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最后萧佚郭嘉戏志才三人排排坐好,一人一张矮几案,完美地复刻了当年在学堂被罚抄的场景。一旁监督他人三人抄写书籍的是荀攸,是这次传闻事件中毫不相干却被牵连的无辜人士。
荀攸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一眼……突然觉得瞪哪个都不对劲的荀攸复盘了一番前因后果。
一开始是萧佚为了能进去看到衣服纹样谎称是叔父荀彧,而郭嘉是个不嫌乱的家伙,定然不会劝阻萧佚,戏志才又是个和郭嘉相差无几的德性——他在想什么,居然会指望着这两人拦着萧佚?!
他们不添乱就不错了!
看来当初应该把他们二人换一个下来,他和叔父任意一个人跟着去了都不一定会有这些传闻传出来!荀攸极度后悔当初所作所为,如果不是选错了方案,他和叔父也不至于被山阳郡中的族人连封来信教训了一顿。
真的是无妄之灾!
辩解的书信已经往回寄去,相信几位族老会相信这他们在信中所言,还他和叔父一个清白。
这么想着的荀攸眼角余光捕捉到了一人偷懒,荀攸手中继承自学堂夫子的戒尺用力拍到了几案上,“莫要偷懒!”
被这么一击吓得缩了缩肩膀,郭嘉默默地收起了自己的‘小聪明’,那是一张轻薄的能将墨迹渗透出去的纸张,他只要抄一次,底下就会有一模一样的副本,如此一来郭嘉便能节省大半时间。
见荀攸真的拆穿了郭嘉小把戏的萧佚戏志才二人偷偷地笑了一声,又在荀攸凌厉的目光中迅速低下头奋笔疾书。
荀攸硬是抽出了一天时间盯着三人,直到确认三人都把选中的书籍全部抄完,荀攸带着一怀抱的纸张离开。而在他离开后不久,荀彧又带着几个侍从把三人堵在了院门口。
荀彧不是带人上门寻衅的,他身边的侍从都是负责拉车,而后面的板车上堆放着一卷卷厚重的书简。荀彧拢着袖子笑容和善,“想来你们平日无事清闲得多,正巧主公有意于在东郡恢复百姓生活,休养生息以待未来之战。”
“这些都是太守府中堆积许久的文书,其中有些已经年代久远没有用处有些记载了东郡近些年的事情,但摆放文书的小吏都是随手一放,所以彧就麻烦三位动动手抽出丁点时间来整理一下。”
这么说着的荀彧完全没给三人拒绝的机会,他旁边的侍从极有眼色地开始搬运书简到房间里面去,其中戏志才分到的最多,郭嘉次之,最少的反而是萧佚。
戏志才和郭嘉一同向荀彧投去了自己的疑惑。
“主公说,论心不论迹,清长这般做也是迫于无奈为了尽早救他所为,故而是最少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