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顿在给众人科普一遍之后,继续道:“河套之地,沃野千里,水草丰茂,土地肥厚,物产丰富...” “这里原先是汉庭,为了拉拢安抚南匈奴,特地划下的治所...” “匈奴人得此肥美之地为根,便从未被饥饿所困扰,他们即使不四处掳掠,也能活的很滋润...” 说到这里,蹋顿顿了顿道:“李屠夫偷袭美稷,征服匈奴人之后,强纳河套之民,尽得匈奴三百年底蕴为用...” “加之后来,从中原各地,乃至幽州辽东等地,陆续迁民所得,其治下百姓至少有八百万众...” “八百万!”听到这个数字,帐内所有人瞬间不淡定了。 他们双眼发光,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就连上首的和连,也心头跳动,甚至是震惊。 尽管对李屠夫的实力早有预料,但是当再一次听到这个数字时,内里依然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即使是鲜卑人巅峰时期,族人也没有三百万,而河套一地,便有民八百万,这让一众头人如何不惊。 巅峰时期的鲜卑人,北边抗拒丁零,东方夫余,西进西域乌孙,据匈奴的故地兼北方大漠。 统治疆域东西长达一万四千多里,南北宽七千多里,山川水泽和盐池都在其管辖范围之内,号称控弦之士百万众。 百万众有点夸张,鲜卑具体有多少人口,其实和连自己都不清楚。 若以鲜卑人全民皆兵为算,除去老弱病残不计录,鲜卑人口数也就在三两百万之间, 当然若算上一些附属奴隶,和掳掠的两脚羊,可能这个数字还要在往上翻一翻。 但这些人口,大都分散在各部大人领地内,大单于直辖的族人勇士,也就在三五十万上下浮动。 而李屠夫治下一地,便有八百多万人口,这让他们如何不惊。 惊诧过后,紧随而来的便是一阵羡慕嫉妒恨。 “汉人何其幸矣,随便一地,便能拥民千万众!”众人惊讶过后,随之而来的便是贪婪与嫉妒。 虽然蹋顿所言可能有些夸张,但李屠夫单凭,人口贫瘠的并州,与新征调河套之地,便能对抗南北霸主的夹击... 甚至如今,两线作战,仍有余力,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河套的人力物力,绝对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 甚至其中的人口和底蕴,比之鲜卑,可能也不弱丝毫... 若不然,根本解释不通,为什么夏军会那么顽强... 而且,诸胡联军在与夏军交手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对方的不一般… 武器锋利,铠甲精良,弓弩箭矢,仿佛不要钱般,射个不停。 甚至就连一些地方的城防兵,都是一日三餐,甚至配备了强弓,披上胸甲羊革。 可以说,夏军富足的后勤补给,奢侈的军械装备,在大汉乃至整个北方,是出了名的。 而想要供养出这等军队,必然需要后方庞大的财力,和底蕴支撑。 是以,并州河套,远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绝对不是什么山穷水恶的不毛之地,其中所隐藏的财富绝对惊人… 西部大人浦头,更是眼珠子发红:“凭什么,他李屠夫只不过是一个脑生反骨的贼匪罢了,何德何能拥此肥美之地...” “没错,李屠夫一介南蛮逆匪,起势不过两年,便能坐拥千万人口...” “与其相比,我等韦族,是何等穷酸,何等不公...” “要我说,如今联军百万,不如直接发兵,攻入河套,掳了其中人口充资....” 此刻弥加慕容虎等一众鲜卑头人,竞相鼓动,眸子中的贪婪之光毫不掩饰。 恨不得现在就攻入河套,攻入美稷王庭,大肆掳掠一番。 他们情报没有蹋顿那般详细,所以第一次听说河套八百万之民,自然按捺不住心中蠢欲。 这个时代,人口就是财富,就是生产力,就是一个势力综合实力的体现。 人口越多,能动员的兵力便越多,战争潜力便越强,其中重要性,毋庸置疑。 以前各部头人,可能是迫于大势,不得不随和连南下。 那么现在,在他们入关之后,看到了更大都利益,和诱惑,便开始真心实意的想要聚兵了。 蹋顿望着一众双目发红,叫嚣着南下的鲜卑头人,心里愈发不屑。 一群连基本情报,都摸不清楚的鲜卑杂蠢,就敢聚兵南下。 长生天真是瞎了眼,让这群人,占据了北方草原... 尽管蹋顿心中腹诽,但还是继续诱惑道:“此番我军若想破灭李屠夫,便不能在这山川纵横的北部僵持...” “以吾之见,各部联军,当趁此机会,一鼓作气,越过黄河,攻入河套,才能彻底将李屠夫打垮...” “没错,蹋顿大王言之有理,河套之地,水草丰盛牛羊肥美...” “且一望千里,尽是坦途,正适合我等骑兵,纵横驰骋...”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慕容威似乎也反应过来,附和道:“李屠夫想依靠关内的山川地利,限制我军骑兵发挥...” “那么,我等便趁此机会,直接从黄河渡口,攻入夏军老巢,逼其正面决战...” “只要联军入套,草原主场作战,以大势强压,必让李屠夫授首...” 浦头亦道:“河套平原千里,只要我军度过黄河,夏军便无险可守...” “以百万铁骑之力,长生天之大势,李屠夫纵使想要节节抵抗,也要问问各部麾下勇士,答不答应....” “我等附言....”此时此刻,众人皆畅享美好未来,出言附和。 他们表示此计策可行,河套平原千里,一马平川,这简直就是长生天,专门为联军准备的主战场。 在一马平川的河套平原决战,简直就是游牧民族的主场,套用汉人一句话,就是如鱼得水... 而且因为河套地势原因,夏军无险可守,想要节节设防抵抗,也做不到... “此计甚妙!”上首处的和连大单,于也出声赞扬:“蹋顿大王,果然是辽东豪杰,诸夏英雄...”, “此番谋略,比之当年一鸣惊人的冒顿,也丝毫不差...” “不敢,小王拙略,怎敢与天骄比肩...” 听得和连赞赏,蹋顿急忙谦虚回礼:“若论胸怀,还是大单于,更胜一筹...” “如今我族联军百万众,比之匈奴人巅峰之时,还要强盛十倍...” 王帐内,两族头领一口两个我族,你言我好,我言你强,在帐内商业互吹,毫不含糊。 其实若真论起来,乌桓人与鲜卑人,还真是同出一源。 鲜卑与乌桓,皆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东胡部落联盟... 他们久居北方,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后。 一些不甘被匈奴吞灭的族人分为两部,各自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 这便形成了外人眼中的乌桓族,和鲜卑族,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以及匈奴大都很相似。 如今借着联盟的机会,若此番南下建功,说不得他们真能认祖归宗,合两族之好,统辽东和草原。 在李屠夫入主并州之前,大漠与东部草原,是一超多强的局势。 其中以鲜卑为北方霸主,西南部匈奴、东部乌桓、夫于、丁零等部族为草原强雄。 而其中佼佼者,则是匈奴与乌桓,如今匈奴被李屠夫吞灭,匍匐在其脚下,摇尾乞怜,甘作忠犬... 而诸雄中,只剩下乌桓丁零等族群,勉强算的上是一方强者。 只要乌桓人,愿意与鲜卑结盟和好,遵大单于号令。 大势裹挟下,东北那些见风使舵的零散部族,想来也知道该如何选择...喜欢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