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周瑜,孙权的态度是十分复杂的,内心而言他对周瑜保存着极大的忌惮,作为根基未稳的君主面对周瑜这样威望巨大和才能顶尖的托付重臣,孙权天然就会感受到一种压迫感,这让他很不舒服。
可以的话,他其实不太愿意一直重要周瑜这个兄长留下的肱骨之臣,而更愿意自己亲自提拔可用之才,比如鲁肃就是他觉得十分合适的人选。
如果不出意外吴国可以安稳自身的话,他就会考虑内部斗争的事儿了,奈何天下形势甚至没有再让吴蜀有内部斗争的余地了,外部的威胁直接决定他们的生死,什么功高震主的事情已经不值得考虑,相反孙权只能把一切希望全都交付于周瑜手上。
只是即便如此,周瑜却也没能力挽狂澜,吴蜀还是无法避免的走上了绝路。
对此,孙权当然是失望和不满的。
你周公瑾能辅佐孙策打下孙吴的社稷,为何今天不能替我孙权守住大吴的疆土?
周郎妙计安天下,最终换来的却是这般结果。
在后方的时候,眼看着长沙前线一点动静都没有传来,孙权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因此焦虑失眠,也不知道在私底下如何对周瑜破口大骂。
周瑜的表现实在让他太过失望,他预期的局面绝不是今天这样。
只是真的来到前线之后,孙权曾经准备好的那些责怪怒骂,却也说不出口了。
看到周瑜如今憔悴消瘦的模样,他意识到对方也只是血肉之躯的普通人而已,纵然有些过人的智计,也远远做不到逆天改命的事情。
毕竟,面前的对手可是黄巾,双方实力差距大到这种地步,打不过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公瑾不必自责,能带领大军周旋至今,这已是极不易的事情,朕又如何能够怪罪,局势如此再谈过往再无意义,不如收拾心情准备决战,把眼前的这一关渡过才有以后可言。”
事已至此,孙权也只能长叹一声,再度把周瑜搀扶起来,又让其余的一众臣子也都站起。
眼见孙权如此宽容,周瑜又是自责又是感动,最后也只能重重点头道:“此战不论结果如何,周瑜也必定倾尽全力。”
“如此甚好,朕等着公瑾的好消息。”孙权勉强的笑了笑,虽然嘴上说的漂亮,心里却十分悲观。
连周瑜这么自信骄傲的人,在战前立志的时候,都不敢再说必胜的话,而只敢说一句全力以赴,这种下意识的表态,反而更能说明周瑜心里真实的胜负预期。
他再一看周边的其余人,也都是一片沉默,只怕也都和周瑜一样内心已经不抱有胜利的希望了。
从上面的将领到下面的士兵们都对一场战争失去信心,那这场战争不用等到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这种情况未免让人有些绝望。
只是孙权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就连他自己,心里也不会奢望了。
他甚至都不知道,眼前这些人有多少是一心只求死战的,又有多少人是打算见势不对就转而投降的,甚至于会不会有人正在琢磨绑架君主去黄巾那里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