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东方的一个,与长城内的陇西郡疆域,相距不过十里。
最西方的一个,直接坐落于永固与月氏边境。
除了武威城的报社与数十个驿站贩卖报纸外,其它地方,包括永固城,也没有报纸售卖。原因,只有一个,孵化丝绸之路。
为达到这个目的。
这条路线所在的驿站,从建立之初,就是以客栈的形式存在。
不仅为过往的驿卒、信使等官方之人,提供免费的马匹、饭食、住宿。
过往商旅,只要出钱,就可以享受到价格十分公道的住宿餐饮。
……
快马加鞭运送的报纸,历时半天又一夜,进入丝绸之路最东方驿站,刚好是天色微亮之时。
负责运送的胥吏,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呈明谷璞命令后,不到一盏茶的功夫。
报纸开始在驿站兜售。
短短两个时辰,顾客群体就扩大到了陇西郡。
驭鸟紧盯边境各方情报的白凤,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跑去汇报。
武威县,北境,勋营中军大帐。
一缕蓝色荧光在账内沙盘旁诞生,白凤的身形随之浮现,“将军,报纸进入陇西郡了,不过买报纸的人,几乎全部是军政官吏与当地大小贵族。”
“是他们的家丁下人跑腿买的吧?”谷璞问道。
“是。”白凤应了一声,感觉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
哪个贵族,会亲自跑去武威最东境的驿站买份报纸。
“那就好。”谷璞为稚嫩的白凤灌输该如何全面思考各类事件,“我卖报纸是为了什么?你应该知道。”
“而陇西郡大大小小的贵族,派遣家丁奴仆购买报纸,翻阅之际,总会有那么几个人,会讲其中的内容,说给身边的管家、家丁之流。”
“这些目不识丁的下人,才是报纸内容真正的传播者。指望那些贵族宣扬,等到猴年马月,也不会有什么成效,他们只会和身份地位相同的人,坐在一起或议论或抨击。”
“将军,报纸能为两县吸引到百姓人才吗?”白凤还是不太相信墨鸦告知他的报纸诞生的目的。
“肯定能。”谷璞自信满满,兴之所至,为其简单剖析,“新颖之物,不论其善恶是非,都会有人加以尝试。”
“第一批大胆的尝试之人,若是在其中品到了甜头,必定会有人无视世人对其评价,如飞蛾扑火一般,争相加入其中。”
“报纸宣扬的学识和舆论,只会吸引到极少一部分人;只有让这一部分人,在武威、永固获得足够的利益,那么,后来者,将不计其数。”
“武威、永固,人口,不过十七万有余。其中,月氏人将近十二万,秦人有五万多,东郡、三川六郡送来的罪民中,有近一万人,是原魏、赵、韩、楚几国之人。”
“秦国,人口有八百九十多万;韩国有一百万左右,楚国约六百六十万,赵国约三百八十万,燕国约一百三十万,齐国约三百万,魏国约四百八十万人。”
“七国,近三千万人,两年内,报纸若是能让一百个人里面,有一个人,远赴武威、永固两县,或者说,我治下之境,足矣。”
“而且,我希望,这三十万人,秦人至少有三成以上,六国之民,各占一成左右。”
“有这三十万人与现有的十七万人为基,我治下新生、迁移人口,定能稳步增长。”
“秦国之民,尚有可能;六国,不太可能。”白凤很直白的拨起冷水。
自春秋霸主的吞并战争开始,人口,历来都是各诸侯国的重中之重。
不止是匈奴、月氏、西戎氐羌等异族会抢夺劫掠人口,诸侯国,也是一样。
武威、永固,乃是秦国疆域,大批秦人来此,最多只会引起各郡县的抨击。
东方六国,一直在想法设法严格控制民众迁移秦国,何况是远在长城之外的武威、永固两县。
言至此处,白凤道出一份情报,“将军,两县及十二营中,最近,时常有人出声质疑,武威、永固是否为秦国疆域,十二营大军是否为秦军。”
(本章完) ', ' ')