,和军中高层将士的面主持祭祀,宣读祭文,也是李信的一种态度... 其次则是,此番祭祀的,不是传统天帝,也不是所谓的先祖,而是阵亡的十万将士。 祭祀昭告的不是天神,而是天下万民,是夏军将士... 也就是说李信的权柄不是天授,亦不是神授,而是一众文武将士所授,是天下万族万民所授。 李信不是传统的皇帝,不是神圣的天子,而是人道之主,是万族共主。 他的权利并非来源天皇老子,更非来源祖上继承,而是来源于一众文武将士,来源于天下万族... 他不是中原的皇帝,而是万民的国主,他不是草原和大漠的单于,而是诸夏族的夏华可汗... 这是开天辟地,头一次,也是在某种意义上,否定了君权天授的概念,断了天皇老子的香火... 如此有悖传统文伦,甚至可能会得罪上天,得罪上苍的大事,自然需要有分量的人顶着,有高质量的人背锅... 李信不确定,这个世界上是否有天神,上苍是否有私,天地是否有私... 日上苍无私,天地无情,纵使祭祀祂们,也不会有丝毫作用。 因为在天地眼里,人类与路边草狗无异,皇帝天子,也与蝼蚁无异。 这种情况下,与其去祭祀祂们,还不如祭祀战死的将士,来的实在,来的更能收拢人心。 若是上苍有情有私,天地有私,那他李信,纵使有一万个不服,也只能老老实实的俯首。 但在这之前,在天地降怒时,也是贾诩这个土着,这个历史长河中的高个子,顶在前面... 如此也能帮李信这名人主,挡一挡,抗一抗,有个缓冲应对,和亡羊补牢,抢救的时间... 如今观天象变化,似乎一切都没有变,也没有阴云密布,天火硫磺啥的。 当然,也可能是李信祭祀的地点,与之前的君主不同有关。 因为除了传统的君权授予,和权柄的来源不同外,那就是夏军会盟,或者叫封禅的地点也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君王祭祀频繁而生。这些人皆是封禅泰山,而不是阴山封禅。 史记封禅书,论衡,等典籍均记载了,自炎帝以来七十二王,封泰山的事实... 这些君主,皆是封禅泰山,他们的根本目的,是完成王朝祭祀上天,受命于天的历史使命。 如此君王才拥有和享用,这人间帝王的,至高无上的尊严与威风。 而李信会盟之处,乃是阴山脉络,是南北两族的疆界。 更是亦是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的,天然分界线。 传统王朝,封禅祭祀,祭的是中原天子,是中原法统。 而李信在阴山这个,两族文明交界处,祭祀的是万军将士,受命于百族会盟,诸夏万民。 李信的权柄来源不止是中原的农耕文明,中原法统,还有草原上的游牧文明,游牧法统。 是来源于于南北诸夏,万族和万民,不是始皇帝的中原天子,不是冒顿的长生天子,而是万族共主。 两者看似相同,然却又有很大不同,和本质上的不同。 那就是始皇帝,及历朝统治者,祭天封禅,是以天皇,天神为尊。 而李信会盟,祭祀是以诸夏万族,和万民为尊,两者有着根源上的区别。 李信是独断专行的独夫,是我行我素的独裁者,是想要传承万代的君王。 但他还是要弄一个权柄军授民予,他想要一点点改变,改变中原千百年来封建轮回的痛苦。 他要颠覆封建王朝,君权天授的终极理念,要打破皇权天子的压迫与束缚,松一松历朝历代捆绑的铁链与枷锁... ...…喜欢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修仙世界当护犊子师尊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举族飞升,从大数据炼丹开始 离谱,天天要抱抱,还冰山魔女? 穿成恶毒雌性,五个兽夫轻点宠 清冷师尊爬我墙,满门疯批哭红眼 剑影江湖之唐川传奇 父母为我叛出家族,我助父母成仙 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